草根泡面
流 #X101
前几天,我在某平台上研究推荐算法,看见两
小菇凉在那
连
麦
直播
。
一个
年纪
稍微
大的
,
一个年纪小点的
,
都是业余做做,
两个互相打气
。
大的长得有点像冯提莫,歌甜人美大长腿,当然也可能是美颜算法。
小的说:知道么?那个谁谁
谁
,
她家
大
哥给她刷了几千块礼物,涨了5
00
粉。
大的
听了
,
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很
心酸
的说:
这个平台的粉丝价值要折上折,可能就
相当于微信
4
0
粉丝
,太可怜了。
4
000
粉丝,
即使能
偶尔一天涨5
00
粉丝。
接下来,
大的
那个
主播
主要在说自己后面的计划。
大概的意思是,快
要过年了
,
自己想买房
,
以后过年把爸妈接过来。
总结一下,就是:
“你看看一天天不务正业的在这里看美女,赶紧去给孩子冲奶粉
。
一把年纪了,还像
个逗比
一样
,你是要学李国庆是不是?
唉,明明是研究平台推荐算法,她就是不信,当然我知道你们也都不信。
年轻人走上社会,本来以为画风是这样的
(不谓侠)
:
你还敢到
江南来
折花,房东老阿姨分分钟教你做人,
涨你房租
,让你去江北面对西风与黄沙。
所以,
画风
实际是
这样
(闽南语
:大田后生仔
)
大城市机会多,
大家都往大城市跑
,牺牲很多,连家乡话都快不记得了。
这
歌里都唱了,
0
0
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
啊
。
其实这个问题,现在是个普遍情况
。
以前
也有不少朋友问
过
,
总结下来
,大概是
这样
的
:
我人穷脸丑,农村户口,现在考学到大城市奋斗,您觉得还有救吗?
我在某某城市打工,交完房租,就能吃泡面了,您觉得还有救吗?
我是码农小贝,我女朋友被宋思明抢走了,您觉得我这种情况还有救吗?
这是当我是情感博主,“妇科医生”了
。
水库,还有一条极为隐蔽的
相关
科技树
,就是草根泡面流
。
这个流派
,就是
有些
年轻
人租
着
房
,
吃着泡面,
流
着眼泪,长期默默无闻
。
突然
有
一天
,
就成功起飞了
,这就是所谓的“草根泡面流”了
。
一些草根和社会边缘人,靠这条科技树,居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对于一个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来说,有两项资产是
有机会
获得的
。
还有一个就是网络资产,这个很多人就
很
不了解了。
不要一说到网络资产,就
想到
那些
低级吸粉套路
,那都不是玄门正宗。
这也是一条很大的科技树,涉及到奥派、MKT、广告学、用户需求、运营、流量逻辑等
等
,极为
庞杂
。
其实说起来,水库之前也是一个草根
(土豪)
网站,只不过不用吃泡面罢了。
2
000
年的
左右的
时候,其实对于身在其中的大部人来说,
都会
觉得和今天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什么
机会
。
只有500强中特别牛的外企才能开出5
000
左右的工资。
那必须是名校Top
5
%,才能进去,这
相当于
古代
的
翰林院
庶
吉士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房价和今天一样,依然是无法企及的。
但是
有
这样一
个群体
,
学历差、没钱、无背景
,典型的三无人群
。
这样一群人
,
在那个时代,
居然
做出了一番事业。
就算别人是A
8.1
,名校生月薪2
000
,需要不吃不喝4
17
年才能赚到。
这个
逆袭
群体,就是
网站的
草根
站长
们
。
在各大媒体上,大家看到的基本都是资本流,中后期高举高打,
靠钱换流量。
比如前互联网时代的
Pony
Ma,Lei
Jun
,
Ding Lei
。
P
ony Ma
于2
019
年8月1
8
日,邀请当年的站友齐聚深圳纪念
C
Fido
25
年。
这也是一个江湖,P
ony
Ma、Lei
Jun属于惠多系。
Dinglei
也在惠多混过,后来独立架设了一个“火鸟”BBS,网易早期人员属于火鸟系的。
其实这些大佬,当年也是
很
草根的,租房泡面是免不了的。
这群人,不见得技术
很
牛,但是对于流量的理解极为深入。
这是一门手艺,很多人靠这门手艺
,每天收入有好几万,现金流充沛。
要不是变成新闻,大家肯定不知道这个群体的收入情况。
著名的硅谷风险投资人Paul Graham博士曾经说过,
互联网公司就像蚊子,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数量多,作为种族可以生存下来,作为个体九死一生。
因为
做这种小项目,最大的优势是,一旦做起来,就非常赚钱。
如果市场空间不够大,没有大的增长,投资人是不感兴趣的。
不能上市,
容易挂,
那就买房吧,这个流派就形成了。
不要以为这个群体很low,也有很多名校生的
,甚至博士
。
2
000
年前后,是草根站长们崛起的
黄金
时代。
某人,技校毕业,一开始是钳工,
就是
靠网站
起家
,最终赚了很多钱。
他并不懂房产,幸运的是他有个贤内助
,强烈建议买房
。
新时代“三从四德”,其中一条就是“老婆意见要听从”
,
于是他就听从了。
当时,他们家一口气就买了5套房,每月
不还房贷就睡不着
,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套了。
现在这
哥们
搞
眼球经济,
搞
了
N多个微信号,加了
3
万
多
名美女
。
很多还是双胞胎美女,
他就经常
带着美女们跑各种各样的展会。
这个事情,一般人干不了,因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老婆不吃醋,这很难。
还有
某人,来自浙江农村,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是一
名
农民。
9
0
年代末,
他
业余
做了不少网站,
完全凭兴趣
,
后来
发现可以赚点小钱,有
的
一个站
几千美金,有的
兼职
每月5
00
这样的。
第一桶金就是靠一个网站
,
一下
赚了几百万。
有时候,人不需要
连
赢几把,只
要
赢一把,就起飞了。
0
1
-
04
年,他又敏锐的发现了房产启动的机会,将之前赚的所有钱投入房产,
据说一共1
5
套,
一举
进入A8的序列
。
2
005
年,这哥们就住
到
上海浦东的别墅了,贵妇流。
时至今日,搞网站,搞BBS,
搞博客
,早就不是主流了。
原来的草根站长们,大量的开始转型
,也有继续坚持的
。
有上岸做投资的,有转型
成功
的,也有落伍的
,做什么的都有。
所以,现在
在
互联网上做小项目的,已经不能
称为
站长了。
比如以前,你要开一家报馆,
还是
需要雇佣不少人的
,否则根本玩不转
。
早期的草根站长们,
需要非常精通用户需求,对于流量的理解要透彻。
一般来说,
还是要懂点技术的
,遇到问题,要么自学,要么就需要请人
。
现在这样的要求大大的降低了,因为工具大大降低了门槛,这也是个红利。
只要在平台开一个号就可以了,
主要的
技术
问题
,
平台已经帮你搞定了。
这几年
普通人大量的
进入这个领域,
而且攻城略地,
势头
十分凶猛
。
现在明显感觉处在一个有人赚钱,但是还看不懂逻辑的阶段。
现在大家都觉得钱难赚,但是每月甚至每周
,
都有新人从各个领域冒出来
。
不少人都是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