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成绩95.4分,专业第一
保研至清华大学
曾获国家奖学金、人民一等奖学金
第二十一届摇篮杯
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第二届北京市节能节水低碳减排
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
2020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
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北京赛区二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优秀三好学生
在刻苦的积累后
摘获丰硕的科研成果
她就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
高明朗
“如果你不知道要干什么,那就先搞好学习。”
从大二开始,去图书馆自习成为了高明朗的新生活习惯,在课后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穿成线,织成网。在她眼中,教材中涵盖着知识点间的练习与承接,没有什么问题是多翻几遍课本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去翻另一本。虽然她有时也会感到疲惫,但感觉每天都在正确的路上行走着的满足感却足以将其冲掉。
理论源于实践,学科竞赛检验理论成果,科技竞赛体现创新水平。在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高明朗在各项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备赛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时,由于大一高数基础比较薄弱,她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和习题训练,最终获得了市级数学竞赛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尝试创新创业竞赛时,她和队友组建的日臻完疝小队,从零开始,在云端合作,完成了五万多字的商业计划书、演示PPT和路演视频,最终拿到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和2020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和队友们一起提出新的想法与创意,在团队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与外专业的朋友交流,探求材料领域外的广阔。真正体会到,用心参与,参与即成长。”
“学生工作于我是独一份的体验与奉献”
作为材料1707班的文艺委员,高明朗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和其他文委一起辅助饺子文化节剧目排练,为班级评选优秀班集体答辩制作ppt等等。她组织班级同学设计的班徽班旗,最终在线上投票中获得第四名,班级文化展示中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作为爱心满屋社团外联部一员,她参与日常值班、旧衣捐赠和希尔顿社会实践的主持工作和支教等工作,在实践中感受自己的成长。
如今高明朗成为了材料2006班的引航学姐,感受到来自学弟学妹们的冲劲与憧憬,她希望能够和他们一起努力,立足新的起点,奔赴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和每一名度过社会实践的同学一样,她也在社会实践中收获了很多。高明朗参加了禾欣少儿服务中心实践团,在湖滨社区分团。“第一次参加无领导小组面试、努力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第一次做几个分团孩子们户外活动的运营,包括前期策划、中期实施、后期对接,常常是和队里的朋友一起讨论到宿舍门禁时间,第一次来到苏州,第一次单独带几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完成七色活动。”投入与合作,以及因此收获到的能力、经验、友情都让这次经历成为高明朗大学生活最多彩的一抹颜色。
马克的《迷人的材料》让高明朗在初入材料世界,萌生对科研的向往。她的第一段科研经历是大二时参加的SRTP项目,作为队长组建队伍参与到《纳米纤维素不同亲疏水性表面的构建以及对细胞行为的调控》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中。
在初涉科研的过程中,高明朗也像很多科研“小白”一样需要借助有道词典的全文翻译阅读英文文献,通过队友间的一起学习、成长,她渐渐熟悉项目所在领域的专业词汇,能够有的放矢地阅读与获取相应资料。在教授和学姐的指导下、团队成员的配合下,她们的项目顺利结题并获得了校级创新项目二等奖,高明朗也以第四作者参与了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在深入科研之后,高明朗发现科研并不非要是一个高大上的项目,而是平时的一个实验报告或者是课程设计,只要一步一步地往下想,都可以从中体会到科研的味道,或者只是一次问题的思考,就足以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明朗说:“无论什么事情,只有投入足够的有效时间才可能把它做好。”她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唯有坚持不懈,方可遂凌云之志。希望每一位贝壳都能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最美的年纪遇见蓬勃的自己,奔向更好的前方!
加小编,备注: 学术群
公众号推荐
免责声明: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公众号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科研菌小编(kyj_2020)接洽。版权属于原作者。
请大家点击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