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认可写作是可以教的,这一块在美国,像海伦老师说的其实是一个显学,但是在国内来讲的话,可能还是个塔尖的殿堂。
在我的写作生涯里,有一篇对我影响特别大的特稿,叫做《恩里克的旅程》, 2003年普利策特稿奖的获奖作品。它讲一个洪都拉斯十来岁的男孩,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偷渡到美国去打工了,所以十多年里面他没有母亲,他的父亲又抛弃了他,所以他跟他奶奶一起生活,他母亲偶尔打个电话回来跟他聊聊天,他很孤独的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产生一个巨大念头:我要突破国境线,我要找我的母亲。大家知道,中美洲的国境线偷渡线非常血腥,很多蛇头带领着很多偷渡客穿越几千公里的国境线,他们可能掉下火车死掉,也可能被车撞死,可能被警察打死,可能被一些黑社会打死。所以这一路上是超出我们想象力一次“野兽之旅”。恩里克在他15岁的时候上路了,他先后八次偷渡国境线,最终找到了他的母亲。这篇特稿作者叫索尼亚,她是在厨房里面跟钟点工聊天知道了这个线索,她经过半年的采访,两年的写作,终于完成这35000字的长篇特稿。我在2006年看到这篇稿子的时候,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我觉得中国需要这样伟大的故事,中国需要这样高质量的故事,所以我说我一定要在某年某月写出这样一篇作品向它致敬。
2012年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机会来了,因为当时新疆出了一个政策,说把内地所有的新疆流浪儿童接回到新疆去再教育,让他们成为良好的新人,当时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我致敬的一个机会,所以后来我写了《伊利亚的归途》。伊利亚是一个新疆的流浪儿童,他很小的时候被他的爸爸骗到内地去偷东西,但是他心存善念,牢记母亲曾对他说的胡达(真主)的引导,所以他在后面很多年里一直有一个念头:我要救赎,我要回去找我的母亲。后来他又遭遇了被他父亲卖到黑社会里面,在黑社会里面打拼,血战,后来逃了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遇上了一个善良的汉人警察,他们成为了朋友,警察用汉人的中国人的哲学感化了他,后来他孤身上路,回去找到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