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微课 | 大学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2017年6月25日
(本周日
)
晚20:00~21:30开讲。了解
详情参考今天的次条推文:巴赫微课报名 | 大学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要多替别人着想”,这句话的本意是想提醒我们:做人要有同理心,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需求,照顾别人的感受。
但是如果我们盲目照着这剧话去做,则很容易陷入另一个极端:
习惯性讨好别人,妥协于人,却委屈了自己的意愿,最后搞的自己很压抑,处处受制于人。
所以我认为光是强调“要为别人着想”是不够的,还应在此基础上稍作补充,我更偏向于这样的一种表述:
首先为自己的需求负责,等有余力了,再为别人的需求负责。
举个例子,一个女生问我:
“如何对待昔日感情很要好而如今渐行渐远的朋友?”
我问她,你们是从何时起,开始渐行渐远的?
她仔细想了想,说:“我们是特别要好的闺蜜,之前几乎天天都煲电话粥,聊韩剧,聊综艺,周末经常一起出去逛街购物,关系特别铁。
然后好像是从我开始创业的那一年吧,我的压力大了起来
,每天恨不得工作36小时,因为我要养活一个团队,我要承受北京的天价房租,我要面对职场上的刀光剑雨,
所以慢慢地就对韩剧啊逛街啊什么的不那么关注了。
但是闺蜜她还处于之前的那种生活节奏当中,还是很黏我,天天追着我聊天,约我出来玩。但我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精力陪她了。
我现在很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我是不是应该站在闺蜜的角度看问题,为闺蜜着想才对?
”
于是我就对她说了开头的这句话:
“首先为自己的需求负责,等有余力了,再为别人的需求负责。”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第一,为自己的需求负责,我们才能身心合一,不拧巴,这样别人也会感到舒服。
试想,假如这位女生委屈了自己的意愿,而勉强地陪着闺蜜聊天,一边聊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我等一下还要熬夜加班写完一个策划案,我明天还要早起,我等一下如何委婉的结束话题……” 这样聊天,她们能尽兴吗?会快乐吗?当然不会。
人的气场,是骗不了别人的,当我们内心充满了抗拒而不得不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是很难做好的,而且和我们一起共事的人,也会感受到我们内心的那份不情不愿。
所以,为了避免这份拧巴和尴尬,我们还不如一开始就为自己的需求负责,根据自己的承受力来选择是否答应一件事,答应不了的,就不答应,免得后面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耽误了对方的情绪。
而如果我们真正尊重了自己的意愿,好好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时,我们反过来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朋友,和朋友互相成就。
第二,真正对你好的人,会尊重你的意愿,理解你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利支配自己的时间,每个人都有权利处置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家境良好,性格恬淡,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业余时间看看韩剧逛逛街,这挺好;
有的人想改变命运,拼搏一把,选择激发自己的潜力,试着去创造一番事业,这也挺好。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的时间非常值钱,我们值得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在我们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事情上。
真正为你好的朋友,她会尊重你的意愿,理解你的选择。
正如例子中的闺蜜,如果她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的朋友好,那么她自然会理解朋友的选择,支持朋友在创业阶段多把心思放在事业上。
第三,注意区别什么是“需求”,什么是“请求”。我们有权利拒绝别人的“请求”。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巴赫,你前面既然说要为自己的需求负责,那现在闺蜜的需求就是想要朋友陪伴她啊,那凭什么现在非得是闺蜜让步呢?这样是不是太双标了?”
对于抱有这样想法的朋友,我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邀请是请求,而不是需求,因为你邀请别人做某事,是要占用别人的时间和资源的。
邀请的本质,是对别人的时间和资源的一种索取。
我邀请你做某事,本质上是我希望你拿出你生命的一部分时间,投放在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邀请是请求,是拜托,是索取,而不是需求。
一个成功的邀请,最好是这件事能同时让双方受益,这样对方才会更加愿意接受这个邀请。
比如,一个赞助商邀请制片人吃饭,赞助商希望能够冠名制片人制作的节目,而制片人正好也需要赞助商手中的资源,那么这个邀请就很容易实现,对于双方而言也是一个良性互动。
而如果这个邀请只能让一方受益,而对另一方而言只是单方面的消耗的时候,这个邀请就很有可能被拒绝。
比如,前面提问的女生,明显对于她现阶段而言,创业是更有益处的事情,把时间投放在创业上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而把时间投入在和闺蜜聊天逛街上,则是一种消耗。所以她才会内心想要拒绝,从而生出题目中的烦恼。
所以,
邀请是请求,而不是需求;谁提出邀请,谁承担被拒绝的风险。
最后,综上所述,得出结论:
1 同理心是好事,但前提是我们要首先为自己的需求负责,等有余力的情况下再为别人的需求负责。
2 为自己的需求负责,我们才会身心合一不拧巴,这样别人也会舒服。
3 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有权利选择如何处置自己的人生,我们有权利把时间投放在我们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
4 注意区分“需求”和“请求”,我们有权利拒绝别人的“请求”。
【end】封面绘图:几米
巴赫微课 | 大学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2017年6月25日
(本周日
)
晚20:00~21:30开讲。了解
详情参考今天的次条推文:巴赫微课报名 | 大学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担心错过好文章的朋友,可以把我设置成
置顶公众号。
——
【进入首页】-【点击屏幕右上角小人】-【开启置顶】
即可: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码: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