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徐志斌的关于如何利用好社交网络的分享帐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工智能汽车  ·  数据首发!25-30万元价位车型「爆拉」AD ... ·  昨天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车辆年检新规出台!3月1日起实施! ·  2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国货之光·悦己宜家 | 方程豹 ... ·  4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方华2025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大部分社群的运营和推广都是浪费?是真的!这两张图就这么说的

徐志斌和社交红利  · 公众号  ·  · 2018-01-03 11:39

正文

我常说,《小群效应》的出版和畅销不是完结,而是开始。


一定会陆续搜集更多的案例和数据,不断丰富和补充。甚至,建立在这本书上的后续计划,也已经展开,如: 2018年我想再开写一本超级畅销书 。因此如果你有,还请毫不犹豫提供。感激不尽。


在这几天,朋友们反馈过来的数据和案例中,仍然指向了《小群效应》中提及的核心:


  • 用户快速增长;

  • 高度活跃和高变现;


第一组数据是来自微商水印相机。

创始人一直在我微信上,但直到《小群效应》出版后他来现场听我分享,才说他的案例和数据几乎就是我书中翻版。其实那一刻我内心深处翻腾啊,早点告诉我多好,也不至于两年时间到处求案例数据。好吧,开个玩笑。


这组数据猛的地方在于用户几乎都是口碑传播而来:一般微商都扎堆,也都是团队化运作,一个人用的好,就会分享到自己所在的圈子中去,于是几十、上百人都跟着用了。


典型的“连接者”角色。以至于帮助这个团队0营销成本。


看着这张图,我们也能想见:大部分社群的用户裂变不足、规模扩张不足,其实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连接者”角色,或者没有让用户变成“连接者”的驱动力。



第二组数据是“同事”的补充。


实际上,“同事”这款APP我们关注非常早,大概从创办到现在,每个阶段都在深聊。创始人是腾讯老同事、微信老总监,现在刚刚创办“加推”,提出B2S2C(boss to sales to customer),是和微信深度融合的帮助销售们找线索、管理客户的新玩法。


回到“同事”上来,这款app一直聚焦在离职员工群体,如首先就是腾讯的离职员工群体——离职员工是一个巨大的社群诞生地。过去几年,“同事”测试了很多做法,都非常有价值和代表性,尤其是那些对比数据,要是真的分享出来,会帮到大家少走无数大坑。只是可惜,在《小群效应》简单提及,没有深度展开。


今天老同事一激动,截了一张图扔了过来,他说,“同事”绝对是小群效应的最佳写照。从2015年底开始,这个团队抽身去做其他开发,APP也因此没有任何维护和运营,但即便如此,用户仍然高度活跃,甚至稳中有升。这就是因为用户相互认识、有三近一反的基础时,就无需运营人员做什么事情了。


反过来说:


如果一个社群构建好了“三近一反”、在用户人群中践行了让他们“互相认识、互相信赖、频繁互动”的原则,那么,就无需运营。


可见大部分社群的运营实际上都是在减分。


这个结论真是让人伤心。也事实如此。大部分社群的运营其实都做的不好,越运营越糟糕。


这两张图都是最近不同读者、朋友发过来沟通、切磋的。欢迎各种笔记、各种后台数据和截图的切磋。我也在构建新书,如果可能,也希望能够变成新书中的案例和数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