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最爱大北京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北京城事、娱乐休闲、实用信息、杂谈趣闻,带您体会不一样的北京城。终身免费收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北京5个便宜又好逛的批发市场! ·  3 天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胖东来热销爆款!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  4 天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最值得去的7个小众博物馆! ·  1 周前  
北京本地宝  ·  北京秋日一定要去的5条绝美老胡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最爱大北京

北京胡同的根,一定要保住!!

最爱大北京  · 公众号  · 北京  · 2017-07-26 07:22

正文

有人说,胡同是北京的符号、名片。



其实,若把北京城看作一个整体,胡同就像是连通其周身的一条条经络。胡同里生生不息的烟火气,市井范儿,标志着经络的通畅,也让北京城的整体形象愈发鲜活生动,愈发真实明快。



要问北京的胡同有多少?素来有“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之说,它们大多诞生于明清时期。



虽然“胡同”一词来自于蒙古人统治的元代,但元大都时期流传下来的胡同,可着全北京城找却只有一条,那就是位于西四的砖塔胡同。它全长805米,均宽4米,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



砖塔埋高僧



 砖塔胡同得名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东口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万松老人原名蔡行秀,是金,元时期的得道高僧,因在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时建万松轩居住,自称“万松野老”,后人为了尊敬他称其为“万松老人”。



别看万松老人身在空门,从金章宗完颜璟,到元世祖忽必烈都曾请其为师,不耻下问一些治国良方。万松老人给这些富有天下的统治者深入浅出的讲经说道,告诫他们要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切勿乱施暴政,祸国殃民。



万松老人圆寂后,人们为他修建了这座朴素别致的砖塔,这也是北京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加高至九级。



如今从西四南大街路过时,就可以看到万松老人塔的“身姿”。这是1927年时,民国著名书画家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的,塔高16米,清代塔身中包着元代塔身,古朴典雅,玲珑精致。



喧嚣成闹市



据说砖塔建成后一度无人问津。若干年后,开始有人在塔对面的空地上搭建房屋,后来开起了酒肆饭馆,万松老人塔四周越来越热闹,砖塔胡同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在元明清三代,砖塔胡同一直是北京市的娱乐中心,类型今天的三里屯,"勾阑"、"瓦舍"之所遍布,全盛时号称有十数家戏班聚集于此,不知有多少缠绵悱恻、感人肺腑的元曲杂剧,是作家们在此找到灵感,一挥而就的。



1900年,砖塔胡同成为了义和团进攻西什库教堂的总部,随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砖塔胡同遭受了很大破坏,各大戏班纷纷逃离,自此砖塔胡同逐渐走向衰落,开始转型成为居民区。


若认为成了居民区,砖塔胡同就没了精彩?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近代以来,就有两位被世人熟悉、喜爱的文学大家先后居住于此。



鲁迅的小四合院


图片来自江米条博客


1923年,鲁迅与兄弟周作人决裂,分道扬镳后于当年8月迁入砖塔胡同61号(现为84号)暂住。这是一个小的四合院,有3间房子,共20多平方米。



东房由鲁迅母亲居住,西房是妻子朱安的卧室,中间堂屋是鲁迅的起居之所。白天,鲁迅的堂屋既是餐厅也是客厅,一家人用餐和接待客人都在这里。晚上,它就变成了鲁迅的书房。



当时的鲁迅可谓是贫困交加,虽只“蜗居”在这个小院10个月的时间,他依旧写下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和《中国小说史略》等知名作品。1924年5月,鲁迅一家离开了砖塔胡同, 搬到了阜成门。

鲁迅或只算是砖塔胡同的匆匆过客,真正在这里长期居住的,是民国另一位大文豪,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



砖塔胡同里的“鸳鸯蝴蝶梦”



《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八十一梦》......若问张恨水写的小说有多好看?请回忆一下这些改编过的影视作品当年引发的收视狂潮便可明了。直到今天,还有很多观众、读者在为冷清秋和燕西少爷的爱情悲剧扼腕。



张恨水是一位著作颇丰的高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近4000万字,仅小说就有120多部,他对古典章回体小说进行大胆改革,开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文风,被誉为“中国的大仲马”。



据说在那时的北平,经常出现同时有五六家报刊一起连载张恨水小说的情景。读者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读到张恨水的作品,每日下午两三点,就在报馆门口排起了长队。



1928年,不同的报刊居然同时连载了张恨水的6部作品,包括《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6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6部经典长篇小说各有特色,人物设定、故事情节丝毫没有雷同之处。都是文字工作者,对此,小北只想由衷地说句:请张大师收下膝盖。


1934年,鲁迅寄给母亲一部张恨水所著的《美人恩》


有趣的是,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的忠实读者,每当张恨水的新作出版问世,鲁迅定要买书送给母亲。这或许算是砖塔胡同两位文坛巨匠的一种神奇机缘,尽管二人在这里居住的年限并不重叠。



在砖塔胡同43号院,张恨水写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秋江》、《牛郎织女》、《白蛇传》、《陈三五娘》、《孔雀东南飞》、《荷花三娘子》等多部优秀作品,而他也在这个院落走完了自己最后的人生历程。


“和平老人”邵力子


除了两位文学大家,促成《双十协定》的“和平老人”邵力子;时任中央政府办公厅主任的齐燕铭;一代才女顾太清,以及刘少奇先生等曾经长期或暂时居住在砖塔胡同里。


如今,总是有不少网友慕名来到砖塔胡同实地探访,想寻找鲁迅、张恨水这些名家在这里的生活印记,却都很难如愿了。



虽然砖塔胡同仍旧保有曾经的基本形态,但很多建筑已物是人非了,各种不伦不类的建筑充斥在这条胡同里。恍惚间,已说不清老墙院落与新式建筑究竟哪一类的存在才是格格不入的。


图片来自二班宝之歌微博


鲁迅先生的旧居已经变成外来务工人员的杂居地,绿色的窄小木门斑驳不堪,只用红色的粉笔在门楣上写了个84号,因为雨水冲刷,外墙已经多处坍塌损毁。


张恨水的故居则据说已经变成了快递公司,更有的说已经拆除。



这十余年来,一个又一个楼盘陆续占据了胡同西部和中部,还不时有“危改工程”的消息传出,每次都让附近的居民热议,更让文物保护人士注目。人们不知道,砖塔胡同最后的东半段还能“坚守”到何时?



砖塔胡同,作为文献中现存最古老的北京胡同,值得被保留下去,这里是北京胡同的“根”,是京味文化的魂。从今天起,小北开始为砖塔胡同祈福。



而砖塔胡同所在的西四地区,过去是京城最繁华的三个地区之一,向南可到西单,向北可到新街口,这里的胡同,个个精彩,条条传奇,堪称人文荟萃之地。


辟才胡同



旧时又叫劈柴胡同

胡同的深处是齐白石故居



 1835年

统治大清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据说就出生在这里,直到入宫


丰盛胡同



紧临辟才胡同

据说当年杨度的家就在这里

杨度是清末举人,鼓吹君主立宪

是民国政府通缉的首名“帝制犯”



但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1929年

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只与周恩来、潘汉年保持单线联系

为新中国的成立默默奋斗



路的东面有“砂锅居”

这家乾隆年间创立的饭馆

其“砂锅白肉”名满天下



路西则是缸瓦市基督教堂

英国教会建于十九世纪中叶



老舍于1922年在这里学英语

1933年,他以这条胡同的见闻为蓝本

写下小说《离婚》



1998年克林顿曾来此做礼拜

2005年布什也曾在这里做礼拜


西四北头条



明代旧称驴肉胡同

北京城的驴肉集市就在这里



清代乾隆时

权臣和珅出生在这里


广济寺



始建于宋朝末年

1953年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址

大雄宝殿有一尊乾隆时的青铜宝鼎



殿后壁悬挂着一幅《胜果妙因图》

是乾隆九年画师傅雯用手指所画

寺内藏有10多万册佛教经典

珍贵的有12种版本的《大藏经》


历代帝王庙



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

是我国现存唯一的

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

以及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


西四北二条



明代永乐年间曾有东西二元帅府

明武宗南征,太师镇国公

在此设西元帅府

故旧称西帅府胡同


清朝雍正、乾隆初期

大清重臣鄂尔泰也曾在此居住

雍正时他成为内阁首辅

保和殿大学士及军机大臣


41中



位于西四北二条58号

1920年,华北大旱

陈垣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孤儿院

同年9月又创办“平民中学”


陈垣与启功


后与萃文、萃真教会学校合并

1949年改为北京市第41中学

作家王蒙、冯牧等都毕业于此


西四北三条



明代旧称箔子胡同

“箔子”是用苇秆编成的帘子

是当时流行的建筑材料

胡同因卖箔子的商铺而得名

自民国起,则称报子胡同


程砚秋故居



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

当时已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

拒绝了日本人的招揽

“停演”去西山青龙桥务农



日军进入北平前门大街

而西四北三条的39号院

就成为他身陷北平后的居所

从1938年直到逝世

他一直在这里居住


艺文幼稚园



1929年,教育家张雪门

在11号院创建艺文幼稚园



上世纪70年代

这里还曾是西城区教委所在地


隆长寺



全名为护国圣祚隆长寺

明代时为皇家印刷厂

可惜现在已成大杂院

据说院内还有乾隆写的诗



寺内曾有一尊高5米铜铸佛像

不过现在已被移往法源寺


西四北四条



明代旧称熟皮胡同

相传制皮作坊在此而得名

也因臭气大而被人称臭皮胡同

民国后以谐音称为“受璧胡同”


西四北四条小学



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小学之一

清朝时为“正红旗官学”

它的前身是前清义塾

光绪九年改为“正红旗官学”

建国后,这里是北京首个“红领巾班”

毛主席和市长彭真为此而题词


西四北五条



旧称石老娘胡同

相传石姓接生婆居此而得名



傅增湘旧居



1918年,北洋政府王士珍当政

时任教育总长的傅增湘

买下了西四北五条7号院

傅增湘将其命名为“藏园”



张宗昌旧宅



西四北五条5—13号

是民国军阀张宗昌的宅第

其中就包括傅增湘的藏园


张宗昌与张学良


当时人们把玩牌九叫“吃狗肉”

张宗昌特别爱赌

人们就称他为“狗肉将军”

他是中国近代军阀中

名声最差、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位


西四北六条



明代旧称王瑞老儿胡同

民国后称南魏儿胡同、南魏胡同



陈半丁故居


著名画家

抗战时买米库4号的一所洋楼

园子占地五亩,故称“五亩之园”



“五亩之园”后来成为邓小平住所


西四北七条



明代旧称泰宁侯胡同

当时泰宁侯陈珪住在这里而得名



清代为避道光皇帝旻宁的“宁”

改称泰安侯胡同,也称太安侯胡同


西四北八条



明代旧称武安侯胡同

因当时武安侯郑亨住在这里

民国后又被讹传为武王侯胡同



施今墨中医药文化研究院



施今墨是中国著名医学家

但他1881年出生时叫施毓黔

13岁便随舅父学习中医



曾随黄兴加入同盟会

做过湖南省教育厅长

后又应熊希龄邀请

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


西四附近三大著名医院


丰盛医院


丰盛医院是北京最负盛名的骨科医院。接骨、正骨治疗是北京医学界最顶尖的。这里有一种自制的敷用药物,专治一切跌打损伤,只能现场挂号涂抹,不得带回家,秘方一直不为人知。


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



位于阜成门内大街133号的白塔寺院区,是人民医院的老院区,始建于1918年,前身是北京中央医院。人民医院的眼科中心也在这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



文/壹月陆日

大家都在看

▶️最新名单!国医大师 全国名中医 北京都有哪些?这下看中医该找谁全知道!


▶️鼓楼,三年后要变成什么样?!还是咱北京人心中的鼓楼吗?


▶️和平门,居然藏着这么多 老北京人也不知道的神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