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珞珈。
写在前面
我自己本科是计算机专业,对技术大神有一种天然的憧憬和向往,阿里P8对于我们来说,大概相当于程序员届的「
总统山
」。
想起上次,我和类似这样级别的技术大神交流,还得追溯到2015年,那个时候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干着打杂的活。
这家公司的技术总监以前是创新工场的核心技术之一,后面离职来这家公司创业,占据了30%的股份。
在公司没有产品,没有营收的情况下,一个月工资5万。
你可能会说这和170万年薪差得远,但是客观来说,创业公司没有开170万年薪的能力。
他当时一个人的工资占据了公司账上资金的一半,去了大公司,他绝对也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技术大神。
这位技术总监非常有意思,他的专业技术能力强到爆炸,一个人可以搞定
服务器,前端,后台,web,安卓,ios
,一个人等于一个5-7人的小规模技术团队。
但唯一的缺点就是,
技术至上
。
技术至上的人都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1.很难向下沟通
当时我们同时进去的有5位实习生。
我们5位实习生刚开始都没有什么实战能力,有时候需要向他请教一些对他来说非常浅层次,但对我们非常关键的问题。
他每次的回答都是非常快,速度和RAP的节奏不相上下,但阻碍他登上《中国有嘻哈》最大的问题是吐字不清且乡音浓厚。
我们就算竖起耳朵也很难听清楚他在讲什么。
除此之外他的回答也非常简短,有些比较关键的问题,要么让我们看书,要么让我们自己解决。
后面我们找CEO反映过这个问题。
CEO也只是叹了一口气,说,“他以前在大公司都是同级别交流,从来不用带实习生,他还没适应这种讲解式的沟通模式。”
2.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的技术鄙视,很难理解非专业能力
我刚进去的时候,做的是前端实习生。
他经常在我耳边对着我做的项目说,“前端哪里算得上技术,想要高工资得像我一样搞JAVA。”
全然不顾我对技术的爱好。
我有时候在公司会帮老板做做PPT,他有时候会饶有兴趣地问我,这是个啥。
我和他说,这是PPT软件,对大多数普通白领来说,很重要。
他问:“会这个东西挣钱不?”
我说:“(当时)我也不知道,但听说有人靠着这个软件讲讲课一年能挣几十万呢!”
他突然哼了一声,“一个玩具怎么挣钱,我们做技术做得好一年能挣到几百万。”
我从那天起突然不想和他说话了。
我在那家公司呆了三个月,做不下去走了,大概半年之后,和我同期实习生也一个个陆续离职。
最后这家公司听说是钱烧完了,产品还没上线,没融到下一轮,就解散了。
我在阿里P8的相亲帖子里面,仿佛看到了一样的问题:
试问,一个硬条件如此过硬的男人,为什么在女性员工资源如此丰富的阿里巴巴会被落下?
阿里就没有几个P8,女性员工大多也不是傻子,如果他足够优秀,难道不会被倒追?
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一个在相亲帖子里就把等级,收入和资产放在最显眼位置的男人,现实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天天把「
170万
」挂在口中的程序机器?
正是因为他「
难以沟通
」且「
技术至上
」导致他很难全面地去理解女生的想法,没有「
沟通
」何谈爱情?
抱着一个170万的存折过一辈子?
当然,我不是专业情感博主,剖析他的感情也并非我的长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只想念叨一下在他口中所说的「
170万年收入的阿里P8
」为什么总是在不少直男社区受到巨大的追捧?
【受到追捧的背后】
在十二年基础教育中,每次的练习以及考试成绩都一直在告诉我们,你越努力,你的成绩就应该更好。
这个基本信条是,你对每一个科目的练习程度,直接决定你的成绩。
我们在十二年中一直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个基本信条的洗脑,这导致很多同学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单元思维——
你的专业水平越高,你的收入就应该越高。
而这个社会中也确实有许多这样的范例在不断地证明这个观点。
比如之前华为给xx毕业生开的120万的年薪。
一线城市对各种高科技人才的各种丰厚补贴。
亦如这位阿里p8。
对于无数信奉单元思维的人来说,阿里P8就是一个专业的极致,因为他的专业水平非常深,所以他就应该拿到170万的年薪。
而且如果你越是单元思维的人,你周围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大概率也拥有单元思维,这将使得你对世界的认知程度越来越狭窄。
久而久之,
你容易忽视很多其他的挣钱模式或者是生存模式
。
而事实上,这个世界的收入方式是多元的。有些时候并不一定只有「
专业
」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我承认170万很多,
和我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差不多。
于我而言,我是亲自白手起家完成了年收入从零到百万的飞跃。
事实上,我所认识的年入百万的90后也并不少。
创业比上班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和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奇葩都能有交流,从而更能理解每个人在这个社会的夹缝中的「不同活法」。
刚好最近也有不少同学在后台问我一些关于「
收入增长
」和「
赚钱
」的相关问题。
虽然这个话题很功利,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
于是,从我自己以及从身边人的身上,我发现了一些基本「
赚钱
」的规律。
我尝试归纳出了赚钱的四种「基本模式」,希望可以对你们有所帮助。
实在不行,就当做一个厕所读物吧。
以下是一家之言,如有偏颇,请谅解。
如果我直接粗暴点下定义,直接决定收入多少的因素分为以下三种。
一、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你
用劳动来兑换价值的时间
;
在每小时劳动报酬固定的前提下,工作时间越长你的收入也就越多。
二、资源
资源的种类有很多,软硬件都有,比如你所拥有的客户资源,经验资源,关键信息资源,人脉资源,生产资源等等。
如果要真的下个定义的话,
资源其实是你的个人壁垒,指你已经拥有且别人难以短时间获取的事物的关键
。
没了你的话,项目会进行得很困难。
三、资产
资产就更好理解了,就是
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兑换成现金的资源
,比如你的股票,期权,车子,房子。
这三个因素互相组合,可以诞生出以下四种赚钱模式。
赚钱模式A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
工作门槛极低
。
只要是个人就能直接上手,或者简单培训一下就能直接上岗的工作。
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做过的兼职,比如洗盘子,收银,发传单,淘宝刷单,送快递,洗车之类的工作。
模式A类型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每小时的劳动价格对所有人都差不多,
你的收入完全由你的工作时间长短决定
。
所以增长收入的手段,就变成了「
疯狂加班
」。
我曾经在大一的暑假在肯德基打工过一段时间,因为我长得不好看,又是个男生,所以被店经理安排到了后厨。
后厨的工作除了在饭店为客人准备汉堡,薯条,鸡翅之外,还要在11点打烊之前洗完当日所有的盘子,并且清扫整个厨房。
不是你们以为的那种装着食物的塑料托盘,那种盘子其实洗起来非常轻松。
最困难的是在保鲜柜里的大大小小的铝制食物托盘,油炸薯条之后机器剩下的滚烫的滤油盘,和各式各样的厨房餐具。
这些盘子加起来可能会有大大小小300-400个,而肯德基只安排了我一个后厨。
因为我刚上手,每天下午2点上班,别人都是10点多左右就回去,而我要忙到凌晨2点。
你们可以猜猜肯德基给我的报酬是多少?
10.5元/小时,一周上六天班;
晚上8点之后有加班费,会变成 11.5元/小时。
我还记得当时去的时候很理想地认为,晚上下了班之后,还能在家里看看书,自我充电,为下学期做准备。
然而事实上我发现我根本做不到,每天晚上2点多下班,3点到家。
第二天一觉起来就12点多,吃个午饭,差不多又要上班。
休息日学习?别闹了,老子睡觉都不够,谁tm学习。
我后面发现这是个死局。
当时店里20个人,大概15个兼职,5个全职,兼职的一个月大概2500左右,全职一个月大概3500-4000左右,
你们别以为肯德基的兼职和全职的收入差别很大。
事实上,每小时的钱都是10.5元/小时,而全职收入更高的原因是只有全职才可以选择在节假日加班,而加班工资是平时的三倍!
我做了两个星期之后,就辞职了。
你们大可以觉得我是因为受不了劳累而辞职,我也承认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而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我完整地失去了「
属于自己的时间
」。
我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清楚地知道我以后的工作收入会比肯德基给我的兼职收入高很多倍。
而我需要足够的时间为我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了短期的收入,将我的时间奉献给肯德基的后厨。
我看似在挣取收入,但更多的是在消耗我自己未来的收益。
95%的大学生兼职工作,都是模式A类型的工作,看似门槛低,人人都可以做。
但
其实你的成长空间已经被锁死
,只能不断地提高工作时间来增长收入,无法积累资源,更多的是去消耗自己。
很多同学问我,上大学,需不需要去兼职洗个盘子锻炼一下自己?
如何去判断这一份钱值不值得赚?
其实很简单,你去观察这份工作你能不能「积累资源」。
如果一份工作可以帮你「
积累资源
」就算收入比较低,也要去做。
如果一份工作无法帮你「
积累资源
」就算收入再高,也不要去做。
这个选择方法其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我今年认识了一个创业团队,这个团队做抖音很厉害,做吃喝玩乐,半年时间在抖音从0积累了20万粉丝。
慢慢地,有商家找他们合作,虽然一条视频价格不高,但他们也可以自给自足。
突然有一天,一个商家想给他们20万,让他们去运营这个商家的抖音号1年。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很心动,但是他们也知道很花时间,如果这么做就要减少他们自己这个创业项目的时间投入。
他们来问我该怎么办?
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选择能够「积累资源」的钱。
帮商家运营的抖音号运营得再厉害,最后也是商家自己的,想拿走就拿走;
但自己涨的粉丝可是实打实地属于自己的资源,谁也拿不走。
很多做自媒体的都知道,越是尽早地进驻一个平台,涨粉越容易。
如果这个团队掉头去帮商家做运营,花费1年的增长黄金时期,后悔时再回头做自己的抖音号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里面损失可能就不仅仅是20万元这么简单,可能损失的是未来数百万,乃至千万的收益。
为什么我总说要「积累资源」?
因为资源是可以放大劳动价格的
。
【赚钱模式B】
用资源放大每小时劳动价格换钱
很多人搞不清楚「
薪水
」是由什么决定的。
很多人觉得,「
薪水
」应该是由技能专业程度,认真程度所决定的。
这些都是错的。
老板愿意花高价,开高薪的最根本原因是,「
没了这个人的资源不行
」
就像洗完工无论多么努力她的收入也不可能超过一个慵懒的大学教授。
运用
模式A
类型的挣钱方式,你这一辈子挣的钱都是固定的,你可以按着计算器可以算出来,除了加班外,别无他法提高收入。
模式A的收入=工作时间(有上限的变量)x 单小时劳动价格(固定)
但运用
模式B
类型的挣钱方式,上限是不固定的,因为你可以通过积累的资源去无限地放大你的劳动价格。
模式B的收入=工作时间(有上限的变量)x 单小时劳动价格(变量)
一份好的工作的前提是,你可以通过实践不断地积累资源,同时在未来能够放大你的劳动价格。
你要留意你日常的工作能够帮你积累什么样的资源,资源到最后,其实都是巨大的财富。
你只要理解了
资源的稀缺性
,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
千奇百怪
」的活法。
为什么华为会给刚毕业的博士生开120万的薪水,因为他接近10年的科研经历锻炼出来的经验资源非常稀缺。
许多工作十年以上的销售,到了35岁之后,基本不会再去拓展新的客户。
他们只需要不断的维护他们人生前十年积累下来的数千个客户资源,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我认识一位
大学老师
,平时在大学里面上课,不显山露水。
但是他在高校二十年的工作中,从一个小科员,做到了校长秘书,跟着校长一起走过了无数次的企业参访及校友来访。
慢慢地,她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资源池,从帮忙推荐工作,到企业资源对接,到关键人脉推荐,她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资源。
虽然这位老师很nice,基本不会收钱,但这种资源本身就很有价值,就有人愿意付费。
上过我PPT课程的同学都想问我一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我的PPT可以定价2000元一页
,而且即使这样有些时候还因为懒不想接。
原因很简单。
PPT或者任何设计项目的价格不是由设计决定的,而是由你拥有的客户资源多少决定的。
我的客户资源越多,我就越挑,而且价格越高,因为我根本不愁单子。
我在大四的时候,帮助校长做PPT的时候,我就敢向校长要500元一页。
原因很简单,校长能找到的只有我。
我在互联网上,不断地发布各种「
深圳大学免费PPT模板
」,直到现在,你们在百度图片中搜索的「
深圳大学PPT模板
」。
前
30
张,里面有
25
张都是我做的模板。
学校不找我找谁?
这个思路也就是为什么
华为,腾讯
能在我大四的时候就找上我,并且即使我随便一套PPT都报价数万元,他们也都能欣然接受的原因。
因为我的作品曝光量足够多。
我在
微博,站酷,知乎,公众号
,不断地发布我的PPT作品,撰写PPT教程
。
同时还有不少网站帮我分发,这里面每年可以给我达到
近百万的流量曝光
,而我每个作品都会留下我的二维码联系方式。
请问,华为,腾讯不找我找谁?
这几年,我手上拥有了
数百个客户资源
,每次客户资源过来找我的时候,我甚至还不想接,于是就把价格越提越高,一份PPT动辄十几万,但还是有客户能够欣然接受。
ㄟ( ▔, ▔ )ㄏ
我也没办法,有钱人太多。
说实在,我并不觉得我的设计水平在PPT圈子里面算多么牛逼,比我厉害的PPT设计师多了去了。
但我认为手上的客户资源比我多的PPT设计师,没有几个。
而且这两年我还傲娇到了,连PPT定制都不想接了。
因为我发现我的资源不仅仅是PPT的客户资源了,我手上的资源包括:
1.新媒体里面的合作资源。
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在一天内联系上任意新媒体的负责人;
2.十足的运营经验。
我从零开始打造了一家粉丝数百万,估值数千万的新媒体教育公司,这里面的运营框架是我一个人从零开始搭建,所以我的运营经验非常值钱。
3.
文案
写作经验。
我的文案最高转化金额达到了两百多万,行业内许多的OFFICE或者设计课程的相关销售文案都有我写的影子,同时我写过200多篇干货文章,全网的阅读量接近5000万。
从2017年开始,我就再也不用做PPT了,
因为我发现,其实用产品挣钱,更多,更快,更舒服。
【赚钱模式C】
用资源制作产品换钱
这个世界99%的人这辈子的收入不是模式A就是模式B。
能够生产产品产生利润的人,完成赚钱模式C的同学,
不足1%
。
这里的产品是广义的产品。
它可以是知识付费课程产品,一个软件,一本书,可以是实打实拿在手里的东西,可以是一家公司,甚至是一种服务。
如果要下一个定义的话,什么是产品,
那就是能够解决需求的任何玩意儿都是产品
。
如果你是某行业专家的话,用知识来解决行业内的需求是最好的。
比如你可以将知识变成虚拟产品来解决需求。
我在2014-2015年,就通过制作销售PPT模板,挣得了第一桶金。
因为其实和上淘宝店差不多,那两年,我学会各种促销的「
骚操作
」。
比如团购,优惠券,甚至双十一促销的福袋,都是那两年自己瞎鼓捣弄出来的。
但是PPT模板毕竟还只是一个软需求,同时免费的竞品又一堆,我发现自己一个人终究是不可能敌过工作室或者是插件。
但在销售PPT模板产品的过程中,我又积攒了一大批PPT的课程需求的用户,我发现用户有了很多课程的需求。
于是我开始通过第二条产品挣钱,
用知识变成课程产品来解决需求。
2017年初,
我在一周进步的独家课程
《PPT审美训练营》
上线之后,一天销售额就破了10万。
2017年中,
我和唯库的合作
《教你零基础做高逼格PPT》
上线之后,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销售金额就突破了百万。
2018年初,
我和万门大学合作的
《征服老板:零基础做出高逼格PPT》
上线之后,因为课程口碑很好,万门大学全网不遗余力地推广,使得我的曝光量暴增,销售金额也突破了百万。
今年年初,
我和唯库又合作了第二门课程
《13堂PPT实操指南,教你快速做出职场加分的高颜值PPT》
,同期我重新将《PPT审美训练营》升级成了
《PPT硬核训练营》
两门课程加起来的销售额也超过了150万。
虽然我在里面的实际分成比例很低,但是架不住全网销售量高,这几年我主要就是靠着
全网4-5门课程
,获取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且,如无意外,我应该还会开发更多的课程。
其实模式C本身只是模式B顺利成章演变而来的版本。
从模式B变成模式C,除了突破思维模式之外,其实模式C相比模式B最大的区别是
模式C不受时间的限制
。
我的朋友Z
,他本身是一位健身经验超过10年的资深教练,手上有数百位和他有深度交流的健身爱好者。
刚开始他在健身房里面做健身教练,因为专业素养出色,认真负责,健身房的会员源源不断地找他约课。
虽然会员一节课要给健身房
400
元,但是健身房的给到他的课时费只有
50
元。
他发现自己就算一天8小时都在约会员,他一个月的收入也就
封顶2万元
左右。
而他本身已经是最资深的健身经理,不可能再往上升职。
后面他发现,其实相对于健身房,客户更加愿意跟的是合作多次的健身教练。
于是他和客户商量,他一节课收
300
元,在外面找个健身仓单独上课,客户们都很乐意。
他发现这样操作,外面私教1小时,等于在健身房里面加班上课6个小时。
他稍微了解一下,发现愿意和他去外面上课的会员,意向都很高。
他稍微估摸了一下,就和健身房提了离职,去外面当起全职私人健身教练。
当全职私教的第一个月,他的月收入就超过了
5万元
。
实际上,其实这5万元月收入原本就是他的,只是一开始被健身房拿走了相当一大部分利润。
他离职等于拿回了这部分利润。
但实际上他发现,他的收入上限也很明显。
第一,
价格不能比传统健身房更高,否则客户会流失;
第二,
客户也不是天天练,经常会有意外发生;
第三,
他的时间有限,他还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健身;
所以Z的收入上限最多也就
一个月5-6万元
,不能更高。
他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突破这个上限。
后面他发现,其实这数百个会员其实除了
健身的需求
之外,还有
饮食的需求
。
于是Z开始去研究饮食,他做了一些卤牛肉给他的会员试吃,他的会员吃过之后纷纷赞不绝口,找他购买。
甚至还出现了许多包月的用户。
Z每个月靠着这些卤牛肉又多挣了
2-3万
。
Z后面做的产品越来越多,包括卤牛肉,鸡肉丸子,和日常外卖。
Z甚至有了一家
健身餐饮公司
,每个月稳定月收入过十万。
一开始,Z在健身房和全职私教的阶段,就是
模式B
,而制作辅食开自己餐饮公司阶段就是
模式C
。
如果你说你所从事的行业实在没有办法变成具体的实物,那其实服务,也可以算作是产品的一种。
我还有一个关系非常要好的
朋友W
,她现在还在读大四。
她的成长经历非常清奇,她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专业(中文系)大学毕业之后就等于失业,于是干脆完全放弃在专业学习上的投入,转而去外界获取新的出路。
她和小伙伴在大学期间做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创业项目,有成功有失败。
在这些项目里她都是商务拓展的主要负责人,慢慢地她发现手上积累的商家达到了数百个。
只要她愿意,她都能够在一天内找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并且联系勾搭上。
有一天她发现学校里面有个创业团队很不错,每年利润有个
50-60万
,而且做起来很轻松,她想拿一些股份,这样每年有分红。
于是她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她联系上了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和她签了个对赌协议。
这个对赌协议大致是如果W在一个月内,提供客户资源和商务对接服务,帮这个团队完成10万的业绩,就可以拿到团队30%的股份。
这一个月内,W不断地将这个团队推荐给各个商家。
因为之前W做事情口碑很好,于是商家也就纷纷投广告给这个团队。
一个月过去后,业绩超额完成,W也顺利拿到了30%的股份。
你会发现在这个事情里面,
钱到位了,是商家给的,股份到位了,是她自己一个人捞的。
但这也是一举三得,W拿到了股份,团队拿到了钱,商家得到了曝光。
对于W来说,对接商家只是她日常做的工作而已。
这对于她做起来轻松不费力,但却可以卖到一个更高的价格,这就是资源变成服务产品的厉害之处。
你只需要把你的服务卖给有需要的人即可。
模式C的好处是
完全突破了模式B的个人时间限制,将收入天花板拓展到了无限。
模式C的收入=产品利润 X 销售数量
有没有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不断产生钱的收入模式?
还真有!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的话。
【赚钱模式D】
用资产增值换钱
这里的资产,指的是
能够短时间兑换成现金的并有增值可能性的资源
。
比方说股票,股权,房产,期货等等。
资产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其实本质上是
他人劳动时间生产的所有权
。
比如房产,很多人会认为说,为什么房子是他人劳动时间生产的所有权呢?
房子不是,但是房子下面的那块土地才是。
你购买了那个房子,下面那块土地的所有权你就拥有了一部分,
本质上是你购买了当地政府的股票。
未来几十年间,政府不断的在这片土地上的开发建设,所产生的增值收益都是你的。
一
线城市的原住民就是这么暴富起来的。
他们早期用了一个很便宜的价格购买了房子,结果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他们的房子也越来越值钱。
即使每天什么都不做,房子都会自动增值。
除了房子之外,股权投资也是如此。
一周进步最早期,我们拿了L总
20万元
的投资款,我们给了他
10%的股份
。
那是2017年的事情了,那个时候一周进步并没有挣到钱,所以那笔20万元的投资款对我们非常重要。
但两年之后的今天,靠着我们整个团队不断的努力,一周进步每年的营收都能超过千万。
我们的估值妥妥的已经超过了
5000万
。
对于L总来说,当时的那笔
20万的投资款
,已经变成了至少
500万
的资产,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卖给任何人。
同时,这还没有算上这两年已经给了L总几十万的利润分红。
而公司日常运营让他出面的时间很少,主要就是我们几个核心团队的人在运营。
相当于他在2017年用20万购买了我们整个公司未来10%的劳动所有权。
这也就是股权投资的秘密。
我发现了这件事情之后,我在2019年
购置了
两套房产
,同时
投资了两家小公司
。
希望未来能够有些好运气。
对于收入增长,我其实也不是专家,只是这两年靠着运气挣了一些小钱。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提高收入的建议,
我这边有三条。
你们可以选择性地听一下。
【三条提高收入的建议】
第一条针对想在大学兼职的同学。
1.
做一些能够积累资源的事情,不要总是做用时间换钱的事情;
虽然常说,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工作收入有高低多少之分。
如果你下定决心去做兼职,
除了收入之外,你要考
虑的是未来这份工作有没有靠着积累的资源倍增的机会。
如果没有,直接放弃。
第二,第三条针对所有想增长收入的同学。
2.注册一家公司,公司主体有着非常多的优势。
很多人觉得开公司很麻烦,要花一大堆时间管一些财税的相关杂事。
但我的第一家公司是在2015年注册的。
总共我一年花的成本也就2000元不到,注册公司花了800元,找个代理记账花了1200元。
但是这却为我每年节省了大量的税务。
以前我做PPT定制,自己去开发票,要交
15-20%
的税。
但注册了公司之后,只要交
3%
的税。
除此之外,公司主体还有很多在政策上的好处。
比方最近
深圳落地的新的创业补贴
,就针对近三年在深圳注册的公司。
只要你是深圳户口,拥有一家注册地在深圳的公司,就可以获得三年,30万的无息创业贷款。
注意,三年,30万,无息!
稍微了解过贷款政策的都知道申请一笔30万的贷款有多难,更别说是为期三年还无
息了。
我们总说靠着努力才能挣到钱。
但睁开眼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何尝不是一种努力呢?
3
.不
要让自己的收入池单一,永远保证2-3种不同的收入来源来扩充收入池
为什么要这么说,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
我的父亲曾经在2016年的时候被上一家公司辞退。
他是一位有着
30年经
验
的机械工程师,在这一家公司勤恳劳作了20年。
他的工资不高,一个月只有8000元左右。
公司为了规避他退休之后的高额成本,把他辞退了。
可能诸位都还年轻,都还不知道25岁找工作和50岁找工作是两码事。
25岁找工作,公司对你的评判的风险极低,身强体壮不容易出事。
但你到50岁,身体机能下降,同时工作的耐劳型远远不如25岁的年轻人,就算你经验在丰富,公司也很难招你。
我爸接近失业了快三个月,我看着他在房贷的压力下天天失眠,脸颊都凹陷了下去,好不容易在盐田找到了一份收入减半的工作。
而每天从龙岗到盐田每天上班要一个小时。
从那天起,我就发现,其实如果只让你的收入完完全全只是工资,是一件风险非常大的事情。
我一直是个掌控欲很强的一个人,我不敢让自己的生活收入来源完全只是靠着工资,老板想辞就辞。
对我来说,这相当于是将自己的生命所得权拱手让给了别人。
降低风险的方式,就是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
从2017年开始,我的年收入就没有低过百万,我永远保证自己有着两三种收入来源。
2015年,2016年,
我主要获得收入的方式是模板销售收入+实习收入;
2017年,2018年,
我主要获得的收入是一门课程销售收入+工资+年底分红;
2019年,
我主要获得的收入是四到五门课程销售收入+两到三家公司的工资+房产增值+股权增值;
话尽于此。
愿你生活平安,
一生喜乐。
珞珈
2019.10.6.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