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金融的精髓和核心。中国平安认为,金融企业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和宗旨,以强大的风控能力为基础,以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深耕普惠金融为重点,聚焦主业、强化服务,审慎创新、稳健发展,扎扎实实践行金融改革,兢兢业业服务国计民生。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这对我们所有金融从业者是一个鞭策、一个警醒,要求我们紧抓风险防范工作,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以“双重后卫+守门员”的251体系全面管控风险。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平安构建了一套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251”风控体系,该体系让中国平安拥有比经营单一业务的金融机构更强的风险管控力。2013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名单,中国平安是发展中国家及新兴保险市场中唯一入选的代表,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平安风险管理体系的肯定。
平安“251”风控体系,具体而言,“2”是指集团与专业公司双重风险矩阵管控机制;“5”是指信息安全、资产质量安全、资金流动性、合规操作、品牌声誉五大风险控制支柱,通过这五大支柱,实现从上至下、端对端的风险联控;“1”是指统一的风险监控及经营检视平台。
这一风控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双重管控”,其实质是“法规+1”,即在确保子公司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再加一道集团层面的管控。
——在互联网金融“潮流”中坚守安全底线。
2015年8月,我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99%的互联网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缺乏金融风控技术和经验,寄希望于借助互联网潮流进入金融业攫取暴利,导致该领域泥沙俱下。
互联网金融要实现安全、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金融风控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风控。金融公司懂专业、善风控、守规则,由其主导的互联网创新极少出现问题。
迄今为止,出现重大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是由非金融机构主导、经营的,比如泛亚、e租宝等。如果平台不具备金融业经营和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发生风险事件,只是早晚的问题。
中国平安于2011年设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陆金所,一直坚守金融规律和风险底线,利用其所创建的产品风险识别系统(KYP,know your products)和客户风险识别系统(KYC,know your customers),借助大数据、量化模型等科技手段以及投资者教育、完备的信息披露等,在资产端和资金端实现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确保上线产品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把合适的产品匹配给合适的投资者,实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成立至今,陆金所从未发生一起投资者利益受损的风险事件。
我们建议,鼓励持牌的专业金融机构投资互联网金融,建立金融科技准入制度,严厉打击不合法的互联网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