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疾病生物制药“修美乐”在中国新获批适应症。它为何在全球被称为“药王”,却在中国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在CFDA新药审批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其将如何布局中国市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对成员国的GDP统计情况,排名第114位的波黑GDP约为166亿美元。如果我们把生物制药公司艾伯维的旗舰产品修美乐(Humira)的销售额塞到这份榜单中,其排名将紧随波黑,超过身后77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用数字勾勒,只会加深修美乐身上的药王“光环”:2016年全球160.78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二的吉利德公司的丙肝“神药”哈瓦尼(Harvoni)也仅是其销售额的56%。从2012年开始,修美乐已经连续五年拿下全球处方药销量第一的宝座。
6月24日,艾伯维宣布修美乐在中国大陆获批,用于新的适应症:成年中重度慢性斑块型银屑病。这款“杀手级”药物在中国能否掀起新的波澜,它“药王”的地位又是如何炼成的?为何它在全球大杀四方,却在中国却始终不温不火?
“修美乐为什么会成为‘药王’?”
当健康点记者把这个问题甩给艾伯维中国区总经理欧思朗时,这位学数学出身的香港人沉吟了半晌表示,“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会看过很多公司的好产品,但是如果一个产品长期成功,除了产品本身的疗效在‘真实世界’里有大量的数据支持,一定还会有很多别的原因。”
他告诉健康点,首先是修美乐所处的细分市场极为庞大。修美乐所属的免疫疾病药市场规模很大,面对的疾病众多。从类风湿性关节炎到银屑病,从强直性脊柱炎到克罗恩病的数十种疾病,尽管发病表现不同,但从发病机理探求,都是由于机体内的免疫系统异常,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造成的自身机体伤害。
庞大的适应症范围也催生了激烈的竞争。免疫疾病药占全球药品销售额的11%,全球前100畅销药品中有10种是免疫疾病用药,除了修美乐,Remicade(英利昔单抗)、Enbrel(恩利)、Stelara(优特克单抗)、Orencia(阿巴西普)、Simponi(戈利木单抗)等明星药物都在这一领域各领风骚。
其次就是超多的适应症。在修美乐之前的“处方药之王”是辉瑞公司的立普妥,但与立普妥专注降脂领域不同,修美乐被认为是与阿司匹林一样能够“一药治多病”的药物。
自2002年在美国获批上市以来,修美乐已在全球获批14个适应症,在美国市场也已经获批了10个适应症。在中国,修美乐于2010年上市,目前获批三个适应症:2010 年获批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2013年获批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还有此次获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适应症。
广泛的适应症与持续性的研发脱不了关系。早在艾伯维从雅培拆分出来之前,雅培就对修美乐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临床试验和跟踪,积累了大量数据。艾伯维独立后,依然坚持对修美乐进行临床研究,并不断在全球申请新的适应症。可以说,修美乐火爆的背后是因为有着超过17年的临床试验支持,覆盖了全球71项临床研究,累计超过23000名受试者入组这样的科研支持。
欧思朗对健康点表示,“经营的理念对一个品牌和药物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在研发出来以后纯粹靠销售来推广。”
咨询机构IMS在一份分析修美乐如何成为“处方药之王”的报告中提到,雅培曾在其后台专门建立了患者服务项目,能快速核实患者有无相应的保险和福利,新开处方的患者会马上接到电话,有护士上门辅导关怀,1周7天24小时热线电话随时解答患者、医生的问题。
不过修美乐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快马加鞭的追赶。诺华、默沙东、Baxalta等国际知名制药公司都在计划开发修美乐的仿制药。修美乐的很多生物类似药都在研发中,而它们的每一点进展,都会被业内冠以“修美乐好日子到头了”的报道。
这种“唱衰论”在制药领域并不新鲜。2015年,生物制药公司Baxalta的修美乐生物仿制药M923顺利挺进III期临床试验时,媒体用“瞄向‘艾伯维’的重磅炸弹”(Fierce Biotech)来形容;2016年,勃林格殷格翰的生物类似药BI 695501号称,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媲美修美乐时,坊间又为修美乐唱起了哀歌(PBR)。
面对竞争,欧思朗说,“我知道有其他公司想做一些生物类似药。我很坦率,产品间的竞争必然发生。但是我们的专利非常全面,我们有信心在好几年内都不会直接面对生物类似药的挑战。”
或许,欧思朗的自信来自修美乐严防死守的“专利墙”。在2016年12月,修美乐的化合物专利在美国失去专利保护,到2018年10月,其在欧洲也将失去化合物专利保护。
即便修美乐的化合物专利到期,它依然受荫于其工艺和制剂等51项专利。这使得研发修美乐的生物类似药异常困难。去年,就在FDA小组批准安进公司修美乐仿制药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艾伯维就该药品的专利问题对安进公司提起侵权诉讼。这也使得安进公司原定于2017年推出的这款生物类似药延期上市。
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专利纠纷一直以来是一场拉锯大战。彭博社智库分析师就表示,如果艾伯维赢了对安进公司的专利官司,可能会让生物类似药的市场前景瞬间黯淡。如果艾伯维没赢官司,其与安进公司的案子也可以持续两到三年,法律程序将拖至2020年,这还不算任何上诉。从任何一个层面上说,艾伯维的这个官司都是划算的。
然而,在全球光环的背后,修美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却始终不温不火。
欧思朗没有透露修美乐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不过据米内网今年三月份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修美乐的化学名)在2015年销售额仅为0.37亿元。
原因并不复杂。对此,艾伯维中国总经理欧思朗表示,“修美乐在大部分国家地区均已给予了医保准入,但是在中国免疫性疾病及风湿性疾病领域,它仍没有进入全国医保目录名单,所以修美乐还是以自费患者为主。”
以修美乐最早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如果需要长期用药,每1~2周就需要注射一次,每支售价达7000元以上,这使得国内大部分患者都难以承受。
根据美国的一份统计文献显示,1999至2006年末,在美国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使用生物制剂比例从3%升到26%,荷兰和欧洲其他医保水平较高的国家,风湿类疾病治疗使用生物制剂的比例已经达到50%。我国生物制剂使用频率不高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就是许多生物制剂都没有被医保所覆盖。
对此,欧思朗显然十分迫切。“修美乐在全球能做到16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因为在美洲、欧洲、很多亚洲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医保,这保证了修美乐有比较大的处方量,我也期望中国能有在医保准入方面有很好的进展。
中国医保“保基本”的原则,也许是这类专利药无法进入医保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医保相关部门已就这类药品进行国家谈判,第二轮谈判已经结束。欧思朗说:“修美乐还没有接受到医保谈判邀请,但我们很期待这样的机会。”
谈到降价的问题,这位精明的香港人不是没有犹豫,“虽然从惠及更多患者的角度,我们还是很愿意配合政府的降价。但是,现在的降价是纯粹的价格下降,并没有带量的承诺。”
“最近药监给我们很多鼓舞。” 欧思朗如此评价今年中国药监部门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
在欧思朗看来,这种鼓舞首先是CTP(临床试验批件)的加快审批。欧思朗最深的印象来自“友商”阿斯利康的肺癌靶向药泰瑞沙,从2016年9月被CFDA列入优先审批名单,到2017年3月正式获批,泰瑞沙刷新了进口药在中国上市的速度记录。欧思朗认为,加速临床审批,可以让中国的患者和专家参与到全球多中心临床过程中。
“而过去评审的周期是一年半、两年甚至更长,可全球多中心研究的速度是没有办法等待中国的。今后中国会有希望参与到大规模的全球多中心研究中。”他说。
其次是对新药上市申请(NDA)的审批速度也快了很多。很多药物基于优先审评的机制大步幅迈向上市。食髓知味,修美乐的中重度慢性斑块型银屑病适应症就在2016年9月被纳入了优先审评程序。
6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药品管理工作情况时表示,我国目前基本消除了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等待审评的药品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22000件降至6000件。化学药和疫苗临床试验申请、中药各类注册申请已实现按时限审评。
在这一背景下,艾伯维计划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力度。欧思朗告诉健康点,“总部对中国市场认可的一个证据是,2013年从雅培拆分时,艾伯维在华的研发团队只有16个人。今年研发团队加大到84人。所做的项目都是三期临床研究为主。这些投入都很大,每个都是数千万美元的规模。”
面对全球14个获批适应症,“药王”修美乐在中国的能量显然没有完全解放。欧思朗开玩笑表示,“中国为什么只有3个适应症?因为药监的改革刚刚才开始。过去上适应症和新产品的确比较困难。不过历史已然是历史。未来我们很乐观。”
参考资料:
1. AbbVie Sues Amgen to Fend Off Copy of Blockbuster Humira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6-08-05/abbvie-sues-amgen-to-fend-off-copy-of-4-billion-humira-drug
2.Boehringer Ingelheim's Humira biosimilar candidate succeed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tudy
http://clinicaltrials.pharmaceutical-business-review.com/news/boehringer-ingelheims-humira-biosimilar-candidate-succeeds-in-rheumatoid-arthritis-study-271016-5650075
本文转载自健康点healthpoint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资讯与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