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刚先生写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发现过一个被埋了几十天(具体天数我记不得了)居然还能生还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之所以能活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心里一直有恨,她恨她邻居那个骚娘们,认为地震就是这个娘们搞的,所以,她不能死,让她的仇人趁心。
我们的人,心里有恨,在那个时代,是太正常的事了。谁不恨阶级敌人呢?恨乃至于骂,打,是家常便饭,乃至杀掉,都是可能的。对外,我们恨帝修反,对内,恨地富反坏右,还要加上走资派,阶级异己分子,等等,等等。反正敌人,都是要恨的。最麻烦的是,敌人的阵营总是在变动中,有些人明明是阶级弟兄,但是不知怎么就滑向了敌人阵营,新的反革命老是冒出来。
等到我们明白过来,发现可能这个世界上其实没那么多敌人的时候。仇恨的种子,都已经生根发芽了。动辄以敌我意识来看待一切现象,已经成了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跟人相处,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敌情当先。流行的阴谋论,本质上就是敌情意识的一种体现。有事没事,总觉得周围都是敌人,人人都在算计我。是人都靠不住,大家都是坏人,只要我一个好人,一不留神,就被欺负了。
为了自卫,最好是先发制人,还不知道人家怎么想的呢,先把对方想象到最坏,然后动手,对他们干我能干的坏事,背后捅刀子,上房撤梯子,至于打小报告什么的,更是稀松平常,随手就做了。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是文革时的口号,但这个口号从来没有过时过。好些人,只要自己吃了亏,或者什么东西不见了,马上怀疑周围的人,采取各种办法,让自己的怀疑变成行动,即使伤害了无辜的人,也全然无所谓,真相大白之后,连句道歉都没有。一丁点事儿,就能大打出手,那部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积攥的恨已经太多了。
所谓“互害”模式的流行,前提就是反正没什么好人,坑人的事儿,你不做,反正有人做,你坑人,人坑你。先坑上一把,至少不亏。人心换人心,好心人帮人的事儿,不是没有。但是,做好人好事的,往往没有好报。昧着良心,坑恩人的人,其实也未必罪大恶极。心里想的是,谁让你这么傻呢,傻人我不坑,自有别人坑,与其别人坑,不如我坑。在仇恨文化里,哪里会有报恩意识存在的空间?
仇恨教育,仇恨文化的蔓延,已经使得有些人心理变态。如果不能恨点什么人,心里就不好受,浑身不自在。找敌人,哪怕是假想敌,也要瞄准了打,发泄出仇恨,心里才痛快。
以前,学社会心理学的时候,书上总是教导我们,说人是群体动物,是需要友谊的。现在我发现,如果从小就灌输仇恨,其实人更需要仇恨。即使这种仇恨害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人见人烦。但是,不恨点什么人,真是过不了。恨久了,敌人真的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