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给
:2024年底玻璃产量预计继续下降。三季度玻璃全面亏损,冷修速度强劲,四季度玻璃行业亏损有所恢复,需求好于预期,玻璃产线冷修速度减缓,同时在产业稍有利润的情况下,出现部分点火产线,使得年末供应下降速度趋缓,甚至可能阶段性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测算,2024年全年产量预计为5172万吨。展望2025年,在2024年供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且2025年低利润的条件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测算得出,全年产量预计为4861万吨,同比下降6%。若行业持续处于亏损+累库状态,部分玻璃厂可能会为控制库存和成本而增加冷修计划;目前玻璃处于低供应+中库存阶段,若下游需求阶段性好转,市场进入去库阶段,冷修复产以及新增点火产线预期投产成功,将导致2025年中期玻璃供应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升,但全年供应仍呈现同比减量趋势。
-
需求
:2024年随着地产进入保交楼尾声,房地产需求结构逐步调整,二手房市场在政策刺激下表现良好,工程订单逐步向家装订单转化。此前,玻璃需求中地产占比高达七成,而未来需更多关注家电玻璃、家装玻璃、电子玻璃、新能源汽车玻璃的快速增长。尽管基数较小,但这将分流原本由地产主导的玻璃需求份额,但难以在短期内撼动房地产作为玻璃需求主力的地位。2023年玻璃内需5078万吨,2024年预计玻璃内需4870万吨,同比-4.1%。展望2025年,房地产仍将占据浮法玻璃主要需求部分,但在政策强弱不确定的影响下,需求可能下降2%-6%。
-
库存
:2024年玻璃行业库存走势先升后降,年初库存快速累积,三季度起在供给收缩及投机需求的作用下,库存逐步去化。区域间去库速度有所分化,华北、华东去库表现突出,而西南、西北地区相对平稳。整体来看,库存压力虽有所缓解,但供需平衡仍面临挑战。
数据来源:钢联、Wind、隆众资讯、卓创资讯、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数据来源:钢联、Wind、隆众资讯、紫金天风期货、卓创资讯
截至12月初,浮法玻璃日熔量已降至15.8575万吨
-
2024年浮法玻璃整体处于供过于求、产能出清的过程,目前浮法玻璃日熔量处于5年内同期最低值。今年上半年浮法玻璃行业冷修情况相对平稳,第一季度累计冷修日熔量为3200吨,第二季度累计冷修日熔量为9550吨,未对吨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然而,进入8月后,随着玻璃行业全面亏损,冷修加速,三季度累计冷修日熔量迅速攀升至12940吨,产量从17.6万吨降至15.8万吨(降幅约10%)。随着玻璃价格反弹,行业利润回升,四季度共计冷修日熔量为8150吨,同时部分产线点火。
-
与此同时,今年停产的部分产线主要用于产能升级,包括白玻改超白、生产欧洲灰、水晶灰等产品,或因搬迁南移而停产。
-
截至12月5日,据隆众口径,国内玻璃生产线在剔除僵尸产线后共计294条,其中在产229 条,冷修停产65条。全国浮法玻璃日产量为 15.86万吨,同比去年-7.76%,环比年初-8.58%。
数据来源:钢联、Wind、隆众资讯、紫金天风期货、卓创资讯
浮法玻璃2024年装置新建/复产产线(截至12月5日)
《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方法(2024年)》政策
数据来源:玻璃观察、隆众资讯、紫金天风期货、卓创资讯
《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方法(2024年)》解读
-
根据工信部印发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玻璃行业严禁备案新增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改建的,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同时位于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此政策将进一步巩固玻璃行业去产能成果,优化产业布局,玻璃新增产能被严格限制,促进市场供需动态平衡。
-
据市场了解,目前玻璃产线的搬迁置换多倾向于由东往西,湖北武汉亿均从武汉搬迁置换到荆州,长利也从武汉搬迁置换到荆州,同时后续燃料系统会更倾向于使用天然气。部分地区要求将生产燃料由石油焦过渡至天然气,由于等量热值的天然气单价高于石油焦,燃料成本会有所上升。
-
据统计,2013年以来连续停产2年及以上的平板玻璃产能达日熔量66810吨。依政策,除错峰生产或规划调整等特殊情形,此产能禁用于置换,从源头上锁死老旧产能复燃可能,稳固去产能成效。这种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企业不能简单地依靠恢复旧有停产产能来扩大生产规模,而是需要考虑通过新建符合更高环保、节能、质量标准的产线,升级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方向转型。
-
根据2012年至2024年冷修及复产点火情况统计,冷修复产的平均时间约为472天,剔除搬迁改造等特殊情况后,冷修复产的平均时间接近300天。
-
因此,从复产逻辑来看,2023年和2024年的冷修未点火产线具有较大的潜在复产可能性。具体来看,2023年冷修未点火产能为9250吨,占当年冷修产能的67.3%;而2024年冷修未点火产能大幅增长至29540吨,占当年冷修产能的87.3%。
-
这表明,在行业利润改善的情况下,2024年和2023年的未点火和冷修产能将成为供给端复产的重要来源。但由于2024年下半年行业整体进入亏损状态,玻璃产量已降至15.8万吨的历史低位,短期内这些产能的复产可能性仍较低,需关注利润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
从供给端来看,2024年底玻璃产量预计继续下降。三季度玻璃全面亏损,冷修速度强劲,四季度玻璃行业亏损有所恢复,需求好于预期,玻璃产线冷修速度减缓,同时在产业稍有利润的情况下,出现部分点火产线,使得年末供应下降速度趋缓,甚至可能阶段性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测算,2024年全年产量预计为5172万吨。
-
展望2025年,在2024年供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且2025年低利润的条件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测算,全年产量预计为4861万吨,同比下降6%。由于玻璃厂冷修成本较高,玻璃厂大规模冷修的意愿有限,但若行业持续处于亏损+累库状态,部分玻璃厂可能会为控制库存和成本而增加冷修计划;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玻璃产线亏损较久,若冬季刚需回落,库存累计高位,天然气价格上升,可能会推动冷修计划增加。但目前玻璃处于低供应+中库存阶段,若下游需求阶段性好转,市场进入去库阶段,冷修复产以及新增点火产线预期投产成功,将导致2025年中期玻璃供应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回升,但全年供应仍呈现同比减量趋势。
-
房地产是浮法玻璃最大的需求来源,2024年保交楼政策主要延续了2023年的余温效应,新增需求增量有限。截至2024年11月13日,全国保交楼工作推进有力,累计交付285万套房屋,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全面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金额超过3万亿元。具体来看,上海、福建、甘肃、黑龙江、河北承德、江苏徐州等74个省市的保交楼交付率已超过80%,贵州六盘水、福建厦门等24个城市的交付率超过90%,江西新余、甘肃金昌等6个城市已实现100%交付。
-
然而,由于保交楼政策以完成前期积压项目为主,对市场新增需求的带动作用相较2023年明显减弱,对浮法玻璃需求的支撑力度也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10月,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2024年1-10月累计房屋施工面积达72.0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4%;累计新开工面积为6.1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2.6%;累计竣工面积为4.20亿平方米,同比减少23.9%。
-
自2024年517新政以来,全国二手房成交表现显著回暖。20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6%,一线城市尤为突出,同比大增81%,得益于限购、限售及信贷政策的优化调整。此外,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支持,优化住房政策,持续推动二手房市场活跃。
-
202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取决于政策可能的发力强度。在强政策情景预测下,若通过降低房贷利率、加大信贷支持、优化限购等措施提振市场预期和购房需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需求回暖,总销量或基本持平,二手房销售占比提升至49.9%,新开工面积下降11%,竣工面积下降10%,房地产投资下降9%。而在弱政策情景下,若支持力度不足,需求持续低迷,总销量降幅可能扩大至14%,二手房销售占比提升至51.9%,新开工面积下降30%,竣工面积下降16%,房地产投资下降15%。强政策有望通过稳定需求实现市场企稳,而弱政策可能导致市场下行延续,房价进一步承压。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延续增长态势,1-11月累计产量达2790万辆,销量达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推动力,产销均突破11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占整体汽车市场的比重接近40%。展望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预计提升至42%左右,成为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柱,预计2025年整体汽车增量将保持3%左右的水平。
-
新能源汽车的单车玻璃使用量明显高于普通汽车,新能源车型广泛配备全景天窗设计,同时无边框车窗和高隔音玻璃逐渐成为主流,对多层玻璃和功能性玻璃的需求显著增加,从而大幅提升了单车玻璃的使用量,通常达到约4+平方米(包含天窗玻璃),其中一辆普通轿车新能源汽车的玻璃用量(包括前挡风、后挡风、四个侧车窗和一个小天窗)可能在4平方米左右,而一辆带有全景天窗的 SUV 新能源汽车的玻璃用量可能会达到4-6平方米。此外,汽车玻璃的轻量化成为关键趋势,通过减小玻璃厚度实现整车减重。每减少1毫米玻璃厚度,可使整车减重约10千克,燃油车每百公里油耗降低约0.06升,而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则可提升约2.5公里。
-
2024年1-11月,汽车整车出口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新能源汽车出口114.1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2024年10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59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同比增长1%,比利时、以色列等市场表现突出。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72万辆,同比增长15%,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巴西成为增量最多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出口渗透率保持稳定,达到32.6%。
-
2024年8月汽车补贴政策加力,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零时,今年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其中报废更新超251万辆,置换更新超272万辆。展望2025年,“两新”政策预计全年推行,效果或将更显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扩大内需和促消费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汽车消费被视为核心抓手,补贴政策力度预计较2024年进一步加大。然而,美国关税威胁等国际不确定性可能对汽车出口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内需对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
-
2024年家电产量保持净增长态势,洗衣机和空调增量显著,政府补贴及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起到重要拉动作用。前三季度,国内家电龙头企业营收多为正增长。同时,2024年家电整体出口表现强劲,产业在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三大家电出口累计同比增长超过20%,预计2025年这一增长趋势将延续。总体来说,预计2025年家电产量增速约为4%左右。
-
自2024年4月以来,商务部等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包括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等措施。截至12月6日,全国销售8大类家电4585万台,带动销售额2019.7亿元,一级能效产品占比超90%,从零到2000亿元销售额仅用119天。展望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国补政策预计将延续,支持力度和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小微商户或成为新增受益群体,为家电行业提供更强增长动力。
-
在家电产量和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家电玻璃需求同步提升。每台家电(如冰箱、空调、洗衣机)平均使用白电玻璃约 0.6平方米,主要应用于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核心部件。随着高端家电市场的扩展,家电玻璃在功能性、设计和工艺上不断升级,将进一步推高单台家电的玻璃使用量。
数据来源:钢联、Wind、隆众资讯、紫金天风期货、卓创资讯
数据来源:钢联、Wind、隆众资讯、紫金天风期货、卓创资讯
数据来源:钢联、Wind、隆众资讯、紫金天风期货、卓创资讯
-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利润水平是影响产能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当市场利润较差时,玻璃厂往往会通过冷修或大规模检修来降低产能利用率,导致供应端收缩,短期内供需关系得到改善,利润水平随之回升。
-
历史数据显示,2021年煤炭生产毛利曾达到914元/吨的高点,而最新利润水平为141.64元/吨,平均利润约为250元/吨。假设当前利润不变,在未来情景下,通过不同幅度的利润变化测算:若利润下降50%,将降至70.82元/吨;若维持当前水平,则为141.64元/吨;若增长50%,将升至212.46元/吨。
-
进一步结合分产线分析,煤炭产线预计利润水平有望回升至200-400元/吨区间,极端情况下可接近500-600元/吨的历史高位。石油焦产线由于当前利润基数较高,预计回升空间更大,利润区间可达到450.99-901.98元/吨,极端情况下可突破1000元/吨,上升至1127.47-1352.96元/吨。天然气产线当前利润水平为负,结合历史数据,天然气产线曾在2018年达到142.33元/吨的高点,若未来市场供应显著收缩,需求稳步增长,天然气产线利润回升的上限参考值可达到100-150元/吨区间,但实现条件较为苛刻,需供需格局发生明显改善。
数据来源:钢联、Wind、隆众资讯、紫金天风期货、卓创资讯
-
浮法玻璃全年行业利润走势呈现“前高后低、分化明显”的特征,浮法玻璃行业成本支撑和利润表现高度依赖燃料差异,尤其在9-10月,全行业陷入集中亏损,生产动力显著下降。石油焦产线凭借低成本优势利润修复最快,煤炭产线支撑次之,而天然气产线因成本压力较大。
-
天然气产线:成本高企(由国家发改委指定),支撑力度最弱,全年利润表现最差。5月开始,受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全国平均天然气产线利润触底,9月亏损扩大至-400元/吨左右,为全行业最低。即便在11月市场有所修复,全国平均亏损幅度依然维持在-166元/吨左右,天然气生产线在高成本压力下具有脆弱性。
-
煤炭产线:成本支撑较强,利润相对稳定,但也在8月触底,9月全国平均亏损幅度达-135元/吨左右。进入11月,煤炭产线全国平均毛利润回升至25元/吨左右,表现出较好的成本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