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晨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宝宝湿疹反复不好,一招快速问医生 ·  2 天前  
廣告狂人  ·  冷门IP成联名新宠! ·  2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3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晨报

两会深度丨大城之治

重庆晨报  · 公众号  ·  · 2025-01-22 08:21

正文




重庆有3000多万常住人口,在这样一座人多、车多、高楼多、企业多的超大城市,如何保持功能运转如常、社会井然有序?在今年的重庆“两会”上,这是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推动形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提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基础支撑能力……”

“推进治理手段革新,主动拥抱AI时代,开发一批小切口、务实管用的辅助决策应用系统,探索建设政府治理‘智能体’矩阵。”

“提升六大应用系统服务治理能力,建强AI能力底座,加快拓展AI赋能综合场景,推出更多便民利企典型应用……”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胡衡华列举了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一系列举措。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创造新经验,被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城市治理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感知最有说服力。如何让城市增添“灵性”,更懂人的需求心思?如何从细微处着手,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探索大城治理之策?……连日来,围绕重庆“智”治、重庆“细”治,与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洪崖洞景区。


<>


智慧 停车


建立公共停车资源数据库

推动数字赋能破解停车难


“买车容易停车难。”这是目前不少重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如何破解停车难,成了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市政协委员程小亮建议:用数智化破解这一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老大难”。


调研:

多次当“车库管理员”


“程委员,你们开会,帮我们反映一下停车难的问题嘛!”从去年开始,在搜集社情民意时,程小亮多次接到群众反映“停车难”,这引起了程小亮的重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程小亮决定到问题突出的场所调研,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他多次利用周末、节假日或晚上时间,到小区、写字楼、医院等地的停车场,与车库管理员一起,观察了解停车状况。


在调研中,程小亮还了解到,截至2024年10月底,重庆已有机动车951万辆,但截至2024年8月底,重庆市共有停车场28957个,停车位624.24万个,其中城市停车资源尤为紧缺。


问题:

“融合共享”有待提高


经过深入调研,程小亮发现城市“停车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停车服务数据共享程度有待提高。由于停车系统大多“各自为政”、互不兼容,且有些建设较早的系统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与其他系统对接,导致城市停车泊位信息、服务数据难以融合共享,商圈停车场、民营停车场、公共停车场、路侧停车位等数据孤岛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平台接入的基础数据不全、标准不统一、部分数据不及时、不准确,无法满足科学决策与精细化运营的需求。


此外,还存在全市智慧停车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停车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停车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



建议:

打造智慧停车平台


为此,程小亮建议,尽快打造城市级停车资源数据库,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归集全市公共停车资源数据,建成全市共建共享的公共停车资源数据库。


搭建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加快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面向大众的城市级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并入驻“渝快办”,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电子支付、停车诱导等服务功能集成。


比如可借鉴“上海停车”APP的先进经验,打造“出行前查询及预约车位”等覆盖出行停车全过程的应用场景,加强停车数据的汇聚处理和分析应用。


提高城市停车资源利用效率。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写字楼等停车设施在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鼓励居住社区在保障安全和满足基本停车需求的前提下,错时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


礼嘉智慧停车场.


施策:

新建停车场需接入智慧停车应用


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商圈等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我市以问题为导向,出台了《中心城区停车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探索“一校一策”“一院一策”等办法。去年11月27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重庆市停车管理条例(草案)》提请二次审议。《草案》中,“智慧停车”也有迹可循。


《草案》第二十七条规定,建设停车场时,应当同步配建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并接入智慧停车应用。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具备智慧化管理功能,实现在线电子支付、现金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针对一些停车场支付体验差的问题,《草案》明确,提供在线电子支付的,应当简化支付程序,不得设置商业广告等影响支付体验的程序。


与此同时,停车场的管理者或者信息服务企业应当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采取安全保密措施,防止数据信息泄露。


燃气管网


数字赋能

加快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市将建立风险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保障机制,加强‘数字管线’应用实战运行,这是加强城市安全的重要举措。”市政协委员、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专职副主任刘宗华说。大城“智”治,应当牢牢树立“安全首位”意识。


此次参加“两会”,刘宗华带来的是关于加快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切实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建议。


刘宗华称,他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城镇燃气领域存在带病运行问题突出,这些问题源于管网老化严重、管网泄漏监测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等。


刘宗华建议:


各地应划定老旧小区燃气管线整改范围,对范围内的各类管线进行勘测,排查片区管网现状以及各类隐患,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改工作。根据勘测结果,编制详细的勘测报告,并提出老旧城区管网的改造建议和方案,包括维修、更换、升级等措施。同时数字赋能燃气安全,建设燃气管网数字地图和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推广智慧巡检手段,提升燃气安全水平。


新能源车充电


智能化运营公共充电场站

缓解新能源车节假日充电难


智能新能源车的众多优越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市政协委员、南川区政协副主席郭江涛调研发现,我市节假日期间新能源车辆出行的快速补能仍供不应求,特别是高速沿线的公共充电桩普遍存在排队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引发了新能源车主的不满和焦虑。为此,他带来了“关于智能化运营我市公共充电场站,缓解新能源车辆节假日充电难”的建议。她说,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新能源车辆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热情。


郭江涛建议:


进一步加大我市高速沿线充电场站建设力度,对充电高峰时段、高频率充电场所的直流充电桩实施智能化管理,用数智化手段提高充电场站使用效率,缓解新能源车辆节假日出行“充电难”问题。


新闻纵深


数字“智”理

让新重庆迸发活力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近年来努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让城市更“聪明”。


重庆“智”理,数据说话。


据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在市级层面建成“城市大脑”,初步形成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基本能力。目前,1个市级、全部区县和1031个镇街的治理中心已实体化运行,延伸到1.1万个村社“神经网络”,形成“实时、快速、精准、有效”的多跨协同处置能力,推动城市运行和治理全域覆盖、全程感知、全时响应。


目前重庆建设了覆盖全市的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决策支持、事件流转的核心系统,接入了40类GIS(地理信息系统)图层、43类49万个易发多发风险点、11万公里9类管线;全量全域接入政府和全社会感知设备1187万个。


数智化让众多民生领域受益。比如,2023年以来,重庆推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健全三医协同便民服务体系,“医检互认”数字化影像和检验结果调阅700余万人次,为群众节约就医费用1.39亿元。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

治理创新

消除管理盲区
1.6万网约房有了“管家”

盯着城市管理中的痛点、盲点、乱点抓治理,搞服务,这是渝中区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的方向。1月18日,渝中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蔡小龙介绍,渝中区探索“网约房”智慧监管改革,上线“平安网约房”模型以及“一码一锁”网约房管理新模式,对全区1600余家网约房经营点实施有效监管,消除了这一管理盲点。

这一创新探索,在近日举行的公安部数据建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模型被推荐参加“全国公安机关优秀数据实战模型评选”,再获一等奖,并作为十个优秀模型代表之一,在公安部组织的推广交流会上,面向全国演示交流,实现“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具有“重庆辨识度”工作目标。


现实:
喜忧参半的“网约房”

网约车、网约课……在数智化时代,形形色色的共享经营模式层出不穷。近年来,有着旅馆业性质和特点的“网约房”,作为互联网“分享经济”的一种新模式,在重庆也悄然兴起。

在有“重庆母城”之称的渝中区,每年接待的游客超千万,旅游业的红火,也让该区的网约房行业“火爆”起来,很快发展到上千家,市场经营规模达数亿元。这些网约房主要分布在网红景点以及周边居民楼、公寓内。凭借着网上在线选房、无须见面、密码解锁入住等一系列优势,这些网约房受到不少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作为旅馆业新业态,网约房通过互联网对房屋资源进行了有效配置,不仅增强了旅客承接力,而且满足了不少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让消费者享受到不同的服务体验,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但由于网约房一般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房源、接受预订,存在着房源分散、业态复杂等特点(包括民宿、客栈、影院房、景观房、家庭房等),这给监管带来了难题。

“在一段时期内,网约房成为矛盾、纠纷高发的场所。”蔡小龙说,由于发展快,存在房源良莠不齐、行业规范缺失等问题,也让一些没得到有效监管的“网约房”,极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一些“网约房”存在安全隐患,缺少必要的消防器材、逃生通道等。

针对“网约房”市场迅速增长的态势和行业暴露出的问题,渝中区公安分局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牵头打造“网约房管理一件事”,主动探索网约房有效管理新模式。

渝中区石油路,工作人员检查小旅馆安全。

探索:
创新研发“房源码”管理

预订的房间和实际入住的“货不对板”,是网约房经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以往要经营网约房,经营者只须自主挂靠互联网平台,将经营的网约房地址、图片等信息进行填写即可,无需相关部门审核,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会让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招揽客人而利用网图进行虚假宣传。针对这样的问题,渝中区公安分局规范网约房经营报备程序和条件,将房源经营者信息、网约房标准地址、房间平面图、经营投诉等重要基础信息进行统一搜集,创新研发生成“房源码”。

“房源码”与网约房每间房源一一对应,现在如果想要从事网约房经营,那么首先需要在“渝快办”平台中申领“房源码”,在申领过程中,每一项信息都必须如实填写,每个房间得经住建、市场监管局、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方能获取“房源码”。经营者在各大平台上架房源时必须提供房源码,平台商家同时对房源码进行有效性核验,没有房源码或房源码失效的经营者无法在平台发布房源。在网约房经营过程中同时采取“绿、黄、红”三码管理制度,“房源码”默认积分10分,赋色为绿色,当经营者产生违规行为时,由职能部门对网约房积分进行扣减,积分小于6分时,房源码赋色为红色,将会对网约房进行强制下架处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