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宗盛、李剑青师徒《鬼迷心窍》《匆匆》
“写歌原是想说自己,却揭露了自身的贫乏、无知无识。于是转念去写别人,而渐渐地明白了人生。”
——李宗盛
“音乐上我是固执的,不会随波逐流,见风使舵也干不出來,虽说是根鸿毛,但也是我的阵地。”
——李剑青
5月15日,官方公布2017超级版《大事发声》首期将邀请李宗盛与李剑青现身直播。从李剑青在老家桂林接到李宗盛的电话而奔赴北京,到今天已经十年,从制作助理开始到大事发声的终于同台,老李和小李的这组搭配惹得万众期待,预告短片公布的当天,播放量就突破了70万。刘若英、五月天更是按捺不住欢呼
“这事儿大了,必须一起看!“
三年前两人第一首合作的歌曲是《匆匆》,同为北漂的两个人,将选题对准异乡人的抒写,引发人们内心巨大而深刻的共鸣,这次在舞台上两人的表现也是细腻隽永、天衣无缝。
他给别人当制作人,做舞台剧的音乐总监,组乐队,开演唱会,甚至还客串过一把电影。入行三十年,写了三百首歌,他曾一度觉得该说的话都说了,该唱的歌也都唱了,却还是搞不懂人生。
他是大哥李宗盛,相信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首他的歌,道尽了自己在情爱里的无限缠绵和千帆过尽。
他擅长挖掘情爱里的那些事儿,更擅长把女人的心事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他生涯首次的录音棚现场直播,因此他选择了将他与女歌手合作的作品作为主题。
1994年,辛晓琪对李宗盛诉说自己的心情故事,她说的并不具体,但李宗盛似乎察觉到了她的不开心。《领悟》写出来之后,第一天便狂卖2万张,辛晓琪一夜成名。
其实李宗盛写的,是当时他自己的感情纠葛,但歌词却正好碰对了辛晓琪的心事。因为那个时候她刚刚结束了一段长达10年的感情,对方是一个远方亲戚,家族聚会的时候一见钟情,他当时已经是一个大学生,年龄差距蛮大的,他帅帅的,弹得一手好吉他,是当时很多小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毕业之后,两个人决定要携手共度一生,但却没想到结婚才一年多,男方竟然外遇了。辛晓琪痛彻心扉,最后好几次哽咽:
“别再为爱受苦”。
《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其实讲的是原唱者娃娃和一个舞蹈老师之间发生过的真实的故事。
1990年,来自台湾的娃娃与一个来自北京的舞蹈教师一见钟情。在她的眼中,那个男人很优秀。那是个台胞可以初访大陆的年代,但台湾到北京还没有直航。于是为了看到他,每次都是娃娃辗转从台湾飞到香港,然后再从香港到北京去看他。
这段远距离恋爱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苦恋,不是因为海峡的阻隔,而是因为,那个舞蹈教师,已经有了妻子和孩子。于是娃娃最后万念俱灰地回了台湾,从此和她的这段感情隔海相望。在她身边,唯一可作留念的,是一张从节目单上剪下的那个舞蹈教师的不甚清晰的黑白剧照。
在娃娃开始谈这段漂洋过海的恋爱时,滚石唱片的同事们都默默关心着,也让李宗盛有了想帮娃娃创作歌曲的念头,于是四处旁敲侧击收集情报。
当年,她只不过和李宗盛随口聊了5分钟自己的恋爱状况,没想到,隔两天再遇到李宗盛时,经典的词曲已经诞生,娃娃说:
“他就很兴奋的拿出一张沾满了油渍的,那种连锁牛肉面店的餐垫纸,那肯定是他在吃牛肉面的时候,想起来了这件事情,他就把它记在纸上面,就是《飘洋过海来看你》的歌词。”
2006年台北小巨蛋,李宗盛世界巡回作品音乐会上,张艾嘉的那句
“你有没有爱过我”
曾掀起波澜,李宗盛当场语塞,事后笑言
“因为录《爱的代价》时,你已经结婚,这张专辑就是我想着你而写的,想着你为何嫁给别人?”
虽然这都已是过眼笑谈,然而多年后演唱到这曲倾注心血的《爱的代价》时,大哥依然当年的“小李”一样哽咽失声。
大家都知道李宗盛有一位女徒弟叫做白安,其实他还有一位男徒弟,就是李剑青。
197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李剑青,是中国内地音乐创作人、歌手、小提琴手。
1990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专业,加入过广西交响乐团担当小提琴手,后担任紫太阳乐队的主唱兼节奏吉他手。最后被李宗盛发掘,担任敬业音乐唱片公司音乐创作人。
2013年,李剑青正式发行诚意单曲《匆匆》,2015年登上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与李宗盛合唱《匆匆》。
大概是名师出高徒,李剑青才艺很好,是全能创作型歌手,他自己说自己是做幕后制作比较多,比如为电视剧制作主题曲、为其他歌手作词作曲等。但他得天独厚的嗓音唱起歌来,也是深情缱绻。他的音乐听起来悦耳优美,与呼吸比较贴近,高于世俗的吟唱,带一点雅致的结构。
李宗盛在节目中说,
“李剑青在表达情爱上,是一个愚钝的人”,
但小李也有一套自己的爱情观,他在歌曲《不变的事》里这样说道:
“你开心,我余生尽欢”。
李宗盛说,在内地一共就写过两首歌,那就是《山丘》和《给自己的歌》。
《出城》、《不变的事》、《姥姥》像李宗盛式的命题,李剑青只是透过这个命题看到了整个世界。
此刻的李宗盛像是一个新生的人,又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他们是彼此的倾诉对象,两个都是诗人,一个带着人生的哲学,一个带着生活的诗意。
两种人生,两个世界, 他们都在倾听别人的过程里,找到了自己。
【民谣在路上-民谣故事】主理人,微博@昔央
个人微信公众号【 昔 央 】运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