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混业观察
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财新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金融监管的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财金融学院职业发展CDC  ·  上财金融CDC职发周报11.24—11.30 ·  19 小时前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晒本月账户收益49.52%,微博发声: ... ·  昨天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晒本月账户收益49.52%,微博发声: ... ·  昨天  
齐晟太子看债  ·  债市周观察 | 资金分层如何缓解 ·  5 天前  
齐晟太子看债  ·  债市周观察 | 资金分层如何缓解 ·  5 天前  
中金策略  ·  中金:恒指及港股通三季度调整影响分析 ·  6 天前  
中金策略  ·  中金:恒指及港股通三季度调整影响分析 ·  6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中信证券2025培训生招聘公告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混业观察

保险业如何姓保?这是个什么鬼问题

金融混业观察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10-11 15:26

正文

金融混业观察, 获得微信公号“双认证”(媒体认证及原创认证),关注请点击图上方小字金融混业观察参加VIP计划请见文尾

观察者言:“保险姓保、保监姓监”,这个看上去是天经地义的原则,为什么在保险业成了一个目标?保险业的监管反腐风暴将如何继续?(参见《财新周刊》2017年第39期“俘获项俊波)保险业之后的发展和监管该如何自处?市场化为导向还能否坚持,又如何和加强监管、严肃监管相容?比如,万能险这个原本集合了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双重特点的产品还能不能发展,如何发展?曾担任多年北美险企精算师的聂方义对此类产品有研究,他给出的方案是,保险公司应差异化竞争,提供独特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而非仅仅依靠监管政策的庇护和民众金融素养的缺失赚取利差。


财新专栏作家 聂方义/文

自去年始,中国保险业便在不断纠偏乱象。少数财产险公司热卖短期投资理财保险产品,世所未见,2017年初被叫停,理所应当;部分人身险公司热销的实际期限为1年至5年的“中短存续期”理财险,“短钱长投”风险大,在半个世纪前就被中国台湾当局认定为丧失了保险的立场而禁止销售,在当前的中国大陆市场被严加限制,自然也不难理解。

然而,在一道道“纠偏”限令之下,中国保险业该向何处去?监管“矫枉过正”的风险大吗?短期“理财险”不能卖了,就可以大行其道地卖长期“理财险”吗?各大保险公司热销的长期“快速返还”型保险年金被“134号”监管规定叫停了,明年卖什么来保增速呢?(参见《财新周刊》2017年第39期“保险业纠偏”)

图为最新一期的《财新周刊》封面及辅文:“保险业纠偏 ”


对这些问题,保险业内充满担忧和各种不同声音。最让我感到担忧的一种观点是:保险产品在财富管理市场中的地位和价值独特,因此,保险的理财功能和与之相匹配的保险资金运作能力仍然是行业着力发展的重点。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也符合境外成熟保险市场的演进方向。例如,随着1946年二战后美国第一代“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开始工作后为退休储蓄,从1970年开始美国人身险市场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养老年金保险大发展。1970年左右美国人身保险的市场结构大致是寿险60%左右、医疗健康险30%左右、养老年金险10%左右,在随后的20多年间,越来越多的“婴儿潮”人口开始退休规划,养老年金险大发展,市场结构比例改变到寿险25%左右、医疗健康险25%左右、养老年金险50%左右。养老年金险取代寿险占据美国人身险市场半壁江山。

中国民众的储蓄偏好、老龄化大趋势、保险公司对业务规模和“利差”价值的饥渴,都导致了各色“年金保险”的热销,也催生了保险业应该着力提升投资能力、继续在“财富管理市场中”谋求发展的观点。

然而,这种观点在我看来并没有把握住“保险姓保”的本质,因此对保险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无良性指导意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认为中国保险业须坚定回归风险保障的本源,即便要参与到“财富管理市场”的热潮之中,也要差异化竞争,提供独特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而非仅仅依靠监管政策的庇护和民众金融素养的缺失赚取利差。

第一,“财产保险姓保”非常简单,停售非寿险投资“理财险”,财产险就都“姓保”。

第二,人身险中的人寿保险,为死亡风险提供财务保障。“寿险姓保”意味着要着力缩减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而寿险之中“定期寿险”百分之百姓保,是最有效的缩减死亡风险保障缺口的金融工具。在美国定期寿险以20%的保费提供了70%的死亡风险保障,保单数占比寿险市场40%左右,可惜在中国市场占比近乎为零。“寿险姓保”,最好就是大力推动定期寿险。

第三,人身险中的健康保险,为病残风险提供财务保障。“健康险姓保”意味着要着力缩减健康、病残和长期护理风险保障缺口。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失能收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产品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健康险姓保”,只要多开发、多卖这些保险产品就行。

第四,人身险中的养老年金险,为活太长而没钱花的长寿风险提供财务保障。“年金险姓保”,就一定要为长寿风险提供保障。而中国大多数热销的年金保险,根据我个人分析,由于其高现金价值保底设计,与储蓄型的终身险或两全险类似,并没有承担显著的长寿风险。由于中国保险业整体投资收益率长期低于5.5%,保险公司还要赚取利差,客户实际长期投资收益大约在2.5%到3.5%之间,能否跑赢通胀都成问题,何谈养老规划?何谈保障“长寿风险”?

美国年金市场解决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内含最低保证的可变年金保险,保险公司实质上靠出售保证高收益率的复杂期权和基金管理业务牟利,本质还是提供了一套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各类保险产品都必须提供某种风险保障才算“姓保”,保险业“务”风险保障之“本”,才能找准未来的发展道路。

作者为北美精算师、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另类投资分析师


责任编辑:凌华薇


财新网即将全网收费阅读。现在按年订阅财新周刊,有机会以惊喜价上升到“财新通”,通览全网精彩内容

扫码订阅财新数据+ ,能先睹为快 ,并有专享内容。


特别提示

公号繁似牛毛针,何不就此择精准?请即日加入本公号的VIP组。可直接向“金融混业观察”后台回复:真实姓名+微信号+单位+职务+联系方式(邮箱/手机等,绝对保密)

加入VIP组计划后,您可以专享以下服务:

1、不定期收到VIP组专享特殊文章推荐,专题回复

2、VIP组成员可优先参加“金融混业观察”粉丝线下活动,与行业大佬面对面

3、优先享受财新的内容推广计划

未来还有更多惊喜~ 赶快加入VIP组吧!


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混业观察(caixinfinance)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

"金融混业观察"由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观察"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财新网App5.0版本已全新上线!扫描二维码(可长按或保存到相册进行识别)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