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奇麻麻在哪里
瓜妈,中科院发育学博士,看得懂脑电波,唱得响儿歌,做得精辅食。有两个高知不高冷的闺蜜,时尚辣妈土根妈和职场女神元妈,三个人将一起呈现给麻麻们神奇的带娃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禽报网  ·  鸭报•2-25\\成本壁垒与需求疲软持续夹击 ... ·  11 小时前  
禽报网  ·  鸡报•2-25\\毛鸡走强明显,成交价格高于 ... ·  11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企业风采丨用数智演艺创新文旅业态,大丰助力景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剧评丨《一日三秋》: 生活世界的解体与重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奇麻麻在哪里

扎克伯格对孩子的这个要求,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神奇麻麻在哪里  · 公众号  ·  · 2017-11-21 08:42

正文


瓜妈说:


最近我一直在和大家探讨关于 正直、爱冒险、爱探索的男孩精神 ,而当我对这种精神再挖掘,发现其实它已经成为很多教育体系里面, 为了 培养孩子的创新和未来竞争力重要的组成部分。 (比如美国最早大力推行的“STEM”教育启蒙体系,也就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简称,就特别鼓励孩子动脑动手,发挥想象力,保持好奇心,大胆去尝试。)


我和数学系的朋友Betty(没错,就是之前写 双11,数学系牛人告诉你怎么买才是真划算! 的浙大数学系牛人妈妈)聊起这个话题,她很是赞同,她给她们家1岁半的女儿起了个男孩式的英文名Newton(牛顿),就是希望女儿能撇开身份的限制,跟男孩子一样大胆去探索。她说,她很佩服的扎克伯格,对刚出生的女儿就开始进行量子物理启蒙了,目的就是 为了女儿从小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勇敢去探索! 别以为宝宝不懂量子物理,其实她们是天生的量子物理学家!


哦?宝宝是天生的量子物理学家?我真是太爱跟各个学科的妈妈聊天讨论了,每次都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和视野。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Betty和大家分享的, 如何激发宝宝的天才潜能,如何培养宝宝的好奇心,以及一些在家就能和宝宝玩的科学小游戏。




文| Betty


之前,因为超级奶爸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的晒图,陪伴满月的的女儿Max读《宝宝的量子物理学》绘本的全家照,一时间量子物理轰动宝宝圈!



先撇开这本书,最让我好奇的是这个身价624亿美元的美国80后男人,为什么要给刚出身的女儿看量子物理呢?


答案是: 好奇心! 小扎说,他希望给孩子传递一种“有益的价值观”,“ 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不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她能够觉得自己需要去探索, 我也希望她能够慢慢地去学习物理”,“ 希望她无论做什么,都能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好奇心有多重要呢?小扎本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好奇心让他爱创新敢冒险,才有了Facebook,才有了网络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新和未来竞争力,美国流行的 “STEM”教育体系(注重科学实践),也开始风靡全世界, 而最好的STEM教育时期就是在幼儿早期,就像扎克伯格对女儿进行科学启蒙也是 STEM教育的一部分 ,真的多早都不为过。


1

宝宝真的能懂高大上的量子物理学?!


答案不仅是yes肯定的,我女儿Newton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懂啦!


证据是:躲猫猫(Peekaboo)!



躲猫猫这个游戏证明了, " 新出生的婴儿是最能理解量子物理原理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


假设我们和一个球来玩一次躲猫猫(图片来自于小扎读的那本《宝宝的量子物理学》):



在成人的眼里 ,球不管藏到哪里,球其实还在那里,瑞士发展心理学家Jean Piaget把这种规律称为“物体恒存性”。


在宝宝的眼里 ,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儿,球消失之后, 宝宝认为球不在了,或者认为球可以出现在任何随机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宝宝看妈妈不见了,就着急得哭啊,他以为妈妈消失了!因为婴儿并不懂“物体恒存性”,Jean Piaget表示婴幼儿在出生头两年,都在学习 “物体恒存性” 这一规律。

而在量子物理学的眼里 ,对于组成这个球的粒子,可以同时藏在任何其他地方, 这和宝宝眼里的世界是一样的! (是不是稍稍有点烧脑?哈哈,没关系,宝宝都懂的)


So... 宝宝理解的世界=量子物理学的世界! 爱因斯坦说他不懂量子物理学,理解不了为什么生命的本质竟然是由上帝掷骰子决定的! 但恰恰是新出生的婴儿是最能理解量子物理原理的人。


2

宝宝天生都是科学家!


美国Live Science网站作家Natalie Wolchover对 婴儿天生的神奇技能 做了一个总结:


1)水性:此项为求生技能,6个月后消失

2)量子化的直觉:3-6个月是天生的量子物理学家,最晚到2岁基本完全消失

3)快速学习能力:3岁达到巅峰,脑部神经组织近乎2倍于成年人

4)节奏感:为学习爸爸妈妈的语言自带节奏感

5)长得可爱:没有听错!此项也为求生技能,让你们爱TA没商量!长相变化也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婴儿时期最为可爱,然后是学步期,4岁半左右开始面部结构可爱度下降


以上五项技能真的完爆成人!


而且根据另一位Kristy教授的研究发现,“ 婴儿与身俱来的预期非常接近牛顿力学” 大家是不是奇怪为什么我女儿英文名叫Newton(牛顿)呢?除了希望她具备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还因为一个搞笑的理由:她从4个月开始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往地上扔!东!西!,然后一定要观察它掉下去之后怎么样了!



所以我们家小牛顿 往地上扔东西的行为其实就是她在认知万有引力的过程,除了不会解释!


3

在游戏中,给宝宝启蒙科学的世界


我们并非要培养什么伟大的科学家,在幼儿早期我也不太支持过早地进行理论教育的做法, 正确的科学启蒙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对奇妙的现象产生兴趣,更好地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将跟宝宝一起走上这段冒险之旅,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陪伴。


对于0-2岁的宝贝,介绍几个我和小牛顿经常玩的简单又有趣小游戏:


1)轨道交通



材料: 纸数张,一个乒乓球,胶带纸

适用年龄: 会走路以后

根据小朋友的身高,把纸卷成圆筒状,黏贴在墙上做出不同高度、不同轨迹的轨道,让小朋友观察球的轨迹,可以让他们看看哪个轨道的球速度最快。图片是我给Newton做的一个最基本的轨道,家长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不同材质的纸做出更好玩的轨道交通。


2)神奇的橘子


材料: 1个柑橘类水果(橙子、柠檬、橘子等)

适用年龄: 6个月 以上(会坐着洗澡后)

宝贝洗澡的时候将没剥皮的橘子放入水中,再将剥了皮的橘子放入水中,让宝贝观察,为什么没剥皮的橘子浮着,剥了皮的沉下去了呢?你也以再准备点香蕉和苹果,试试看“不晓得把香蕉剥皮以后会不会沉下去么?苹果呢?”


ps:柑橘类水果的轮廓分布着不少微小的气孔,这些气孔使柑橘有浮力,因此带皮的能漂浮在水中。 当然,对小宝宝来说,无需进行理论解释,只是现象本身就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等到将来他们开始进行理论学习,想起曾经的这个游戏就会帮助他们迅速理解密度和浮力的关系。

3)看看谁的波浪最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