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The Payoffs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hip for Political Activism in Established Democracies
作者
:
Debra Minkoff |
Barnard College
研究发现
:
文章讨论了组织成员身份与政治参与的关系。
核心处理变量是组织成员身份。
组织被分为政治团体(如人道主义、少数群体、移民、环保、党派)和公民团体(如体育
、兴趣爱好、宗教、科学、教育)。
成员身份分为消极的(是成员或资助者,但没有参与活动)和积极的(对参与活动有贡献)。
政治参与作为核心结果变量,以非选举性政治活动的参与次数来测量,被分为传统的(如党派工作、政治宣传、捐赠)和非传统的(如请愿、游行、抵制等)。
结果表明,无论是政治团体还是公民团体,成员身份都提高了非传统政治行动的水平。
政治团体成员的“参与红利”最高,但公民团体身份同样可以增加政治能动性。
倾向值分层结果表明,无论是积极或消极参与者,相比于不参与任何组织的个体,都更显著的获得了政治收益。
研究方法
:
文章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建了积极/消极的组织/非组织成员的反事实框架,以分离组织身份对政治参与的处理效应。
PSM法也解决了基于可观测效应的样本自选择问题,即同一个个体可能不是由于某一组织身份,而是其本身就倾向于参与政治。
作者假设组织身份与处理效应是“异质性”的,因此将倾向得分运用于“分层”分析,创建组织身份的子集。
文章遵循了严谨的三步骤。
第一,作者选择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接受处理的概率,即倾向得分,也就是获得不同组织与不同身份的概率比。
第二,作者使用可重复的最邻近匹配法,并使用倾向得分标准误的0.20作为卡尺,利用标准化均值差、变异比评估了匹配质量。
第三,作者估计处理效应并使用界限法(Rosenbaum bounds)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参考文献:
Minkoff, Debra. The Payoffs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hip for Political Activism in Established Democrac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6, 122(2):425-468.
AJS 2014
标题:
Job Displacement among Single Mothers: Effects on Children’s Outcomes in Young Adulthood
作者:
Jennie E. Brand and Juli Simon Thoma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研究发现:
文章研究单亲母亲的失业(非自愿离职)对青年子女福利的代际影响。结果变量,即青年福利,包括教育成就和社会心理健康指标。研究发现单亲母亲工作置换对子女的教育程度和青年时的社会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一效应集中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母亲离职可能性较低的儿童中,表明社会污名化和相对剥夺在儿童福利的社会经济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
作者使用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的母亲数据和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s Child-Mother File的儿童数据构建了三十年的面板数据集,倾向得分被用来匹配那些经历了离职和未离职的单亲母亲(拥有相同的倾向值意味着离职概率相近)的儿童。作者首先使用logistic回归估计未匹配的均值差作为基线结果。然后,报告了核匹配法的结果,包括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TT)和未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TUT)。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比较TT和TUT的差异,发现处理效应存在三种异质性。第一,作者使用分层多级模型分析了基于可观测概率的母职置换的异质性效应(heterogeneous),将倾向值进行平衡性分层,估计层级内处理效应,并使用变异加权最小二乘回归进行跨层级效应估计,最后使用matching-smoothing方法进行了敏感性检验。第二,对于多状态(multistate)处理效应,即工作置换发生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包括经济衰退期(如2008-10年)和非衰退期,以及考虑劳动力市场失业率等,时的不同处理效应。第三,作者构建三个年龄段(0至5岁、6至11岁、12至17岁)考察时变性(Time-varying)处理效应。
参
考
文献:
Brand J E , Thomas J S . Job Displacement among Single Mothers: Effects on Children's Outcomes in Young Adulthood 1[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4, 119(4):955-1001.
ASR 2011
标题:
Nonmarital Childbearing, Union History, and Women’s Health at Midlife
作者:
Kristi Williams, Sharon Sassler, Adrianne Frech, Fenaba Addo, and Elizabeth Cooksey |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研究发现:
文章研究美国妇女的非婚生育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
结果变量为四十岁时的自评健康。
处理变量包括非婚生育状态与婚姻史。
研究兴趣包括两个问题:
非婚生育会损害健康吗?
非婚生育再婚或同居的女性比从未结婚的女性在中年时更健康吗?
研究结果显示,非婚生育与中年时自评健康在白人、黑人中呈负相关,而西班牙裔女性则没有。
黑人女性非婚生育导致的负面健康效应并不能被再婚或同居所减轻。
其他族裔女性只有在与孩子生父的稳定关系中才有更好的健康表现。
研究方法:
文章首先使用OLS和有序probit回归作为基线结果。
由于未婚生育在弱势群体中更普遍,结婚在单身母亲中更不常见,导致出现基于健康的选择性偏差。
作者的数据使其可以控制非婚生育和单身再婚的背景特征变量。
同时,使用了多元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差,采用一对一可替换最邻近匹配法得到更小的标准误。
此外,作者去除了异常值以满足共同支持假定,并使用自助法(bootstrap)再抽样标准误以获得更稳健的估计结果。
参考文献:
Kristi, Williams, Sharon, et al. Nonmarital Childbearing, Union History, and Women's Health at Midlife[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11.
ASR 2009
标题:
Low-Income Students and the Socioeconomic Composition of Public High Schools
低收入学生与公办高中的社会经济成分
作者:
Robert Crosnoe |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研究发现:
文章研究种族学校的多样化与社会经济隔离。
随着中高收入家庭学生比例的增加,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进步越来越小。
随着父母有中高收入或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的比例增加,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经历了更多的社会心理问题。
这种模式在非裔美国人和拉丁裔学生中更为明显。
这些发现呼应了蛙池效应(frog pond)的学业与社会心理机制,并将人口特征(如种族、社会经济地位(SES))扩展入蛙池效应框架。
研究方法:
文章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稳健性计算(robustness calculation)解决选择性偏差。处理变量是是否入学中上等SES学校,低SES学校为控制组。在使用logisitic模型估计出倾向值后,作者使用了匹配法的衍生方法,将倾向值作为模型权重,纳入结果变量与处理变量的回归模型中。由于倾向值分析只能处理可识别、可测量的混淆,作者加入稳健性指数处理不可知、不可测量的混淆。例如,作者使用混淆变量影响阈值法估计因果推断的置信区间,计算了加权回归中任何显著的学校SES的系数,提高了入学类型对结果影响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Crosnoe R . Low-Income Students and the Socioeconomic Composition of Public High School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9, 74(5):p.709-730.
ASR 2006
标题:
Scar Effects of Unemployment: An Assessment of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ies
失业的伤疤效应:
一项制度性互补评估
作者:
Markus Gangl |
University of Mannheim
研究发现:
伤疤效应指失业事件会对工作者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造成持续性的负面影响。
制度性互补则是劳动力市场管制(就业保护)和失业保险系统共同造成的制度性影响。
研究发现,失业后的收入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永久性的,对高工资、年长的工人以及妇女来说尤其严重。
结果还表明,通过慷慨的失业福利制度或严格的劳动力市场监管,失业对工人后续收入的负面影响可以得到缓解。
这些效应部分源于阻止职业、产业向下流动性的良好行为反应,部分源于有利于工人技能在工作之间转移的劳动力市场总体结构的变化。
尽管劳动力市场政策倾向于首先成功地保护核心劳动力不遭受失业,但这些积极影响还是得以实现。
研究方法:
文章使用两项调查数据组合而成的面板数据,采用分层双重差分得分匹配法估计失业对后续职业生涯的平均处理效应(ATT)。
在所构建的DID模型中,接受处理的指标变量D被定义为T和T+1时点上的失业事件,研究兴趣即是D对结果变量Y(失业后的T+t年净收入)的因果效应。
作者使用probit模型估计倾向值,Epanechnikov核函数进行倾向值匹配,带宽选择较窄(为倾向值标准误的一半),PSM的作用是为DID模型构建了估计处理效应的反事实案例,即现实中不存在的控制组单元。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