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easy go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绝对的轻资产运作:不触碰供应链,也不自建仓储物流,easy go把这一切都交给了自己的供应商。
Easy go的供应商负责往门店供货、理货还有贴RFID标签,easy go与供应商进行毛利分成。此外,场租会给到物业5到8个点,再除去水电网等费用,剩下的就是easy go的净收入。
目前,easy go日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商品毛利达到30%—40%,整个盒子的装修费用大约在8万-10万之间,最贵的部分就是用户支付时的扫描区域,大概在2-3万元,但按照easy go现在的净收入水平,王牧牧表示八到十个月可以回本。这样看下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对于很多无人便利店来说,贴RFID标签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简单一个标签却占用不少成本。而easy go的一个明智之举就是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供应商。
关于标签的问题,easy go创始团队算过一笔账。因为标签本身像一个贴贴纸,所以商品上贴RFID标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先把RFID的码贴到两张胶纸中间,然后再用人工把标签挂到商品上。因为
RFID码
本身的成本是5毛多,如果把贴标签这项任务交给普通的工厂去做,那么每个标签的人工成本会会增加3到4毛钱,所以贴一个RFID标签的成本就达到1元左右。
后来,王牧牧了解到供应商给沃尔玛供货也贴过类似的标签,所以供应商有成熟的流水作业,如果这个标签交给供应商做的话,连贴带挂的成本也只有一毛多,这样算下来,easy go 就果断将贴标签的任务交给了供应商。
那么,easy go自己承担哪一部分呢?它只做盒子的搭建和商品选品,也就是easy go 最重视的就是后台数据的分析。他们的目标是:当盒子布点到一定程度后,他们能对每位用户形成一个清晰的用户画像。
但不控制供应链真的安全吗?对于这个问题,王牧牧的看法是,首先,做供应链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在进出口这一块,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自己做供应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另外一个原因是:新模式可以规避很多不友好的既有规则。在王牧牧看来,传统商超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很成熟了,作为后起之秀,他们在供应链方面很难打破或者超越前者。所以一旦涉足供应链,easy go跟一些合作商谈判的时候就要遵循以往的惯例。但如果是用全新的合作模式,easy go不需要遵循先例,从而省掉很多麻烦。
当然还有一点,easy go的一位联合创始人就是做外贸生意的,所以王牧牧从一开始就不担心盒子的供应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