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人生
价值投资和人生哲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人生

模仿误区----是否关注宏观、区分成长与周期等等这些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价值人生  · 公众号  ·  · 2017-09-26 16:1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投资的理念和实践因人而异,学习投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一条途径,然而有些问题,理解的角度不同,往往舍本求末陷入了误区。


在学习巴菲特的理念中,有些文章写巴菲特深入分析公司不关注宏观,也有文章拿以中石油持有几年为例说明巴菲特也是关注宏观的。对于这个问题,预设的概念不同,结果也是不同。有些人认为天天的政策消息是宏观,而有些人认为大局观是宏观。我认为巴菲特无论关注宏观多少,关注手里的公司远远重于关注宏观,否则也不会持有中石油这么多年。即大局观,而不是天天关注政策消息导致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最后拿不住手里的,而是关注手外面的,最后成了掰了玉米就扔的。


巴菲特的十次以上推荐指数基金也是一样,指数基金本身就是分散,这样即违背了集中投资也违背了深入分析公司的深度价值投资。多数人的能力圈达不到分析公司的程度,而一开始站在指数基金的角度,从二平开始做起。等到能力圈达到了,做指数化组合也是顺理成章了。至于集中和分散,也是和能力圈有关,中国互联ETF里面的BAT公司占六成以上,超级大盘ETF里面20只,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长期很难说是哪个强。而红利策略基金持有100只,长期大概率的强于以上的指数。同一个策略下,数量不是非常重要,而红利策略相当于一种能力圈。所以,市场里面的很多红利基金长期都能跑赢市场,同一策略下哪个指数长期能胜出,是很难说,与持仓数量基本没有关系。何况有人认为五只是集中,而另外有人认为五只是分散。


同理,早期投资收益率高、做格雷厄姆式的还是费雪式的、满仓穿越还是保留一定的现金,也是根据能力强因人而异。一些做低PB组合比一些做成长的组合做得要好,而一些做成长性的小盘价值公司的挖掘比一些做大盘价值的要好,都说明了能力圈和适应市场进化的重要性。


提到适应市场进化,除了估值成长小盘大盘之间有些成功转换,有些成功长期满仓穿越之外,还有成长公司和周期公司的判断误区。很多投资者认为,对待成长公司是低估值下的成长,可以穿越,对待周期公司PE要反着做。但是,区分成长公司和周期公司真的那么容易么?迄今为止,很少有能讨论这个问题的。


2004年的汽车家电行业是强周期,低PE变成了高PE。而到了2011年汽车家电的周期性似乎没有那么强了,很多把宇通长城当成了消费类的,美的格力在行业整合中成了稳定分红的消费类的公司。一些有着丰富经历的投资者怀疑白酒行业的弱周期,举出了2003年以前的周期性,然后跌到了10倍PE以下,2012年最稳定的白酒公司出现了周期性,到了2013年白酒行业的PE跌到了10倍PE以下,当时很多人没买,也是不知道这个周期究竟何时能够触底。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行业的成长性受到了质疑,到了2016年钢铁行业的PB反超银行行业,迄今为止,银行没有出现忽而赢利忽而亏损的特征,整体还是微微的赢利。经过大宗商品的上涨,现在又出现了一些质疑万华化学和MDI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不能把万华化学当成周期公司而是当成消费公司的文章。甚至,一些文章把有些有色行业的公司,也当成了成长性的公司了。


要弄清楚成长还是价值,首先要有大局观和具有一定的行业判断。像了解白酒行业的估值变化历史规律的,在高PE的环境中,躲开了戴维斯双杀。像了解价值和成长的估值的,在低PE的环境中,持有白马公司迎来了戴维斯双击。其次要理解估值和公司,一些龙头公司的估值比较容易理解,即使是长城、美的、格力、万华这些周期行业里面的公司,随着行业的整合,可以跨越行业的周期。再次,在自己的风格和能力强里面执行,自己的风格和能力圈是选公司还是选行业,坚守价值坚守成长还是平衡混合配置。但是不能总是变化,否则两头挨打。最后,做出自己的组合,长期执行符合自己特点的持仓。


个性化的持仓真的非常重要。我在本周一市场下跌前,现金和债券基金仓位提升至了一成以上。这句话读完会有人认为我在吹牛,也有人会认为我很牛。其实, 不知道背后的逻辑,怎么理解也没有用。实际上,背后的逻辑是我今年以来进了一些资金,按照净值法计入的,现在减仓也没有今年以来进的多。现金和债券仓位提升至了一成以上?这部分的仓位本来就是在5%以上,我的降低仓位比起以前不是很多。而且,有很多后备资金的,进了能影响仓位很多的人,现在减仓还是不减仓对总的配置影响不大,现金没进反而大增,反而不符合本人的配置了。


所以,个性化的持仓真的非常重要。要知道未来长期不用的资金有多少,未来持续的现金流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然后分析各类资产配置多少,最后是选择符合自己风格和策略的标的和仓位进入,这样量身定做的风格和策略有利于长期持有。

总之,长期持有必须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不要一味的模仿而要知己知彼,不要舍本求末而要大局观整体观。多读书多理解历史规律和人性规律,了解自己的性格,确定自己的配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悦读文摘  ·  一个人有多假就有多热情
8 年前
滴滴代驾服务订阅平台  ·  3月乘客表扬来了,为你们骄傲
7 年前
中国安全生产网  ·  PPT: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