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阳黄经达90°时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合之时,自然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至养生重在养心。
《素问》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所以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可能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
进入盛夏,在外工作、学习的人们回家后喝上一碗凉爽可口的绿豆汤,顿时会觉得汗消热解。
食物的温热、寒凉等天然属性要与摄食者的体质状况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健作用。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另外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适宜太频繁饮用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