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
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
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
环。消费是连续两年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当下
关注程度进一步提升,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
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
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
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
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与上一
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出的“住
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
相比,范围更广,也更侧重于新
型消费。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
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
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
障和改善民生。针对近期国内消
费复苏态势开始放慢的境况,有
必要更加关注消费新业态新热点,
更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为经济
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和
消费升级,服务消费在经济增
长中的比重逐渐提升。在年轻
人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当下,
我国居民消费出现了不少新业
态新热点,有望成为未来新的
消费增长点。
文旅娱乐。
由于成长环境和
时代背景的不同,年轻人文化观
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不同于父母
一辈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年轻人
消费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已逐渐
成为新兴的消费主力军。年轻消
费者对于个性化产品、定制化服
务的追求,在文旅娱乐领域催生
出一系列新的消费热点。
一是“微度假”。国务院印
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
划》明确提出,为城乡居民“微
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当
前,旅游消费呈现出从旅行到玩
乐、从远程到近程的新趋势。“微
度假”以周边游和周末游为主要
形式,整合了休闲康养、精品购物、
主题游乐、旅游度假及科普博览
等各类项目,提供了工作之余生
活放松的休闲度假活动场所,满
足了年轻消费者对基于兴趣的深
度体验、沉浸式玩法的诉求。例如,
“酒店沉浸式度假”“民宿+”等
特色住宿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酒店与文化活动等其他元素的融
合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群体的欢迎;
City Walk(城市漫步)、城市露
营等形式逐渐流行起来,对城市
的历史、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深
度体验成为年轻人新的休闲方式。
二是大型线下活动。一方面,随着二次元文化在年轻群体中日渐盛行,以动漫展览为主的各类展览会受到年轻消费者们的青睐,他们在动漫、游戏、数码产品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催生出了一系列以动漫展览为主的大型线下活动,如国内较为知名的魔都同人祭、BilibiliWorld、ChinaJoy、深圳国际电玩节、北京国际动漫游戏嘉年华等。这些展览会不仅产生了门票收入,还与动漫、游戏、软件等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并拉动了汉服、潮流玩具等店铺的发展。另一方面,各类音乐节、演唱会、线下赛事强势回暖,从草莓、迷笛等音乐节,到“一票难求”的演唱会,再到包括电子竞技在内的体育赛事,这些大型线下活动叠加效益持续释放,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消费场景迎来高峰。
数字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各种数字经济业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移动支付和发达的物流使便捷的线上消费成为可能,进而催生和推动了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伴随着零售数字化和即时配送业务的快速崛起,以外卖为代表的即时零售成为当下极为重要的消费模式,与当前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十分贴合。此外,伴随着互联网图像存储、传输和实时交互技术的发展,各类视频网站、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在各类视频网站或平台中,有以Bilibili为代表的中、长视频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以斗鱼、虎牙为代表的直播平台。借助这些网站
或平台,个人和各类工作室能够
积累粉丝、吸引流量,最终通过
在视频中植入广告,或通过直播
带货的方式将网络流量转化为经
济收益。视频链接或者直播间正
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渠道,一
些头部主播创造的价值能与大企
业相媲美。
夜间经济。
以美食为卖点的各类夜间经济业态同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全国许多城市商圈启动“夜间消费”相关活动,通过推出“深夜食堂”、潮流夜市等,串联起多种消费业态,形成夜间消费新形态。许多夜市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成为“网红餐饮”“地标美食”。例如,2023年上半年在全网爆红的淄博烧烤,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当地烧烤店日均客流量一度超过1万人次;再如,成都“火锅巴士”开创性地将观光旅游与当地特色美食文化相结合,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体验、消费。
当前制约消费增长点进一步
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需求端因素、
供给端因素和监管因素。从需求
端看,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能力
不足和消费意愿有限;从供给端
看,作为重要消费热点的文化类
产品尚存在质量欠佳的问题;从
监管来看,缺乏有效监管的短视
频和直播经济正在野蛮生长,扰
乱了正常的经济活动。
居民消费能力不足。
伴随高
房价等因素带来的生活成本升高,
居民进行改善性消费的能力不足。
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
成中,居住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
共占比31.9%,居民恩格尔系数
为29.8%,可见居民消费支出中
的相当一部分属于基本生活支出,
改善性支出的能力较为有限。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加城乡
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
模”,就是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解
决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居民消费意愿有限。
短期经
济下行压力导致的就业问题一定
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意愿,
特别是作为当前和未来消费主力
军的青年群体面临较为严峻的就
业形势,这对消费者的预期产生
了不利影响,消费意愿减弱,预
防性储蓄增加,不利于消费增长。
此外,年轻人结婚生育意愿下降,
导致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刚性”
消费减少,例如母婴类产品消费、
儿童教育消费等。
文化类产品质量欠佳。
在移
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文化消
费者,同时人人也是文化供给者。
这就导致当前缺乏的不是文化产
品,而是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
和服务。受参差不齐的创作水平
等因素影响,部分电视、电影、
文学作品质量欠佳,无法满足消
费者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消费
需要。同时,传播门槛的降低带
来了低质量文化产品泛滥的问题,
一些营销号、自媒体片面追求流
量,大量传播格调不高、内容低
俗的文化产品和信息,文化市场
呈现出虚假繁荣景象。
消费新业态新热点缺乏监管。
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推动了个体
传播的崛起,但监管的缺失催生
了一大批“流量蝗虫”。这一群体
信奉“流量至上”,同时缺乏基本
的责任心、同理心和道德感,为
了博取眼球而不惜制造混乱、扰
乱市场。例如在淄博烧烤爆红时
期,就有部分网络主播或博主为
吸引流量,做出各种影响商家正
常经营活动的行为。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引擎。围绕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做好就业保障,稳定市场预
期。
长期来看,消费的增长离不
开稳定的就业和预期。应当积极
采取各类举措保障居民就业,尤
其是保障青年群体就业,以此增
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同时,改善市场预期,多出有利
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
策,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在这方
面,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税
费优惠政策,起到了减负担、稳
预期、强信心的重要作用。接下
来,要结合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
改革,在减负担的同时更好地优
结构,让税收的调节作用得到更
加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