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业邦
创业邦唯一官方微信,中国最权威的创业服务平台。旗下有创业邦杂志、创业邦网站、孵化器等服务。我们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产品展示活动 DEMO CHINA「创新中国」主办方。创业邦官网:www.cyzone.cn
51好读  ›  专栏  ›  创业邦

大一新生贷款被套路后吞药自杀!校园贷市场,已成雷区

创业邦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0-18 18:24

正文



“我只希望我的死,能让这件事情得到关注……”


16日,新文化记者接到一通电话,电话另一边的声音极其虚弱,断断续续的声音让人的神经顿时紧张了起来。


经过记者调查,原来拨打电话是长春某大学的大一新生,借了1万块钱,借贷公司让他还4.2万元。被逼债无路可走,小郑说:实在筹不到钱了,不想活了,才吞药自杀。


校园贷成为了“骇人听闻”的代名词


这次的长春校园贷事件,也是近半年来校园贷问题的又一例,这半年所曝光案涉猎及千万。


就在两天前,就有京华时报的记者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式,在网页与新闻客户端中搜索有关“大学生”“校园信贷”“被骗”等字眼发现,前3页中有关于大学生借贷问题的案件就达13起,涉及大学生人数500余人,涉案金额达1032.5万元。


这样的新闻自然也不在少数。


  • 今年 3 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旭(化名),利用 28 多名同学的身份证,向 14 个平台贷款赌球,最终欠款高达 60 万元。因无力偿还巨款,于 3 月 9 日,在青岛跳楼自杀。

  • 6月份,校园贷曝出“裸条”借贷,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被要求“裸持”(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进行借款,逾期无法还款则被威胁公布裸照给家人朋友。


  • 7月,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女生借用他人的借贷平台账号申请贷款,至今也未还款。据当事同学介绍,至今已有80多人涉及此事,初步统计被骗金额超60万元。


而校园贷最初的意义是助学、创新,但是,看似江湖救急校园贷,却陷入一个资本怪圈。围绕在这些校园贷和大学身身边的词语变成了骗局、裸贷、自杀。


高利贷冒充校园贷

把大学变成他们的狩猎场


对于这些杯具,邦哥想,没有经济保证和偿还能力的大学生,怎么就能轻而易举贷款几十万的。


1、校园贷就在身边  想弄钱很容易


贷款真的说这么容易吗?腾讯财经记者在学校里发现,校园分期购物和创业贷款的宣传海报随处可见。




记者拨通了宣传页上的电话,校园贷款公司工作人员称:“需要身份证、学生证、跟银行卡,还要填你父母的电话,你辅导员的电话,还有四个同学的电话。过后钱就打到你的银行卡了。”


也就是说在没有贷款合同,不需要本人签字的情况下,钱很快就能到你的银行卡啦~


2、借一万,到手5千,套路太深


烟台某网络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腾讯财经记者:“学生贷款一万块钱,到手也就是五千来块钱,但实际上是七千,因为有两千块钱既不在我这儿,也不在他那儿,这两千块钱是在总部那边。”




那么,那在总部的2000块钱,是什么鬼?是干嘛去了?


对方还补充说:只要填写的基本信息是真实的,预留的电话能够打通,贷款就会很快的存进登记的银行卡中,而且,一个学生的信息可以在多家公司同时进行贷款。


3、利息滞纳金高出法律规定


据媒体披露,某大学生在双 11 使用某分期购物平台,花了 7000 多元,没有按期还款,不到 9 个月,就变成了 3 万多


实际上,这个年利率已经达到 365% 了。有趣的是,该大学生还被分期购物平台告上了法庭…难道他们不知道,在我国,超过 36% 的年化收益率,就被视为高利贷,法院不但不保护,而且还会强制出借人返还对方。


4、无耻,下流,卑鄙的催款 “十部曲”


大学生“小谭”无力偿还校园贷遭 3 名催款人员进行长达 30 小时的非法拘禁,年息高达 36%。



好在“老谭”及时报警,“ 小谭 ”才没什么大事。


根据差评此前的调查,这些打着校园贷旗号的高利贷还有卑鄙的催款 “十部曲”。


某业内人士说: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通知逾期;单独发短信;单独打电话;联系贷款学生室友;联系学生父母;再联系警告学生本人;发送律师函;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最后一步,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


他还自信地补充了一句:“ 一般到第四步,学生就会乖乖地还款了。”


校园贷并非原罪

大学生的悲哀谁来安慰?


校园贷事故频出,却并没被完全禁止。“裸条”、跳楼,这些还不上贷款的大学生群体背上了弱者的标签,校园贷也变成了贬义词。


舆论普遍认为,学生就不该沾染上校园分期贷款。但是,校园贷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常的校园贷是一种分期消费方式。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趣分期都属于这一业务范畴之内。正常的生活压力在所难免,校园贷其实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需求。


那些浑水摸鱼的公司,利用大学生缺少风险管控意识和法律常识,借校园贷之名,行高利贷之事,让悲剧不断发生。我们总是先入为主的同情弱者,对商业机构产生抵制,甚至会产生一刀切的想法。但是,理智的想想,大学生校园贷的悲哀还得靠自己来安慰。


 10万亿级 消费金融新风口 

校园贷却纷纷逃离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称,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消费金融产品“先消费,后付款”,中国人消费观念正被扭转。商业模式因需求而诞生。校园贷起源于民间的分期贷款。


大学生群体,没多少钱却有梦想,过分追逐物质和玩乐,自然就给商业和资本的渗透以诱惑。没有哪个社会群体比他们更适合分期贷款。


校园贷在过去两年,成了消费金融中走得最快的业务。以趣分期、分期乐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切入这个领域。借学生群体庞大的消费需求,校园贷高潮迭起,趣分期竟然在两年时间融了6轮资,融到 Pre-IPO。


火爆的市场,总会混进些李鬼公司。不少高利贷打着校园分期购的名义,行敛财之实。今年6月,“大学生裸条”事件让校园贷成为众矢之的,全民关注的同时又声名狼藉。推荐阅读 女大学生欠款被逼拍裸照,卖初夜!估值500亿的借贷宝现沦为高利贷的大学狩猎场?


这些披着校园贷外衣的“高利贷”门槛很低,让学生群体更容易进入。但,催收方式却很粗暴。在粗放的校园贷时期,没有人有风险控制意识。平台不管借贷者是否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借贷者也不管是否能够还款,借贷流程与条款是否健康,一时痛快的后果就是悲剧一次次发生。




事故频出,也导致了校园分期消费这块市场的热度在逐渐降低。校园贷的收益主要来自还款利息。正规平台的利润已经被压到很低,从最早的超过30%到如今的16%左右。收入减少,而各项消耗仍然很大。学生群体的坏账不能过分催收,资金的消耗成本加上公司运营成本,也不是小数目。


以最早介入的分期乐和趣分期为例,他们都先后转型,纷纷宣布退出校园市场。


分期乐采取“电商+金融”的转型战略。业务的拓展,并不会放弃已经占有的校园市场还会开拓出新的电商业务线。


趣分期已经舍弃校园,转向白领、二三线城市年轻人等其它用户群体。


虽然及时的调整业务方向,但由于校园贷市场的一片混乱,趣分期和分期乐的估值都受到了影响。校园贷变成雷区,监管显得很有必要,但是经过多轮悲剧的洗礼,各大平台的纷纷撤出。这块市场已经变得冷淡。


那些受伤大学生,希望他们重视自己的生命,别让悲剧重演




大学生最新守则

多读书  、多看报

少借钱 、早睡觉


- END -

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更多精彩文章:

识别二维码,赢取3万元创业基金

更多知识产品: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