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当这股新势力吹进了忽视已久的声音世界,年轻的朋友也重新燃起了对音频资讯的热情。近两年来,国内移动音频市场风起云涌,国外的播客行业也在逐渐回温。专注于个性化内容的短播客60dB就是个把移动音频玩出高级感的绝佳案例。
音频版Netflix?
播客新秀60dB的智能玩法
2016年10月,60dB正式面世。这款应用聚合了新闻、体育、商业、娱乐等各类资讯。NPR记者Steve Henn和两位Netflix的老司机Steve McLendon、John Ciancutti联合创办了这个新项目,其背后的团队被称为Tiny Garage Labs。
智能算法:个性化融合反“回音室”
如今,“个性化”正是许多音频应用的主推优势。Henn表示,“陪着我长大的那台老收音机可是一点儿也不懂我,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关掉它或者调台……”一句话切中老旧收音机一类音频媒介的痛点。于是,个性化算法的加盟给了音频应用告别“不解风情”的机会。
60dB深谙此道。用户若是用Twitter或是Facebook账号登录,那么60dB就会从其社交图谱中抓取蛛丝马迹;当用户打开60dB收听内容时,应用则会自动记忆用户的行为,包括跳过无感内容、收藏喜欢的内容、分享给朋友、搜寻特定主题的节目等。随着使用的次数增加,60dB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也更懂得用户的兴趣来满足其口味,理论上,下次用户打开应用甚至都不需要再主动思考去听什么内容了。
60dB所推崇的个性化算法是为了应对音频市场分发效率低的问题,它十分注重打造“优质的客户体验”。创始人之一的John Ciancutti谈到这个问题时解释道,作为一个听众,当你遇到不想要的内容时,基本上有两种选择——换台或是干等着结束。从供给角度而言,这个问题又可以视作:在任意特定时间点上,一个电台仅有一个接口点来处理与听众的关系。
作为一个平台,60dB的角色是去解决听众与媒体两者的效率问题:听众可以摆脱不情愿的体验,不用做大量的选择,这是通过个性化算法聚合短小内容来实现的大量自动化的消费体验;媒体也能有效地收集从各种不同节目里分化而出的大量受众群体。于是,60dB意味着为媒体打造了一个其自身无法去探索的新的受众发展平台,媒体反过来只需要为60dB提供足够吸引人和结构精简的内容即可。
这种模式其实并不陌生,Netflix正是靠这个发家的。因而在60dB问世的时候,FastCompany的报道就留下一个疑问,它会像Netflix改变电视行业那样复兴音频产业吗?
另一方面,为了不使听众深陷于自身兴趣爱好的“过滤气泡”中,60dB还融入了反“回音室”的算法。除了将用户与其所关心的内容进行匹配,60dB还会随时随地从用户意想不到的领域里挑选内容推送。
聚焦细分市场:主攻短播客
虽然在60dB最初的版本中有专门的长播客频道“In Depth”,但其真正的核心还是在3-10分钟以内的短播客内容这一部分。最初60dB设置“Quick Hits”这一频道主打通过个性化推荐的短小内容来填补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这一设置定位的原因,正如两位创始人Henn和Ciancutti所言,在播客渐火的当下,30分钟或是60分钟的节目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搭调。例如NPR和BBC的音频报道虽然已经被精简设计,但仍然有一些是不属于60dB的“短”概念范畴之内的。所以,有时60dB也会伸出“援手”,切分EPSN等媒体提供的长时间节目,形成更多有特点、有主题的小片段,来更好地适配个性化算法的抓取。
今年5月,60dB进行了一次改版,首页大变样,弱化了“In Depth”、“Quick Hits”的概念,但其围绕“听”而不是“搜索”的本质并没有变化。在新的设计中,个性化播放列表位于首页第一栏,依照按需提供的原则,根据每个听众的独特兴趣量身定制,推送及时、简短的资讯内容。
60dB新旧版本页面对比
另外,60dB团队还会帮助新闻编辑室和媒体机构自行制作自家的短播客,他们会向那些迫切希望将读者转化为听众的媒体提供一条更简易的“播客革命”之路。比如在与卫报、连线、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合作时,60dB发布节目就遵循了一套很简单的流程:当记者提交了一个可制作为音频内容的报道时,60dB的在线主持人就会对作者进行一个简短的采访,通过简单的编辑和制作就能发布新的一集。
野蛮生长:覆盖全场景
60dB的创立,还带着一股子冲劲儿。这个团队有一个长远的愿景:只要用户想听,60dB将无处不在。目前,这一产品的设计已经可以做到能对接用户一整天的所有时间。跑步或是车上的通勤时间,甚至随意有两小时要打发,眼睛和手都忙着只有头脑空闲的时候,60dB都有“话”可说。其背后的媒体资源从BBC、彭博社、纽约时报到扣扣熊深夜秀等各种“体质”都有,在60dB发布之初,其库存就达到了200多万条内容。
为了将陪伴进行到底,60dB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手机端。短短一年时间内,除了iOS系统,它拓展了网页版、离线版;今年1月,成功入驻亚马逊的智能音响Alexa,抢占前排家居平台位置;6月,60dB还登陆了安卓Auto和苹果CarPlay的车载系统,成功实现进一步的音频场景扩增。
紧急制动?
音频产品的初心与未来
就在60dB逐渐收割用户芳心,大踏步超前迈进的时候,上个月团队在线上发布一份声明《Good night, and good news》,表示即将关闭60dB服务,工作人员将转移至谷歌旗下。
60dB网站首页的“告别”页面
猝不及防的这场收购,背后的故事依然令人好奇,是为了借力巨头拼搏音频行业的下半场还是另有打算?许多新问题也在这个关头一个个冒出来:
60dB创立时的雄心——重塑数字时代的音频——仿佛依然热血沸腾,这颗初心又将如何安放?
它手握的80多家媒体资源以及与之构建的合作关系在新东家的屋檐下还会有新的篇章书写吗?
60dB反馈用户数据推动内容生产、为广告商衡量效益以及接纳除广告外的商业模式等生态理念,在新的平台下还会进一步得以实现吗?
甚至是谷歌的这次收购行动,是否意味着会将战略目光朝播客产业投射?以及播客的未来,究竟会经历几番风云?一连串儿的念头都急需得到一个解答……
悬念揭晓!
创始人即将现身说法
60dB三位创始人之一的John Ciancutti,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研究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和自适应系统领域。在投身音频行业之前,他在视频巨头Netflix旗下工作了12年,是最初建设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软件工程师之一,也是日后专门负责Netflix个性化推荐的总监,他让Netflix因拥有全球最先进之一的个性化推荐系统而闻名。
也正是在Netflix所呆的这12年,让John Ciancutti既对媒体的数字化分发了然于心,也拥有了前瞻性的视角,看到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力度。随后在Facebook担任工程主管的一年经验让John意识到,推送资讯依照个人关心程度的优先级顺序同样适用于音频产品。在创立60dB的过程中,Netflix式的个性化推荐经验与Facebook的双重体验也都在影响着John对这家新兴媒体平台的定位,定义其运作逻辑。
John Ciancutti在个人日志中清晰地勾勒出,最为理想地满足日常接受资讯需求的音频产品的模样:
多元化:用户想接受的资讯应该汇集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按需提供:按日常时间表发挥效用,陪伴闲暇时间。
可自定义:用户能够关注自己关心的话题,并在有相关更新时收到自动通知。
深度个性化:一种相关发现保持平衡的推送。
无处不在:任何时间、地点用户的“耳朵”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社交属性:能与关心的人分享喜欢的内容。
在60dB初具这一理想模样之后,其纳入谷歌的转向所留下的疑问,以及有关个性化推荐、人工智能、播客产业等问题,在2017腾讯媒体+峰会上,John Ciancutti将亲临现场,加入这场媒体与技术的盛宴,分享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