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明灯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  11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痛心!一电梯突然冲顶,业主当场身亡 ·  21 小时前  
江南晚报  ·  客运版S2线,即将开通!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这座省会城市,增速为何垫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明灯

三报简编-20241204晚

孔明灯  · 公众号  ·  · 2024-12-04 22:16

正文

新闻驱动:

1. 融通中证诚通央企 ESGETF 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截至 12 2 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位列该基金第一大持有人,持有 4 亿元。

2. 兴证全球基金拟认购旗下中证 A500 指数增强基金不低于 3000 万元,持有不低于 1 年。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人累计自购股票型基金 28.35 亿元。


行业驱动



题材驱动:
  1. 1.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国家疾控局发文指导防控。近日,全国多地发生诺如病毒群体感染事件。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已进入发病高峰期。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介绍,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在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做好本单位预防性消毒工作。 A 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 康华生物 (300841) RR 鲁抗医药 (600789) RR 等。

  2. 2. 中国加速培育原子级制造产业,推动制造业革命。据悉, 2024 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期间,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宣布,中国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原子级制造产业。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旨在引领制造业的未来方向。原子级制造是具有前沿性、挑战性和高价值的研究方向,它代表制造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原子级制造的技术突破将极大影响产业结构。原子级制造技术的制造精度更高,可形成新质生产力,解决传统制造业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原子级制造技术可制备原子级芯片、先进陀螺、超敏探测器、核靶球等,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量子科技、半导体制造、核能、医药、超精密仪器等各个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行业公司中, 微导纳米 (688147) RR 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微纳装备制造商。公司是初步掌握原子级制造技术的企业,在原子层沉积( ALD )领域具有先发技术优势; 德尔未来 (002631) RR 控股子公司烯成石墨烯有二硫化钼制备设备的技术储备,二硫化钼( MoS2 )作为一种二维半导体材料,其制备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到原子级别,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 3. 氢能产业再传利好,广州政府发布若干扶持措施。广州市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到,支持加氢站建设。市级财政对建成并投入使用,且日加氢能力 500 公斤及以上加氢站给予建设补贴。其中,属于油(气)氢合建站、制氢加氢一体化综合能源站的,每站补贴 100 万元;属于其余固定式加氢站的,每站补贴 50 万元。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加氢站建设给予补贴,省、市、区各级财政补贴合计不超过 500 万元 / 站,且不超过加氢站固定资产投资 50% 。 另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发布国家级氢能产业支持政策 20 余项,涵盖了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示范推广、设备更新等多个领域,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截至 2024 11 月,我国已累计规划建设绿氢项目超 400 个,对应电解槽需求达到 72 吉瓦,合计规划绿氢产能突破 800 万吨 / 年。我国已初步形成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的氢能产业体系,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氢能应用场景,从氢冶金、电力调峰、储能、氢燃料电池到建筑应用,有望成为年产值超过万亿元的新赛道。业内表示, 2024 年是氢能行业准备年,在政策推广、示范效应和产业降本三重驱动下,明年将迎放量,带动产业迈向商业化。上市公司,可关注: 厚普股份 (300471) RR 自主研发的多项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率先打破了国际垄断,公司加氢站成套设备被列入《 2020 年四川省名优产品目录》; 蜀道装备 (300540) 在氢液化、加氢站设备、氢制取、液化储运等方面已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基于控股股东方的应用场景,牵头负责完成了 蜀道集团 “氢能产业实施方案”的编制,规划布局氢能产业链“制、储、加、用”等环节装备制造的技术研发; 雄韬股份 (002733) RR 已在氢能产业链上实现制氢、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整车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卡位布局。

  4. 4. 海南卫星超级工厂将封顶,亚洲最大产能引关注。据悉,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卫星超级工厂及星箭产业园配套项目建设进行顺利,卫星超级工厂预计今年年底封顶,并于 2025 6 月正式投产。卫星超级工厂及星箭产业园采用“ 1+1+8 ”架构,由一个卫星超级工厂、一个试验检测中心和八个核心单机研制中心组成。其中,卫星超级工厂建筑面积达 6 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在建的最大卫星超级工厂。投产后该厂的日产能将达到 3 颗卫星,成为亚洲最大的卫星生产设施。此外,海南卫星超级工厂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出厂即发射”。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大力支持航天产业的发展,文昌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已成为发展航天产业的核心区域。目前,海南依托商业航天发射场,不断加快文昌国际航天城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民建商用的航天产业园,正逐步建立商业航天发射标准体系和制度规范,推动形成商业航天常态化发射能力,加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等商业航天领域产业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加速聚集海南文昌。上市公司, 思科瑞 (688053) RR 已在海南注册公司,将为文昌卫星超级工厂的年产“百箭千星”计划,提供一站式卫星可靠性检测技术服务,深度参与文昌航天产业的布局; 九丰能源 (605090) RR 正在海南文昌投建的商发特气项目为服务于商业航天领域唯一的特燃特气配套项目。

  5. 5. 管理层积极培育新增长引擎,低空装备放量值得期待。 12 3 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 2024 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工信部将着力促进装备制造业稳定增长,谋划新一轮装备制造业稳增长政策,推动出台增量措施,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装备等新增长引擎。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统计,中国已有 20 多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争相布局低空经济,希望依托新技术拓展新市场。近期,低空经济和 eVTOL 行业迎来了诸多积极信号,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业务部、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在 2024 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将在六个城市开展 eVTOL 试点。而国现有的通信、导航和监控( CNS )基础设施仅能满足对高空飞行器的管理需求,随着 eVTOL 产业的发展,目前的系统无法满足 eVTOL 物流、载人交通等新低空应用 CNS 的需求,低空基建有望加码,空管系统有望先行落地。此外,据 11 27 日发布的《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预计,到 2030 年,我国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 市场保有量有望突破 10 万架。报告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之后,我国主要大城市的空中交通网络和地面飞行服务设施将基本建成, eVTOL 也将陆续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低空装备有望加速发展,可关注 商络电子 (300975) RR 深城交 (301091) RR 华测导航 (300627) RR 等空管系统及航空器产业链个股。

  6. 6. 马斯克再挺纯视觉方案 , 车载光学再引关注。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近期再次公开批评激光雷达,称其为“错误的解决方案”,并重申了其一贯的观点:在复杂的道路驾驶环境中,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坚持以纯视觉为核心的感知系统,甚至已在旗下所有车型中取消了毫米波雷达,选择完全依赖摄像头与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自动驾驶。随着特斯拉 FSD 入华的消息越来越清晰可闻。大家关于谁是中国智驾第一梯队的讨论也愈发激烈。早在 2024 1 月,特斯拉推出 FSD12Beta ,成为全球首个“端到端”神经网络量产上车企业。而基于此,引发的“鲶鱼效应”,让不少车企们开始摩拳擦掌。目前国内一些厂家也开始逐渐弱化甚至舍弃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感知方案。例如,小鹏和极越等品牌已在其车型中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纯视觉方案是有不少的先天优势,首先成本更加可控了,而且在后期迭代成长速度上更快,天花板也会更高。另外,相比激光雷达,图像中蕴藏的信息量更丰富,而基于高精地图 + 激光雷达的智驾方案,距离“好用”还有一定的差距。上市公司, 1 欧菲光 (002456) RR 全面布局车载摄像头、车载镜头、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等产品线,并综合先进传感器和域控制器推出环视系统、自动泊车、行泊一体域控系统解决方案,为实现智能汽车更高阶段的自动驾驶提供助力。 2 联创电子 (002036) RR 长期深耕车载光学领域,通过多年深耕积累的行业优势,将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公司已具备 17M 及以上车载镜头能力。 3 中科创达 (300496) RR 拥有智能汽车全栈视觉技术和产品方案 , 可以实现全场景视觉感知。比如 , 从车外世界到车内环境全方位进行视觉感知,集合全景环视、自动泊车、电子后视镜与舱内驾驶员状态监控,共同守护用户出行安全。

  7. 7. Meta 计划增加核能发电容量,以支持 AI 和环保目标。据媒体报道, Meta 当地时间周二宣布,正在寻求核能开发商提交提案,以支持其人工智能和环境目标,成为最新一家关注核能的科技巨头。随着电力需求的预计激增,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开始关注原子能的潜力。 Meta 表示,计划自 2030 年代初期起,在美国增加 1 4 吉瓦的核能发电容量,相比之下,美国标准核电厂的发电能力大约为 1 吉瓦。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激增, Meta 的这一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据高盛估算,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在 2023 2030 年间增长三倍,届时将需要约 47 吉瓦的新发电能力来支撑。 Meta 的这一计划也与全球能源趋势相契合。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关注核能的潜力,将其视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行业公司中, 江苏神通 (002438) RR 全面参与我国核电工程的核电阀门供应,目前正在履约的在建核电工程主要包括防城港 3-4 号机组、国核示范堆 1-2 号机组、快堆 1 号机组、漳州 1-2 号机组、太平岭 1-2 号机组等; 景业智能 (688290) RR 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核工业系列机器人、核工业智能装备等。

  8. 8. 英伟达将与亚马逊携手,展示机器人等领域技术突破。 12 4 日,英伟达宣布,为了扩展开发者和企业在云端的可能性,公司和亚马逊云科技本周将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亚马逊云科技 re:Invent ”上齐聚一堂。亚马逊云科技 re:Invent 是面向全球云计算社区的大会,包含主题演讲和 2000 多场技术会议。本届大会上的发布亮点包括 NVIDIADGXCloud 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的可用性,以及增强的 A1 、量子计算和各种机器人工具。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全球科技角逐的新赛道。特斯拉日前发布了 Optimus 灵活手视频,能够完成空中抓取网球动作,手掌有 22 个自由度,手腕前臂上有 3 个自由度。研究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可分为执行层、感知层和控制层。其中执行层和感知层对精密减速器和力传感器具有大量需求。若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到 10 万套,约能提供 11.2 亿元谐波减速器、 1.6 亿元行星减速器和 40 亿元的力传感器市场增量。 兆威机电 (003021) RR 在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发布了手指集成驱动的高可靠灵巧手 ; 绿的谐波 (688017) RR 是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谐波减速器企业。

  9. 9. 上海印发 5G-A 升级行动计划, 5G-A 将迎来加速普及。据报道,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上海市 5G-A 应用赋能“海上扬帆”升级行动计划( 2024 2026 年)》(以下简称“计划”),目标到 2026 年上海 5G 个人用户普及率超 90% 5G-A 用户达到 500 万户, 5G 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 90% ,大中型工业企业 5G 应用渗透率达 50% ,建设不少于 200 5G 工厂。届时,上海将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 5G 规模化应用, 5G-A 加速普及,与 AI 深度融合,应用赋能水平持续升级。 5G-A 5G 6G 发展的关键阶段,相较于 5G ,其具备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等特点。通过引入通感一体、通算智一体、空天地一体等技术,同时扩展 5G 能力边界,将焕新数字生活,助力产业数智升级。华为余承东此前表示,今年是 5.5G 商用元年,带来更高带宽,更低时延。下行速率提升 10 倍达到 10Gbps ,上行速率提升至 1Gbps ,联接数达到 1000 亿。随着 5.5G 的商用时代加速到来,产业链公司望迎来发展机遇。 广脉科技 (838924) 公司为通信运营商提供 5G-A 网络建设,公司 ICT 行业应用业务中包含华为相关数通及能源设备的集成,公司 5G 新基建业务中包含对华为 5G 以及 5G-A 主设备的安装、测试、优化等工作。 武汉凡谷 (002194) RR 公司对应的产品(如多频多通道滤波器)具备 5.5G 技术,现阶段有相关的产品应用到客户的 5.5G 系统。

  10. 10. 中国电信发布全国比特数最多超导量子计算机,这家公司联合研发出超导量子计算机。据媒体报道,中国电信旗下中电信量子集团在 2024 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发布“天衍 -504 ”——全国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以及“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最新进展。 2023 11 月,中国电信发布“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号称是“全球首个具备量子优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台”,通过“天翼云”超算算力和 176 个超导量子比特算力的融合,为各类用户提供量子计算服务。自 2023 11 月数字生态大会发布以来,已有来自海内外 50 多个国家、超 1200 万访问量,实验任务数超过 60 万个。海外算力巨头已率先布局量子计算,英伟达或将利用其先进的加速计算技术,与谷歌的量子 AI 团队合作引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新的量子算法,进而推动量子计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量子计算有望广泛普及到各行各业,包括金融分析、医疗研究等领域,有望带动包括基础光电元器件、量子通信核心元器件、量子通信传输干线、量子系统平台、以及应用层的量子科技全产业链发展。 国盾量子 (688027) RR 上线了国际首个在超导量子路线上具备量子计算优越性潜力的云平台,并协助中电信量子实现“天翼云”超算能力和 176 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能力的融合,助力量子计算软硬件发展及生态建设。 科大国创 (300520) RR 投资的国仪量子是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提供以增强型量子传感器为代表的核心关键器件、用于分析测试的科学仪器装备、赋能行业应用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

  11. 11. 多种成果世界一流,我国量子科技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据报道, 2024 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近日召开。从会上了解到,我国量子科技取得多项重大创新。量子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和量子创新通信联合体重大产业成果相继发布,包括量子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天元”量子模拟器、量子通信在通话、云、网、平台等方面的融合创新等。点评:近年来,我国量子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带动量子产业快速发展,驶上快车道。最新数据显示, 2023 年全球量子信息投资规模达到 386 亿美元,而中国投资总额达 150 亿美元。今年全国两会,量子技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当前,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加速迭代,量子产业初具雏形。有报告指出,量子技术正在加速落地,未来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美元级别。 中国长城 (000066) RR 联合知名高校成立量子实验室,主要开展基于光量子和拓扑超导量子计算的基础科研,量子软件及控制系统研究,以及量子芯片加工制备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国民技术 (300077) RR 在量子密码技术方面有相关的研究项目。

  12. 12. 华为将召开数字能源旗舰峰会,宣布液冷超充新进展。 2024 华为中国数字能源旗舰峰会将于 12 6 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会议期间将探讨共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共赢超充新纪元时代机遇,并举行“新疆交旅融合全液冷超充一张网”发布仪式。中信证券研究所认为,随着新能源车型的最大标称续航不断提升,补能速度已成为解决里程焦虑的主要矛盾,公共超充桩处于关键发展期。华为推出的全液冷超充桩具备底层支撑及高性能优势,预计到 2024 年底,设备总体市场空间超 600 亿元可关注影响充电模块关键性能的 SiC 功率器件 : 以及相对传统枪线价值量提升的液冷枪线等环节。 永贵电器 (300351) RR 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技术能满足电压 1000V ,电流 600A 的大功率要求 ; 瑞可达 (688800) RR 生产的液冷超充充电枪可实现在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

  13. 13. 支付创新体验, UWB 技术融入公共交通支付场景。交通领域堪称小额支付创新的最佳试验田,交通卡、 NFC 手机、二维码、刷脸等等支付方式,都可在交通场景里找到各自的身影。据报道,近日,深圳云巴一号线全国首发试点上线了“深圳通 UWB 无感支付过闸方案”,这也是全国首例将 UWB Ultra-Wideband ,超宽带)技术融入公共交通支付场景的方案。乘客在通过闸机检票口时,无需停下来伸手刷手机交通卡,闸机会自动检测并识别到手机交通卡,并自动完成支付。点评: UWB 无感支付解放了乘客的双手和手机,即乘客过闸时不需中断手机正处理的事情,进而缩短乘客过闸时间。未来, UWB 技术将与蓝牙、 Wi-Fi 形成优势互补,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无线连接需求。三星、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的争相介入, UWB 技术未来或将在智能家居技术、增强现实、移动支付、无钥匙进入汽车甚至室内导航中广泛应用,行业生态将得到快速发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浩云科技 (300448) 目前具有 UWB 相关算法、模组、标签、基站和多行业解决方案的自主知识产权。 中海达 (300177) RR 公司参股公司联睿电子提供基于 UWB 超宽带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已应用在手机防盗、物流仓储、轨道交通、监狱管理、智能零售等多个领域。

  14. 14. 多家平台冰雪游产品销量火爆,产业链有望受益。近期,各大雪场陆续“开板”,冰雪游产品的销量开始激增,折射出冰雪经济的旺盛势头。携程平台上的滑雪跟团和自由行打包线路产品预订量,从 11 月中旬以来环比翻倍增长;去哪儿网的数据显示, 11 月以来,全国冰雪相关景区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三成;美团的数据也表明,滑雪、滑冰等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一倍多。其中,哈尔滨位居冬季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首位。据统计, 2023 2024 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 3.85 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50% ,哈尔滨赏冰、吉林玩雪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热门配置。今年旅游业的“冰雪季”比往年来得更迟,但消费者对冰雪旅游的热情不减,相关旅游商品的预订规模已大幅超越去年同期。此外, 2025 年亚冬会的临近或将带动新一轮赛事经济热潮,产业链有望受益,建议关注 长白山 (603099) RR 雪人股份 (002639) RR 等。

  15. 15. 富时中国 A50 指数将于 12 20 日收盘后实施季度调整,纳入 北方华创 RR ,剔除 华能水电 RR


公司驱动:
  1. 1. 合锻智能 (603011) RR 12 4 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称,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国际可控核聚变加速推进,中国可控聚变发展进入新时期。公司核聚变业务主要致力于解决聚变堆复杂部件的研发制造,已经参与了聚变堆、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预研工作。公司拓展该业务是以期未来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拓宽公司的业务赛道,提升盈利能力,为股东带来更多的回报。

  2. 2. 曼恩斯特 (301325) RR 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凭借定制化涂布模头、高精密注射泵及智能工艺控制等关键性自研技术,公司钙钛矿产品订单涵盖 GW 、中试以及实验型的单结、叠层涂布系统,其中 GW 级钙钛矿涂布系统(涂宽 2.4 米)在国内竞争优势显著,能够更好帮助客户推进超大面积钙钛矿组件的商业化进程,现已拥有多台订单。公司今年在泛半导体板块的整体发展趋势向好,订单均有持续增加,所覆盖领域包含钙钛矿、有机光伏、面板显示以及柔性折叠屏等。今年,公司为国内外多家企业提供了干法电极的测试实验,并在混合设备、双螺杆挤出设备、多辊成膜设备等多款核心产品均有订单贡献。

  3. 3. 逸飞激光 (688646) RR 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大圆柱电芯装备订单同比大幅增加,其中, 46 系设备订单增速显著,此外,公司各个系列的大圆柱电芯装配线已实现批量交付。截至今年 9 月份,特斯拉公告 4680 电池累计量产已突破 1 亿颗,其在规模化生产和制造工艺优化方面有较大进展,有望迎来规模化装车与应用。在特斯拉等企业的带动下, 46 系电池量产或将进一步加速。

  4. 4. 奥来德 (688378) RR 表示,公司在 OLED 线性发源设备领域具有领先技术优势, 6 代蒸发源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诸多性能指标领跑市场。公司已完成 8.6 代线性蒸发源设备样机制作,正在有序进行测试及市场推广。随着高世代产线基板面积的扩大以及 OLED 技术在中大尺寸终端场景的渗透, OLED 材料、蒸发源设备用量都将有所增长,公司业务有望充分受益。

  5. 5. 路维光电 (688401) RR 表示,公司已实现 180nm 制程节点半导体掩膜版量产和 150nm 制程节点产品内部试样测试,产品供应多家下游客户,包括国内某些领先芯片公司及其配套供应商等。江苏路芯会在今年年底开始陆续搬入设备,其目标客户将按照制程节点不断覆盖,包括知名的芯片厂、封装厂以及相关配套厂,计划在 202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