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专注大趋势,不负好时代。
一
周四晚上,我说已经不炒股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反响主要有两类。大部分老朋友都表示祝贺,说奶爸终于修行圆满悟道了;小部分新朋友表示诧异,我擦竟然在看一个不炒股的人每天说如何炒股。
不过我觉得,我还是有资格和大家分享一些炒股心得的。毕竟,我在股票和期货上都曾经稳定盈利多年,现在只玩指数ETF也赚得不错。同时,目前还负责着10位数资金的交易风控。算是,赚过一些钱也见过一些钱的吧。
我不炒股原因比较简单。以前自己辛辛苦苦操作,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年化收益也就15%左右,而炒股这行当是有天花板的,多年下来年化收益能超过20%基本属于一流高手(超过25%属于顶级高手)。我又不是什么天才,一直在人堆里只能取得中上成绩,再进步已经很难。
既然进步很难,不如选择退步。就简单点玩指数ETF,按照A股尿性,预期年化收益也有大约10%,但可以腾出来大把精力,另外做很多事情--整个人的综合效能,是提升的。
这是我,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的一种方式。
交易做得时间长了以后,就不再追求“最优”,而是“不那么差”,或者说,学会弯腰捡钱以后,就不再喜欢辛苦赚钱。
在此也顺便说一句,不少朋友无论是自己炒股还是基金理财,预期都很高(可能是近两年市场比较好惯的,因为人们更容易受“近因”影响)。这样其实不太好。因为,长期获取一份稳定收益非常难。我们都是普通人,心太高,在交易生涯里迟早要吃亏的。
二
我敢说在股市可以弯腰捡钱,是因为看到了大趋势。
第一,这周五,上证50指数报收3498.66点,时隔五年半后,成功超越2015年大牛市的巅峰3494.82点。
有些朋友,总担心股市要崩,但行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又将旗帜插上一个重要高地。
每一段大行情开启,都是以超越历史性重要高点为标记的。所以,完全可以对A股中期和长期的未来有信心一点。
第二,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募基金规模超过18万亿元。私募基金据说,规模也有15万亿元。公募和私募投资的方向,并不完全是股票,还有债券等。不过本周末,证监会领导表示,与去年初相比,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了69%。
说明有很多钱确实来到股市了,有很多人确实注意股市了。如果钱是水,指数是船,那么“水涨船高”是顺理成章的。这么明显的趋势,不要视而不见。
第三,就是近两年,监管层搞了很多改革开放的举措。历史实践证明,只要是真的改革开放,基本都能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对于股市而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直接表现就是,上涨。
真要看到新气象。这次几大指数的样本股(成分股)调整,其中上证50指数调出调进的几个股票让我愣了一下。交通银行、中国重工这样传统的大家伙,开始慢慢被海天味业、恒生电子、兆易创新等这些我们印象中的小股票替代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因此,不用急,几个指数会轮番上攻的,感觉都有份。
三
有人希望奶爸不要老是讲得“格局”那么大,动不动就是长期、指数,能不能也说说中期、行业?
中期的话,目前大家认知比较一致的是经济复苏和放水减少。所以,最近有色、化工等“顺周期”,还有银行股表现相对比较好。周五,平时几乎不波动的工商银行,都拉出一根6%的长阳。
我擅长看图说话,其实就是高位股涨多了,低位股补涨。然后持续性到底好不好,吃不准。至少目前来看,趋势相对不错,有持续性也正常,没持续性也正常。
这TM不是废话么?我觉得不是。既然市场趋势还可以,银行吃不准就搞券商,“顺周期”吃不准就搞指数ETF,愿意博的就全部都搞。券商的走势图画得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