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国际眼科学和视觉科学转化与创新论坛(Vision Innovation & Translation Summit)于2019年3月23日十九届COOC期间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首秀。论坛汇聚了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德国、中国等20余名海内外的顶级眼科专家、眼科医生及视光医生、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各级科研转化管理人员、 企业研发及医学发展人员、关注眼科相关产业的投资人员、相关投资媒体等数百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和讨论眼科创新转化的战略蓝图。
前期多家眼科专业媒体已经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睿盟希团队总结论坛三大看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赵家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三位国内知名眼科专家均提出科技创新转化在眼科中的重要意义。孙教授表示:中国的SCI论文发表情况已经仅次于美国,达到全球第二,但研究成果转化率却非常低。 中国医师学者对于基础研究的认识还停留在‘发文章、评职称’的层面上,尚未完整形成‘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临床’的意识。所以推动眼科与视觉科学领域的科技成果创新工作迫在眉睫。
睿盟希资本代表戴伟伟先生与王溯先生分别从行业角度详细分析了全球眼科及视觉科学的市场表现、投资趋势。参天制药圆桌论坛上,参天的风险投资基金副董事兼负责人 Frank L. Chen携手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王宁利教授、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刘祖国教授、爱尔眼科张咏梅女士、睿盟希CEO刘欲晓女士,从各自领域角度,共同探析了眼科投资的路径。全球眼科和视光市场总规模超过1600亿美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智能视屏终端的普及,眼病疾病负担的增加,该市场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眼科包括角膜、视网膜、白内障、青光眼、给药平台、视光等近百个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未来通过基因、人工智能、分子生物、纳米技术等最新科技,存在着巨大的创新潜力。
新加坡眼科中心Donald Tan教授分享了角膜移植领域的创新转化探索的成功案例,通过混合DMEK术解决了目前角膜移植手术的对细胞损伤大、手术操作难度高的临床痛点。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眼科学教授Malik Y. Kahook是60余项眼科专利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医生,他介绍了眼科医生如何成功建立临床-转化-研发的工作模式。
以色列的Sylvia Luria介绍了以色列大学和医院如何扮演临床转化的重要角色,她参与了40多家生物医药创业公司的建立,在种子阶段筹资超过2.6亿美元。
德国海德堡大学的Gerd Auffarth教授,也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名眼科医生连续3年获得者,他介绍了KOL(key opinion leader)在新创公司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的方晓芹博士不仅拥有生物医药行业的渊博技术知识,还具备医疗技术初创公司孵化及资产分拆的最新经验。她成立并主管SNEC眼科技术孵化器。她在大会上介绍了SERI眼科从临床到实验创新,再回归临床的成功案例。
Ori Choshen是以色列VLX Ventures的首席执行官,他介绍了VLX Ven- tures运营以色列政府支持的技术孵化器,启动和培育创新型公司的经验。
国内眼科专家的分享同样也引领着参会者对相关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我国青光眼专家王宁利教授分享了青光眼手术研发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目前临床设备技术研发的难点。我国眼表病专家刘祖国教授以自己带领团队研发创新药物的成功经验,带我们了解临床药物研发体系。
会议最大亮点是“爱尔-睿盟希视觉科学孵化器”的启动仪式,孵化器由8位海内外顶级专家启动,包括: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陈邦董事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李力总裁、德国海德堡大学眼科教授、全球Top 100最具影响力眼科人物榜单中位列全球第二的眼科医生Gerd Auffarth,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眼科学教授Malik Y. Kahook、新加坡眼科研究中心 Danny Belkin 博士 、以色列VLX Ventures的首席执行官 Ori Choshen 。
睿盟希CEO刘欲晓女士表示:“该孵化器将联合全球三大洲,包括美国、以色列、新加坡、德国等多个国家的顶级科研技术和运营团队,以开放、共享为指导原则,共同创建视觉科学的孵化平台。申请项目一旦入选进入孵化器,会获得眼科及视觉科学这个细分领域的全球范围内的精准资源及服务。孵化器会从种子资金、专利、设计、动物临床、专家资源以及初创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使科学家能够更专注于科研本身,从而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孵化器的运作完全遵循国际先进经验,以市场化形式运行,服务于入孵项目,真正实现创新无国界,医疗无国界!”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指出:“本着开放的生态,我们积极鼓励全球尤其是中国的视觉科学领域的医生、科研从业人员把他们的科研想法交给孵化器,得以有机会实现研究结果向临床的推进和转化。临床转化与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会非常艰苦,需要高度共识。此次与睿盟希及其他国际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启动这个孵化计划,尽管只是开始,我们期待这个孵化器能够以更加贯通的方式去整合资源,激发国内医生、学者的转化与创新热情。让我们的高影响力因子的论文、发现能够回馈临床,并最终惠及中国的眼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