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核集团
邀您观核新闻 帮您聚核热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咔嚓~祖国需要我! ·  昨天  
中核集团  ·  乡村振兴看中核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核集团

【穹顶吊装】国资小新: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新闻发布会实录

中核集团  · 公众号  ·  · 2017-05-24 20:30

正文

李桃 胡钢|影

        举世瞩目的“华龙一号”核电站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将于5月25日、26日择机完成穹顶吊装!这是全球唯一按计划进度建设的第三代压水堆。5月24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宣布:穹顶吊装标志着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从土建施工阶段即将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


        俞培根表示:“这次我们用实际行动交上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优秀答卷: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国内外4台示范工程进展有序,各关键工程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是全球唯一按照计划进度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工程,我们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


         “华龙一号”是国家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成果,以此为开端,中国三代核电技术的型谱化,也将能为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2015年5月和8月,华龙一号国内外示范工程分别开工建设,标志着华龙一号作为国家自主化三代核电技术和“走出去”战略的主力机型正式落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自2015年5月7日开工以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设计、设备制造和建安施工等各项工作按照进度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汽轮发电机组等长周期关键设备制造进展满足进度计划要求,环吊已到场并组装、吊装就位。截至目前,福清5号机组核岛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常规岛主厂房浇筑第一罐混凝土、联合泵房筏基浇筑、反应堆厂房内筒体混凝土施工开始、核岛安装开始等工程里程碑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2017年5月3日,反应堆厂房内部结构施工全部完成;5月7日环吊电气梁吊装就位;5月26日将实现穹顶吊装。

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穹顶吊装现场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大批合作项目陆续启动,有的已经落地生根,其中就有“华龙一号”海外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两台核电机组的落地建设。华龙一号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新名片。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阿根廷第四座和第五座核电站的总合同,根据约定,双方将在2018年开工建设一台70万千瓦重水堆核电机组,在2020年开工建设一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机组。至此中核集团出口海外核电机组增加至8台。据了解,目前,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英国、埃及、巴西、沙特、阿尔及利亚、苏丹、加纳、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主持。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中国核能电力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桦,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等回答了华龙“出海”、华龙融合以及我国在建核电项目进展等热点话题。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科技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路透社、彭博社等国外媒体共40余家国内外媒体参加此次发布。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顶吊装新闻发布会

实录


  • 毛一翔:

            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顶吊装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此次发布会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核集团联合主办,我是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

            作为我国核工业自主创新的成果,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已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福清核电5号机组穹顶即将吊装,标志着“华龙一号”的工业建设又有了一个里程碑似的进展。

            今天这次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内外各类媒体朋友来参加,他们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日报、中国能源报、证券日报、财经杂志、人民杂志、第一财经、人民网、中国网、新浪网以及彭博社和路透社等40多家媒体,欢迎大家的到来。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中核集团的领导嘉宾有: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俞培根,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桦,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潘建明,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

            下面我们开始进行今天下午发布会的主要内容。首先请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俞培根先生介绍“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最新进展情况。


  • 俞培根: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国资委新闻发布厅向大家通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进展很顺利,现场已经准备就绪,将在明天或者后天进行穹顶吊装。大家知道,“华龙一号”是国家自主创新、继承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成果,是中核集团在我国几十年核电建设运营成熟经验基础上,汲取世界先进世界的理念、合作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

            一直以来,中核集团致力于发展先进的安全核能技术,不断地提高本质安全度,自我国第一座自主建造的秦山核电站之后,中核集团先后掌握了10万、30万、60万、100万千瓦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研发建设使我国成为了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跻身先进核电技术行列,也是中国从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此为开端,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型谱化,已经能为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是核工业自主创新阶段性的总结会,向关心华龙成长的各位介绍一下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中核集团“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情况。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创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从2014年8月,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了国家能源局、国家安全局审查之后,到2015年5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开工,再到这两天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实现穹顶吊装,即将实现主体工程从土建转向全面安装阶段,就像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今天即将加冠行“成人礼”,在座各位也见证了“华龙一号”成长过程当中的每个重要时刻,也经过你们的报道,让“华龙一号”家喻户晓,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计划工期是62个月。目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自2015年5月7号正式开工以来,实际设备制造和建安施工等各项工程均按照进度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关键设备比如反应堆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汽轮发电机组等制造周期长的设备,目前进展都满足工程进度计划要求。截止目前,各个工程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任何进展备受各界关注,特别是2015年6月15号李克强总理曾在视察“华龙一号”研发单位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的时候表示,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要用最高标准、最优质量、最好的性价比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古人云,“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新。”如今“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穹顶吊装在即,如同加冠成人礼,承载着核工业人梦想的“华龙一号”,正在一步一步扎实地从理念到蓝图、从方案到实践,向总理、向国家交上我国自主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优秀答卷。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国内外四台示范工程进展有序,各关键工程节点均按期或提前实现,是全球唯一按照计划进度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工程,我们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

            第一,“华龙一号”追求最高安全标准。中核集团近千人的“华龙一号”研发团队,还有国内75家高校、科研机构、设备厂家、国外14家组织、机构和大学参与,在计算分析软件,反应堆堆芯设计、燃料技术、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等方面,“华龙一号”全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华龙一号”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了众多先进技术特征,满足了我国最新核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在安全、经济和性能指标上也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三代核电用户需求。“华龙一号”采用渐进式的技术路线,逐步改进持续优化的方针,不断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水准,为此,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根据经验反馈和需求,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未来会有更新的华龙型号。

            第二,“华龙一号”追求工程最优的建设质量。中核集团通过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工程建设体系,在项目总体目标、组织体系、人员配置、协调机制、计划管理、风险识别和防控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完善项目管理和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为后续“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参考依据。需要特别介绍的是,在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的同时,中核集团充分利用实践信息平台和“互联网+”高效便捷的特点,将示范工程首台机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汇总形成实践领域的大数据,不仅和设备制造方、工程建设方沟通反馈,还传递给了后续的核电项目,为“华龙一号”核电项目标准化设计、批量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华龙一号”追求设备中国制造。中核集团一直以来大力支持核电设备的自主化、国产化,在满足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持续为设备的国产化创造条件,提供研发技术支持,创造产研合作平台,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力水平。“华龙一号”的设备共计有6万多个台套,生产、设备、组装涉及上海、四川等28个省市,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了项目的研制和建设。“华龙一号”的装备国产化率可以达到85%以上,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代表着我国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保证了“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与经济性。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大批合作项目陆续启动,有的已经落地生根,其中就有我们的“华龙一号”海外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两台核电机组的落地建设,“华龙一号”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新名片。目前中核集团已经与阿根廷、英国、埃及、巴西、沙特、阿尔及利亚、苏丹、加拿大、马来西亚等近20多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期间,我们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王寿君先生,与阿根廷核电公司总裁塞默洛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关于阿根廷第4座和第5座的核电站的总合同,根据双方的约定,中核集团将和阿根廷核电公司将在2018年开工建设一台70万千瓦的重水堆核电机组,在2020年开工建设一台百万千瓦级的“华龙一号”压水堆核电机组,这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共同繁荣的具体举措。至此,中核集团出口海外的核电机组增加到了8台。

            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的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也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中核集团“一带一路”的布局正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正在商谈核电以及铀资源、核燃料、核技术应用等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合作。据了解,全世界有超过70多个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30年计划新建机组超过200台。这是我们参照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一些数据。

            按照目前我们在国际上已经出口的核电机组来看,每一代核电机组可直接带动的产值大概是300亿人民币左右,相当于30万辆汽车的价值。如果考虑到核燃料运营、维修、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以60年来计算,单台核电机组全寿期可以直接带动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产值。

            中核集团有能力、有实力承诺,将向世界各国提供安全清洁、客户满意的本土化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带动当地核能发展,促进当地环境保护和人员就业,共同造福两国人民。

            第一,中核集团“走出去”是有底气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核工业企业中真正走出去、在海外有实际核电工程的就是中核集团。我们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的条件与国际影响力,中核集团已掌握了世界主要堆型核电站的建造、运营和维护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核电品牌,大堆就是“华龙一号”,小堆叫“玲珑一号”。中核集团的“双龙出海”迎来了多个国家的合作意向。

            第二,自1989年开拓海外市场以来,我们通过出口积累了大量的海外工程管理经验。

            第三,中核集团拥有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和体系,有铀资源、核燃料、核环保工程的国际合作开发,这为海外开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在建造方面,30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间断过核电工程建设的国家,具备核电连续建设的经验,目前具有建造40个堆的能力,我们“走出去”建造能力是没有问题。可以说和早期相比,我们的技术、经验、影响力都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是我们的底气。另一方面,中核集团践行“一带一路”已经有布局了,作为我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中核集团已成功的向7个国家出口过6台核电机组、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

            目前中核集团正在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倡议,巴基斯坦核电项目建设顺利,阿根廷核电项目落地在即。与美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探讨核燃料的合作;天然铀海外并购以及国际贸易稳步实施;参与法国核工业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大批核电及产业链合作积极推进。集团海外的开发网络也日趋完善,逐步实现从单个项目合作向产业和战略合作的重要转变。同时,中核集团还在国际各种场合大力推荐自己的核电技术与雄厚的产业实力,为与更多国家的核电合作争取新的机会。在世界老牌核电强国都积极推进各自核电技术“出海”的形势下,中核集团也正在向全世界展现出自身的核工业全产业链的实力。

            梦想的力量让人披荆斩棘,我们心底的核电强国梦从未忘却。60年来,我们坚持中国核工业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上。现在我们自己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成功出口,国产核电终于走出国门,并将征服世界。梦想的力量催人奋勇前进,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必须有国际话语权,这是我们核工业人终身的使命。我们将继承和弘扬老一辈核工业人敢为人先、以身许国凝聚成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以安全为基础,以质量为灵魂,将核事业做大做强,争创国际一流。谢谢大家。



  • 毛一翔:

            谢谢俞总的介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举世瞩目,刚才俞总把最新的进展情况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并且介绍了中国核电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中国核电技术走向世界和建设“一带一路”的情况。总体来说,作为比较重点的一个工程和里程碑的节点,“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现场目前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首堆是在福建福清,我们的发布会是在北京,状况是什么样子,今天下午我们通过视频直接现场连线来看一看那边的准备情况。

            您跟现场的同志们打个招呼吧。【现场连线】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身后的工程准备情况和进展情况。

  • 现场连线:

            我是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处处长杨铭。这是“华龙一号”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工作现场。在我身后,这个大家伙就是5号机组的穹顶主体,它是一个直径16.8米的半球体,总重量340吨,要由中间这台3200吨的大吊车吊装到5号机组反应堆上面。目前现场已经总体具备吊装条件,所有吊装完成将标志着“华龙一号”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从建设全面进入安装阶段。

  • 毛一翔:

            大概计划什么时候开始吊装?

  • 现场连线:

            因为要看天气的情况,我们计划明天或者后天开始吊装工作,目前正在做吊装前的试吊工作。

  • 毛一翔:

            祝愿吊装成功。我们的连线就到这里。

  • 现场连线:

            谢谢。



  • 毛一翔: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到这里。这次吊装,国内外都非常关注,下面我们安排具体的问答时间,请媒体朋友们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我们发言人都可以给大家回答。


  • 北京日报社记者: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核集团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经营的条件,我的问题是中核集团的核电走出去会遇到哪些竞争对手?我们的优势有哪些呢?谢谢。

  • 俞培根:

            您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核电现在走出去竞争还是蛮激烈的。竞争对手包括几个传统的核国家,比如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几个传统的强国,还有韩国、加拿大、日本等等,这些国家的能力也不弱,所以中国要“走出去”必须要跟他们进行竞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以“华龙一号”为走出去的主体技术路线的话,我们感觉到在技术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华龙一号”这个技术是经过我们30年的核电发展之后,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最终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不受任何限制,而且符合国际上最新的法规要求,是成熟、安全、先进、经济的。“华龙一号”在跟这些对手一起竞争的时候,我们一点不落后,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 英国路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现在国际上EPR和AP1000都已经推迟了三年或者四年,我们比较关心的是,您认为“华龙一号”为什么不存在这个问题,会如期进行?同时,鉴于他们都已经推迟了,相当于“华龙一号”是没有竞争者,所以想问一下批量化生产什么时候开始?

  • 陈桦:

            首先,作为一个新的核电技术,首台机组的建设应该都是有风险的,但是它的风险程度取决于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成熟度,另一方面是设计、设备的成熟性,三是建造的经验。中国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我们从八十年代开始建自主的30万千瓦的第一个堆,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建设,所以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第二,华龙在自主设计、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来开发的技术,我们对技术非常有信心。再加上我们在建造之前精心准备,以及中国人特有的勤奋和仔细,我们有信心按照计划来顺利推进。

  • 俞培根:

            我简单补充两句,确实现在在国际上首堆工程都面临着拖期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华龙一号”首堆工程开工的时候,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我们分析了各个工程出现拖期的原因,针对我们自己的工程,怎么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采取了很多措施的。大家也许知道,比如说我们首先采用沙盘推演的方式,通过沙盘推演找出工程可能存在的最大风险,把整个工程的最大风险列出来并分级,前十大是由中核集团公司来把控,可能后面的十大由业主把控,再往下就是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从不同角度分工合作。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有针对性地针对风险点采取措施,采取专项计划、专项小组、专人负责,很有效。到现在为止,穹顶已经要吊装了,所有的工程节点全部按期完成,部分节点适当有所提前。但是也不一定说没有风险了,全部化解了,我认为任何一个工程都存在风险,需要我们继续去重视、关注,继续去努力解决好、管控好这些风险。我相信,这个工程成功建成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我想提一个问题,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市场,想问一下中国是否有计划在国内批量化建设“华龙一号”?

  • 俞培根:

            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我们非常希望批量化建设。因为刚才介绍了,中国在能源结构调整过程当中或者供给侧调整过程当中,还是要进行调整的。核电作为国家电力主要能源之一,它对环境影响最小,是能够批量化建设的一个技术。随着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到2020年建成5800万、在建3000万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后面还有空间。下一步根据国家的总体计划,朝着这个目标还要继续努力。“华龙一号”在我们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的要求,我们已经做好批量化建设的准备。谢谢。


  • 人民网记者:

            虽然跑核电跑了很多年,还是首先想请哪位领导给我们科普一下,穹顶吊装在整个核电站建设的过程当中有怎样的意义,吊装过程中又积累了什么。还有一个问题,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时候跟阿根廷签了两个项目,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起点,我们下面还有哪些走出去的计划,能不能介绍一下?谢谢。

  • 邢继:

            我先回答一下,穹顶吊装是核电工程建设重要的部分,会影响到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我们知道,华龙从2015年开工到现在,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我们做什么呢,这两年做了相当多的工作。通过这两年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按照计划,把工程推进到了穹顶吊装这样一个关键节点。穹顶本身是反应堆的一个部分,还是在顶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应堆,同时它也是核安全相关的重要部件,它是包容未来可能极端情况发生的核事故,所以穹顶吊装的技术要求从设计上、施工上有很高的要求。穹顶吊装完成以后,整个核岛的土建已经接近尾声,大量的设备可以引入到核岛,工作可以全面展开。所以穹顶吊装在各国核电建设里面约定俗成,把它作为一个重大的工程。

  • 俞培根:

            第二个问题我来回答,关于“走出去”,特别是关于阿根廷这个项目,阿根廷是一个有核的国家,已经有核电站,有三台机组正在运行,他们下面要建设第4台和第5台机组。第4台是要继续重建或者要恢复建设它的重水堆机组,因为这台机组可能十多年前本来要建的,建到一定的时候就停下来了,现在要恢复建设,是一台重水堆机组。后续跟我们中核集团合作,来建设一台“华龙一号”压水堆机组。这次跟阿根廷合作,所以在这一次的“一带一路”论坛上,在习近平主席和阿根廷总统的见证下,我们集团公司与对方核电公司签署了总的合作框架。

            我们下一步正积极跟阿根廷方面进行进一步商谈,今年年底的目标是签订正式的商务合同,2018、2020年分两个阶段来建设两台机组。在这个过程中,中方将起到重要的或者主要的责任,来承担这两个机组的建设。大家知道,对于重水堆,中核集团也是很有经验,在秦山核电的两台重水堆机组,在世界上的硬性指标中一直名列前茅,我们经常性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所以阿根廷选择我们,他们也是了解情况的。

            在其他方面,我们实际上跟很多国家都在谈,比如说我们跟俄罗斯的合作,除了跟俄罗斯在中国国内建设以外,我们跟俄方也在谈在俄能不能建,同时在第三方,与第三国有没有可能,我们都在积极的探讨过程当中,我们跟伊朗也在进行合作,他有一个阿拉克的重水堆,小型试验堆,现在要进行改造,因为国际上对伊朗这个堆提出了要求,现在由中方来负责,中核集团的研制人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受到了伊朗方面以及国际上的认可。前不久,我们已经跟他们签了合同,下一步也要帮它来进行改造,在后续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或者是小型堆,我们叫做“玲龙一号”,也有合作的可能性,现在我们正在探讨。

            还有在其他的国家有很多。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在英国市场,大家都知道,现在中英合作,应该说势头很不错,中核集团有一个全产业链的合作,我们重点在小型堆的共同开发进行建设,核燃料的研发,核退役后处理等方面的沟通研发,我们跟英国共同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共同在做这样的研发,这就相对比较成熟了,是已经基本落地的项目。


  •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

            “华龙一号”在国际上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一个月以前我们采访了天野之弥,他的观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中国现在引领人类世界核能发展的历史,他当时举了一个例子,主要是针对第四代核技术,我想知道“华龙一号”在这方面有哪些世界第一?

  • 邢继: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华龙一号”在世界核电现在的技术发展上处在什么水平,这个问题简单来回答,我认为“华龙一号”跟世界最先进的压水堆核电站是什么样的不同,什么叫最先进的?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的型号,包括欧洲开发的欧洲核电站,这些机型他们都有自身的一些设计特点,特别是在实现核电安全运行上,在应对可能的各种事故上都有自身发展的新的技术或者自身的考虑。而“华龙一号”在实现高的安全标准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上,是我们中核集团通过长期研究、建设自主的核电以后吸收消化国际先进的核电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创新性采取了自己独特的安全系统的设计方案、配置方案,“华龙一号”在安全设计是比较有特点的。

            就是采用了这样一种技术,在“华龙一号”设置多样化的手段来应对可能潜在的事故风险,特别是像比较有效的应对类似于福岛这样极端外力灾害带来的核电站的威胁,这些都是自主核电技术发展具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因为“华龙一号”采取了这种创新的核电安全设计,因此在国际上通行的安全评价的方法,就是通过发生严重事故概率安全分析,通过公共的分析工具手段对“华龙一号”的安全性作评价,“华龙一号”的概率安全指标是非常高的。

            另外,刚才您提到中国未来应该引入核电技术发展,我个人非常赞同,我跟天野之弥先生也作过交流,也向他报告过“华龙一号”技术的特点,我认为他这个说法有一定的依据。我个人认为中国核电经历了30年的发展,技术上自主创新,从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核电技术开始,不断地开展自主的科研攻关和创新活动,最终形成了从跟跑到并跑,未来一定是要领跑。特别是当前国家在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发展,以及核电本身的发展这样一个规划的指引下,为我们中国核电企业在技术发挥上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和信息环境、市场环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相信,中国未来引领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 俞培根:

            我再补充一点,中国是有条件来引领,为什么?30年来中国的核电建设,西方国家30年前建核电,30年中间即使有技术开发、出口,但是所有的核电的研发和建设都是断续的,没有一个持续性的,中国30年来是持续的,从科研、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到现在全产业链的研发都是持续的过程,只有持续、只有实践才能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如果没有了工程、没有了实践,科技创新是很难落地的,所以中国具有这样的条件。下一步中国要发展,核作为一个大国或者一个强国,核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只要是上下齐心的话,我觉得引领世界核能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绝对的。所以像天野之弥先生这句话,一方面他是从外面来看中国,这是他的一种判断,同样他也是对中国下一步在核能方面是一种希望,中国能够引领核能。

  • 毛一翔:

            我补充一点信息,我今年早些时候去过法国ITER项目,ITER的总干事带我参观了项目的现场,他对中国在ITER项目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能够加强跟中国的合作,这已经是超过了四代,在聚变研发上的一个合作,也体现了中国在核工业或者核电技术方面的发展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自身实力的一种体现。

  • 俞培根:

            我还要补充一句。因为邢总谈到了这一点,中国的核能发展是热堆、快堆、聚变的。从我们现在讲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这是三代机组,现在正在往前进一步创新的是四代机组,比如快堆,大家实际上看到过一些报道,中核集团已经成功建设了实验快堆,这是四代的机组。下一步,刚才邢继同志讲了,是聚变堆,我上次跟他们说这是一个高大上的技术,是全世界共同在研发的,这是国际合作组织共同研发的,中方承担了一部分主要的任务。所以在这里我趁这个机会,各位媒体朋友,如果你机会到成都去,可以参观我们在成都的西南物理研究院,他在研发聚变。邢总是华龙的总工程师,我们在那边还有其他的工程,在研发不同的方向,所以中核集团下一步,可能堆是型谱化的,技术是多元化的,而且是跟国际前沿技术是密切跟踪,某些方面我们跟它并跑,某些方面还要领跑。


  • 科技日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邢总,就是吊装穹顶大概的规格、重量是多少,因为这是第三代核电堆型,之前没有吊装的经验,之前别的堆吊装穹顶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困难?

  • 邢继:

            因为再过两天就要吊装了,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应该说“华龙一号”的穹顶是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内在建的项目,它的形状是一个半球体,这样的一个设计能够加大反应堆厂房的容积,增强它受力的结构,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出现事故的时候,它能够更好地包容,能够承担更高的液压,容积很大。重量达到“380”吨,同时它的直径应该是将近47米,这么大的一个大家伙,实际上它起到一个安全密封作用,是钢结构,但是厚度并不厚,厚度只有60毫米,主要的受力结构主要是靠钢筋和混凝土。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这么大的一个物体,在吊装过程当中可能会影响到吊装最终就位的精准度,要把控这个难度会非常大。这样一个球体的穹顶在国内,相对于我们之前改进型的技术相差很多,在吊装过程当中也受到气象条件,特别是风的影响,面积很大,风如果大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吊装的稳定性,会增加吊装的难度,但是刚才其他领导也已经谈过了,中国连续建设核电项目,我们成功实施穹顶整体吊装的施工工艺实际上很早就开始做了,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工程施工的经验,而且我们现在采用吊装的工具、装备的技术水平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我们吊装从前期的整体策划,采用数字化的模拟方式,从计算机上已经多次模拟整个吊装的过程,制定详细、周密的吊装方案,把我们在前面积累下来的相关的施工安装的操作经验,充分反馈在吊装方案过程当中,我们有信心能够顺利实现本次吊装工作,完成工程建设这个重大的节点。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福清的5号机组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横向比较的话,现在目前国际上很多机组延期,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设备的问题,所以造成延期。“华龙一号”既然能够预期实现穹顶吊装这个重大节点,在设计之前肯定也有很多人怀疑过“华龙一号”的设计会不会也会出现问题,我想问一问,在核心的关键设备上,“华龙一号”有什么能保证它做到现在这种程度?

  • 俞培根: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实际上是一个专业技术上的问题。不仅是国际上现在在建的三代的核电技术拖期很严重,其实以前我们也有很多的核电项目拖期,拖期主要在设计和设备,设计在前期,设备安装在后期。实际上设备不是到了你安装的时候才出问题,关键的是在前期的制造,一要早启动,一定要早启动,二是在建造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质量的保证就是工期的保证,就是安全的保证,中间不能有反复。我们以前有很多工厂,可能质量体系不是很好,运作过程出了质量问题,核电设备的要求是很高的,只要出了一个质量问题,必须返工,最后按照规定的要求拿出合格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如果不合格,不是修修补补能够用上去的,是不允许的,所以这样的话工期就全延误下来了。所以我认为设备最主要的是工厂制造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如果质量控制得好,那么基本上就保证了这个东西,在华龙项目上,我刚才介绍的是风险易控,就是我们采用的方案,我们首先进行沙盘推演的时候,推演出来。例如主泵是我们这个项目第一大风险,我们成立了专项小组,把设计、设备采购、项目建设单位和制造单位相关的人员组织起来,组成一个小组,这个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针对设备制造过程当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有专人负责,责任就落实了。

            第二,我们把这些问题,我们叫top10,最大的十个问题,比如top1,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亲自抓,我协助他抓,总经理定期开会,跟制造厂的总经理、董事长直接对话,进行直接沟通协调。到现在为止,整个工期跟我们节点是符合的,所以现在在厂里制造的每个节点跟我们现场建设工期来比较的话都是符合的,说明一直我们把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抓,起到了效果。其他的工程可能模式不一样,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下一步这些出了问题的工程我们还会进一步去分析它,找出根本原因,把经验反馈到我们自己的后续项目当中去,估计国际同行们也会做这样的工作。就华龙项目来讲,确实是我们的措施是有效的,到目前为止还是很有效的。我就报告这么多,看看邢总在技术上还有什么补充。

  • 邢继:

            我再补充一点情况,刚才记者朋友谈到的设备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我们吸取过去很多项目在设备制造这个环节,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造成工程延期,首先我们还是把设备制造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因为华龙对设备制造的要求提高了,这也是为什么通过“华龙一号”的建设,能够带动装备制造业技术提升的重要原因,刚才俞总提到的措施,在管控华龙制造设备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也要感谢所有参与华龙设备制造的人的努力。

            报告一个数据,整个华龙项目,全部设备采购包大概在360个左右。截止到目前,我们完成了全部重要设备的采购,所有的设备制造工作按计划开展非常顺利,我指的顺利是指跟计划完全吻合。这中间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已经订购的设备在350个采购包左右,剩下极少量的设备是根据对这些设备的工作需求来推进,而且它们的制造也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问题。正是基于无论设计方案的规划还是设备采购和制造的实际进展和问题处理的情况,我们才建立起了按期建设华龙一号的自信。我就补充这些。


  • 澎博新闻社记者:

            有领导曾经提过,想确认一下,五号机组按计划是2020年商业运行。还有每个机组的建设成本,可以透露一下吗?而且咱们的“华龙一号”和广核的“华龙一号”在技术上有什么区别?谢谢。

  • 陈桦:

            首先我们2015年开工,建设周期是62个月,所以刚才记者朋友说的是对的,我们会按照62个月的工期实现。广核比我们晚开工一些,我们同行间也经常交流,应该说按照他们的进度正在推进。至于说经济上,我觉得有一点涉及商业秘密,因为毕竟将来有竞争对手。如果记者朋友有兴趣的话,我们底下可以再交流。


  • 中国核工业报记者:

            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因为我之前了解到华龙的机组是要有扣盖,而海外的机组是要实行“开顶法”施工,我想知道为什么要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如果刚才说扣盖相对来说有吊顶会比较困难,那为什么在国内没有采取开顶式的施工法?

  • 邢继:

            首先,并不是说开顶施工就省掉了穹顶吊装这个环节,“开顶法”说的是在主设备(主要是指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这样一些大的设备)安装就位之后吊顶,而不是安装就位之前吊顶。开顶施工是在穹顶吊装之前就要把刚才提到的这些主要的设备通过吊装的方式从开启的穹顶,大的这样一个敞开的空间里,直接使之就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是对进一步优化施工周期的尝试和考虑。当然这些设备就位以后,我们依然要把穹顶吊装上去,这个环节是不可以少的。“华龙一号”,我们在福清5、6所采取的穹顶提前吊装的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把握比较大的,而且是根据设备制造的计划以及组件施工计划的相互匹配,做出了一个逻辑顺序上的考虑,对于福清5号示范工程来说来说也是一个最优的方案选择。


  • 毛一翔:

            今天下午,中核集团的俞总、陈总以及邢继总和潘总,对“华龙一号”首堆穹顶吊装情况,以及“华龙一号”技术研发、工程建设、市场前景,包括走向国际的有关情况回答了各位记者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真诚地邀请大家继续关注“华龙一号”,继续关注国企改革发展,进一步了解国企在国内外建设取得的最新成就。

            再次感谢大家下午的参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