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影铺子  ·  评分涨到8.6,这大热新剧够爽够刺激! ·  3 天前  
中国电影资料馆  ·  2025印度尼西亚“中国电影展”在雅加达成功举办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中央民族大学2025年辅导员和教辅人员招聘启事 ·  2 天前  
豆瓣电影  ·  国产开年大剧来了,每一集都是神仙打架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哈利·波特」为什么经典我只服这一篇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1-29 23:14

正文

《神奇动物在哪里》票房口碑都炸裂了。


上映5天3.43亿,快赶上《潘金莲》12天的票房。




豆瓣评分8.1,跟《哈利·波特》系列持平。




《神奇动物》让很多粉丝又回忆起了一种久违的爽,叫“哈利·波特爽”


华纳(WB)片头的配乐一出,一秒回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影志



Sir也一样!


必须承认,自《哈利·波特》完结五年来,还没有另一个系列能接棒它,占领青少年电影市场。


《饥饿游戏》不行,《分歧者》也不行。


为什么?


有人专门拍了八集纪录片《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来研究这个问题……


看完你就会懂,魔法世界是如何从点点滴滴的各种细节出发,被慢慢地创造出来的。


豆瓣上,这套片评分比HP电影还高(基本都在9.4)




看花絮都会哭的电影,大概就只有这一部了吧。




Part 1  演员篇


说到HP,很多人脑子最先蹦出的,一定是魔法三人组。




不得不佩服剧组的眼光。


现在回头看当年小演员们的采访,他们戏外的坐姿、说话语气、小动作,完完全全符合书中各自的角色——


坐得端端正正的“哈利”,衣服都没穿好、紧张到绞手指的呆萌“罗恩”,翘着二郎腿的个性美少女“赫敏”。




导演看中的,正是他们各自的“本色出演”。


选角最先定下来的是“赫敏”——艾玛·沃特森


她从小就跟赫敏一样,是学霸,还经常傲娇地否认:


我从来不是尖子生,我没有博览群书

其实我和她完全相反

(这表情,完全就是满分学霸在说“我没有复习啊”)



长大之后艾玛也承认, 好吧, 其实她就是我。


我以前在访谈中会说“我一点都不像她”

想要说服所有人,当时我多固执啊。



鲁伯特·格林特刚开始也觉得自己跟“罗恩”并不像,唯一共同点就是有一头红发。



原著里形容罗恩“又瘦又高、笨手笨脚、满脸雀斑


实际上,他简直太“罗恩”了。


前两部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害羞的小男孩,看中他身上那种“淘气、捣蛋鬼的特质”。


果然,在第一次正式媒体见面会上,他就冒冒失失地坐错了位。




片场里,因为笑场NG最多的是他;




拍着拍着戏说要上厕所的是他;



最捣蛋的也是他……


带头整蛊“海格”——


呃……我们就把一张纸条贴在他背后,上面写着“打我一下给你1.5镑

(说这话的时候还一脸不好意思)




上魔药课的时候,拿羽毛笔在课本上画了个很丑的斯内普。


还没发现教授就站在他后面。


我让他签了个名,然后把这幅画收藏起来了,哈哈

其实我还挺喜欢的




“赫敏”和“罗恩”很快就定了,但最重要的“哈利”还没找到。


要知道,选主角往往最费脑。


这时,导演克里斯·哥伦布和制片人大卫·海曼想起,曾经看过《大卫·科波菲尔》,片子里的小丹尼尔,那孩子就不错!


他们让丹尼尔来试镜。



虽然当时小丹尼尔经验并不丰富,还特害羞——


第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话都说不溜,也不敢长时间看摄像头。


我觉得我有一点儿像哈利,因为……

我也想要一只猫头鹰



但导演和制片已经从他身上发现了“一种别人教不来的、迷人的特质”


大卫·海曼:他(丹尼尔)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像是一个年轻身体里住着一个老人的灵魂



更有趣的,丹尼尔跟哈利还有一个地方最像——


超级害怕“斯内普”艾伦·瑞克曼。


每次看到他,丹尼尔都要在心里默念:


这只是拍戏,这不是真的……


艾伦·瑞克曼太厉害了,我要吓屎了



当然,对于三位小演员性格最传神的描述,还是那个经典故事。


阿方索·卡隆接手《阿兹卡班的囚徒》时,曾让三位主演写一篇“角色背后故事”的论文。


艾玛写了差不多23页纸,丹尼尔交了1张A4纸,鲁伯特呢?


……他啥都没交,还解释说:“我是认真对待的,可罗恩是不会交作业的。”




如果说第一部《魔法石》里,小演员还是靠“本色出演”,那么随着年纪渐长,他们也开始越来越会演。


饰演卢修斯·马尔福的詹森·艾萨克说,他对《密室》片末一幕印象深刻。


剧本上,艾萨克这一幕没台词。


但他在表演时,觉得此处应该有一句话,于是即兴加了句:“希望波特同学能永远在这里拯救所有人。”


没想到丹尼尔上前一步,接了一句:“放心,我一定会。”




再回忆起这段戏,詹森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口气:


“这哪是个孩子,这是个13岁的演员。”




越往后,他们越跟角色融为一体,开始更频繁地向导演提建议,甚至!


质疑导演


拍第三部时,导演阿方索·卡隆说,他们对角色太了解,以至于经常让我觉得“我才是新来的那个”。




对小演员来说,一个角色演几年,比一年演多个角色更能提升自己。


就像越来越成熟(帅)的纳威说的——


每年都为角色带来一点点改变,逐渐增加层次丰富角色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三个小演员也跟故事主人公一样,成长为三个优秀的人。







Part 2  幕后篇


我们再说回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对整个系列来说,把整个魔法世界搬上银幕,为接下来的整套作品定下基调,第一部的任务尤其重大。


必须感谢美术指导斯图尔特·克雷格




他是制片人大卫·海曼聘用的第一个员工——比导演还早。


克雷格参与了整个HP系列的制作,在此之前,他凭《英国病人》《危险关系》《甘地传》拿过三座奥斯卡小金人。


开工前,他先去见了JK罗琳,从罗琳那拿回了一张“餐桌上画出的霍格沃茨规划图”。




就是凭这么一张画技可以说天(拙)才(劣)的随手涂鸦,克雷格居然像被施法了一样,打造出现在这个与众不同的魔法世界。


别以为复制涂鸦很轻松……


那一团几个丑圆圈就代表的城堡,最后变成了这样——


有庄严的外观、有整条对角巷街道。


克雷格的手稿


而那些连罗琳也涂鸦不出的细节,他实现得就更酷——


《魔法石》中,古灵阁的大门可不是单纯的密码门,而是有无数把锁的金库门,需要妖精施法才能打开,为了做出一扇真实的门,剧组花了足足三个月。




更别提购物天堂对角巷的橱窗里的商品,足足超过两万件,还不重样。




甚至一张零食包装纸、一个小杯垫……都需要设计。




(Sir相信,HP里面的一条内裤、一张卫生纸,也一定有它独有的价值。)


知乎网友@windleavez曾透露,为《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电影里只出现了1分20秒左右的“韦斯莱魔法把戏坊”,整个团队的15名设计师,耗时1年,设计了40000份海报、玩具和包装盒。




啥也不说了,真诚地送上膝盖。


但在美术指导克雷格看来,这些顶多算费时。创造魔法世界最难的部分,是如何把握现实与魔幻之间微妙的平衡。


魔幻不难,真实也不难。


最难的,是亦真亦幻,在现实与魔法间自如穿行。


哈利·波特的故事发生在霍格沃茨,却让身处麻瓜世界的我们感同身受。


你敢说小时候看完电影,没幻想过有一只自己的猫头鹰?


你敢说,没幻想过有一天收到那封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上麻瓜的课?




它可不像《饥饿游戏》《分歧者》,打打打杀杀杀,做着离日常十万八千里的事。


也不是《阿凡达》里那个完全不存在的潘多拉星球。




亦真亦幻的好处就是——


魔法很多,却都结结实实扎根于真实,玩虚的,却一点也不虚。


魔法列车停靠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入口是伦敦火车站第九和第十站台之间的一堵墙;




魁地奇根本就是空中版足球。




克雷格认为,当魔法从看似真实的东西和场景里冒出来,那种魔幻感,反而更强烈。


(Sir不能再同意了!)


但早期拍摄时间紧,剧组不可能搭出整个场地,于是他们去了保留着大量欧洲古建筑的牛津、剑桥取景。


理由?废话……当然是因为霍格沃茨的历史也很久。


他们选中牛津的基督教会学院,作为霍尔沃茨的大厅。


苏格兰的爱里维克古堡,则是魁地奇球场。


这里拍一点,那里拍一点,再跟事先设计好的场景相融合……


你们满心羡慕的霍格沃茨,就是这么拼出来的。


当我们跟着哈利,第一次看到月光下童话般的霍格沃茨时,有的惊掉了下巴,有的惊掉了双下巴。




实现得很成功,对吧?


不对……其实,在克雷格眼里,霍格沃茨的设计可失败了。


当你把它(霍格沃茨)的各部分组装在一起,它并没组合出一个成功的标志性轮廓

它并不像期待中的那么简洁




所以在接下来几部中,他一直在“偷偷”改良,重新搭建霍格沃茨,让它更完美。


不,准确的说,是让它更浑然一体。




有了这个浑然一体的大世界,再往里塞一些“特别”的小东西


这样,就有了一大波脑洞开到没边的魔法生物。


巨龙、狼人、八眼巨蛛、鹰头马身有翼兽……


对制作团队来说,要让观众真真切切地相信“哈利会被吃”,那么,就得让书里的怪兽,真的活过来。


《火焰杯》里的喷火巨龙,会怒吼加喷火,气势一点不比龙母那三只差。



《密室》里的八眼巨蛛阿拉戈克,绝对是HP里最恶心的怪物之一。




真实的机械蜘蛛重达4吨,外表恐怖,触手上每根毛发都清晰可见。



甚至连小小一本《妖怪们的妖怪书》,也真的像书里那样……


能动、能呼吸,还会咬人!




前两部饰演邓布利多的老爷子理查德·哈里斯,拍片时居然误以为动物都是真的……


我记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跟理查德·哈里斯一起。

他靠近我们说:

他们把这些动物训练得太好了,不是吗?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老爷子你的初中生物课怎么学的!)


更惊人的是,每个生物才不仅仅是真,它们还被赋予了“独特个性”。


用《阿兹卡班的囚徒》导演阿方索·卡隆的话说,它们不是生物,也是人。




比如鹰头马身有翼兽巴克比克,HP中最重要的一只神奇动物。


在它身上,哈利学会了抛开一切、自我解放。




虽然巴克比克大部分用电脑特效做成,团队还是为此造出了三只“真正”的鹰头马身有翼兽。


它们身上每一根羽毛都是单独裁剪、单独上色,再一根根粘上去的。


身体里还安装了电动机械手臂,能低头、眨眼、弯腿。



片场的真·鹰头马身有翼兽


制作团队给巴克比克的设定是:骄傲、雄伟但又危险。飞起来很美,走在地上又有点笨、有点懒洋洋。


所以拍摄时,阿方索会不时叫停,调整巴克比克的行为。


我们还要再做些修改,它现在显得太调皮、太随意了




他还得意地透露,如果看得够仔细,你会发现,巴克比克拉了泡屎……




一坨屎,无比机灵地证明了一个生命地存在,真是太有创意了!


有个性、有脾气,这就是巴克比克能成功俘获人心的奥秘。




整套纪录片里,导演、制片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把片子拍好。


而看了这一圈研究,Sir相信你已经明白答案。


为了回答“为什么这个魔法世界绝无仅有”的问题,纪录片研究了里面的两个世界、三个主角,还有一堆神奇动物,最后得出结论,原来是因为:


整个剧组从上到下,所有人都中了邪一样地相信,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真。实。存。在。


动画总监巴勃罗·格里洛说:


我们相信这些古老的生物可能正漫步在英格兰的原野上。




斯图尔特·克雷格说:


我们并没有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就存在魔法,只不过我们这些麻瓜看不见。




如今,整个HP系列已经完结。


就像“罗恩爸爸”所担心的,这样大规模的工程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


那些高水平的布景画师、道具制作者,他们的工作也许就到此结束。



曾经看这三个小伙伴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



而现在看纪录片才发现,这么少见、执迷的制作团队,却更打动人。


原来,陪我们度过青春的,是这一拨沉迷魔法世界的中年大孩子


“年轻”不是资本,它只是一种做好产品的心态。


功利心、市场和商业价值,决定了一些事,但不是全部。


哈利·波特不沉迷,就做不出这样的魔法世界。




马丁不抽风,做不出《权力的游戏》。




暴雪如果不幼稚,做不出《魔兽世界》……




所以,与其说“看了《哈利·波特》我的青春无悔”这种废话。


不如说,幕后的苦心制作,启发了现实里那些拍影视剧的麻瓜们,你们应该怎么打磨作品:


要像中了邪一样,一直保持年轻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AB站都有汁源


编辑助理:狗蛋儿、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