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财经
财经要闻、多维报道。《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财经新媒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财经

保险中介加速洗牌:六年缩水百家、牌照1元起拍 未来三年或再退场200家

中科财经  · 公众号  · 金融 保险  · 2025-03-26 20:39

主要观点总结

保险中介机构面临生存危机,数量持续减少。监管加码、市场洗牌导致保险中介牌照价值暴跌。减少的机构主要为中小机构,面临多重困境,包括业绩滑坡、合规成本高等问题。未来三年预计至少200家中介机构退出,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同时,轻资产运营和生态协同成为中介机构转型的重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减少

截至2024年,已有大量保险中介机构注销牌照,减少的速度正在加快,预计未来三年至少会有200家中介机构退出。

关键观点2: 保险中介牌照价值暴跌

多个保险中介公司的股权拍卖显示,保险中介牌照的价值大幅缩水,起拍价不断降低。

关键观点3: 中小机构面临多重困境

中小保险机构面临业绩滑坡、合规成本高等问题,部分机构因此破产清算或被注销。

关键观点4: 监管加码和市场冲击

监管政策的加码以及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市场冲击导致保险中介机构的生存压力加大。

关键观点5: 行业转型和轻资产运营

面对困境,保险中介机构开始转型,传统的重资产模式被轻资产运营所取代,流量场景化、跨界资源整合和技术代差成为转型的重点。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监管加码、市场洗牌,保险中介陷生存危机,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截至3月中旬,今年已有21家保险中介机构注销牌照,其中8家主动退出,2家破产清算,还有部分是兼业代理注销。


2024年全年,保险中介机构已减少27家,而2025年,机构退出的速度正在加快,仅前3个月已注销21家,按此速度全年可能突破200家。


近年来,头部机构的竞争和科技冲击、监管的“清徐提质三年行动”以及合规整本的激增,导致这些中小机构数量持续缩水。


牌照价值暴跌

近日,卡行天下保险经纪第十次股权拍卖落下帷幕,拍卖以1元起拍价吸引9名竞拍者,经63轮竞价后以7.1万元成交,仅为初始估值的0.14%,甚至低于公司注册资本金的0.2%。


卡行天下保险经纪最初拍卖是2023年11月,以5000万元起拍,对应注册资本金1:1估值,但彼时因无人问津流拍。此后的九次拍卖中,起拍价逐渐减半,从5000万元最终降至1元,十次累计降价幅度高于99%,创下保险中介行业价值缩水记录。


牌照价值暴跌并非个例,中化资本2023年6月-2024年7月四次挂牌转让江泰保险经纪5.7619%股权,底价从5583万元降至5040万元,累计缩水543万元,但因买方缺失至今未成交。


作为老牌头部保险经纪公司,江泰保险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2.15亿元, 2022 年营业收入 12.25 亿元,净利润 8483.85 万元,服务客户包括工行、鲁能等大型客户。


江泰保险目前面临多重困境,业绩滑坡严重, 2023 年净利润 4659.58 万元,同比下降 45%;2024 年净利润 3491.5 万元,同比再降 25%; 且合规成本吞噬利润,2023年合规投入超3000万元,占净利润30%,2024年系统升级再追加了2000万元。


六年缩水103家,中小机构生存危机加剧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六年间,中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且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数量从2642家降至2539家,累计减少103家,降幅3.9%。


减少的机构主要集中为中小机构,今年3月,江苏国利聚信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陕西海通嘉豪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辽宁盛和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等均被注销,原因主要涉及违规经营、破产清算等。


其中江苏国利聚信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曾是江苏区域性头部代理,但因佣金下降30%导致现金流断裂,叠加合规成本激增,最终破产清算,被依法注销许可证。


在此情况下,保险中介牌照从“稀缺资源”转为市场定价,行天下公司持有的卡行天下保险经纪有限公司100%股权在经历9次流拍后,以1元起拍价再次登上拍卖台,最终以71001元成交;江泰保险经纪股权转让价四度下调仍难脱手。


保险中介机构的持续缩水背后是多重压力共振的结果,包含监管、合规成本、市场选择等多个原因。


2024年7月,为整治保险中介市场长期存在的“小散乱差”问题,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启动“保险中介清虚提质三年行动”,目标通过淘汰低效主体、优化市场结构,推动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


清虚提质行动重点针对“无人员、无场所、无业务”的“空壳”“僵尸”机构,以及长期未开展业务、违规经营的兼业代理机构(如汽车销售公司),严打销售误导、虚挂业务、虚列费用、数据造假、人员挂靠等乱象。


而且在“报行合一”政策影响下,经代渠道佣金水平在政策全面落地后降幅已超50%,部分产品佣金率甚至下调40%-50%,头部中介尚能依赖规模效应缓冲,但中小机构因缺乏议价能力,佣金收入近乎腰斩,传统依赖“费差收益”的模式难以为继。


此外,市场竞争冲击较大,大型互联网平台有较强的获客能力,例如明亚、大童保险、蚂蚁保、水滴等线上平台,通过技术优势和流量垄断抢占市场,导致中小机构客户流失率攀升。


未来三年200家退场,专业化主体崛起

近年来,保险中介行业“小散乱差”问题突出,大量机构空壳化、业务同质化、违规经营频发,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保险中介机构中约30%为“三无机构”(无人员、无场所、无业务),仅靠牌照倒卖或虚挂业务牟利。


为此,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调控市场主体总量”,目标通过淘汰低效主体、优化行业结构,推动保险中介市场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具体来看,该调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清理“三无机构”,全年注销超400家(含兼业代理),市场主体总量下降约15%。


第二阶段主要是强化合规审查,推动中小机构主动退出或兼并重组,预计退出200家以上。


第三阶段目标是建立服务能力评级体系,淘汰低评级机构,最终将市场主体总量控制在2000家以内(较2019年减少24%)。


调控叠加利率下行、客户需求升级,未来三年预计至少200家中介机构退出,行业集中度将显著提升,头部效应将更为明显。


在此环境下,中介机构将转型列为重点任务,传统的“铺机构+招团队”的重资产模式被颠覆,轻资产运营成为主流,线上获客、数据赋能、流程优化将极大提高获客效率。


中科财经了解到,轻资产模式的核心是从“单一销售”转向“生态协同”,即流量场景化、跨界资源整合以及技术代差,例如水滴保险商城依托医疗场景推出“早筛+保险”套餐,客单价提升上千元;造车新势力,如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也自建保险中介或收购相关牌照,整合车险与售后服务。





/ mor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