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肥肥猫的小酒馆
好酒无需招牌。欢迎关注知乎最高赞答主肥肥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刘润  ·  刘润:陪你逛逛胖东来 ·  20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雅诗兰黛全球裁员规模扩大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日产回应将放弃与本田业务整合 ·  2 天前  
阑夕  ·  他甚至还有时间干这个。。。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肥肥猫的小酒馆

年轻女生怎样避免在提升形象和品味上走弯路

肥肥猫的小酒馆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01-18 21:19

正文

本文作者:肥肥猫



01

先从妈妈那里独立

其实就我观察,今天妈宝女的比例一点也不比妈宝男低,年纪一大把依然是妈妈的小乖乖的人其实大有人在,只不过从互联网舆论上看,声讨妈宝男的声势更高涨一些罢了。


妈宝女最容易分辨的表现之一就是朋友圈三天两头晒和妈妈穿姐妹装,一起出游的照片。倒不是说和母亲关系亲密是什么坏事,而是从普遍的经验看,受到上一代人审美影响如果太厉害,往往会严重妨碍在同龄人异性心中的性魅力。


尤其要是自己本身年龄已经20出头,就不要和妈妈一起带同款丝巾一起拍照了,天长日久一不小心就被带偏到中年妇女那个路道上去了。


不管你多不情愿,你也必须认清一个事实: 时尚工业和社会最正统主流的审美文化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割裂性。 这就好像嘻哈、摇滚和春晚必然是天然不兼容的,非要融到一起必然牺牲原生价值观。



02

改善说话的口音、语调、用词

所谓品味,是个很玄但又很实实在在的东西,实在到只要一些细节就能迅速暴露出背后的受教育程度,口音就是一个例子。


在人口大量涌入但素质层次不齐的地方,人们会更倾向于用口音把人快速归类——严重的口音往往不会是家境优越或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志。一旦这种东西暴露出来,你穿再大牌的衣服也拯救不了。


另外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 网络口语的滥用往往会迅速暴露品味和社会阶层的低下 。像什么“打 call”这种没文化的人造出来的词就不要挂嘴边了。每年都追着这些新词跑,只能暴露出你表达能力的匮乏。



03

比起整容,训练表情和肢体语言性价比高多了

中国和韩国女性对五官容貌的“静态美”执着到了一个病态的程度。下巴鼻子上下0.5公分能让人感觉人生都不一样了。这种静态美最适合活在手机自拍九宫格里面,我们又称死鱼脸。


这也是东亚女生和欧美女生很大的一个区别——东亚女生往往本能抵触视频 (因为视频不好找角度) ,而欧美女生但凡有机会上传视频,绝对不会只发照片。后来我终于发现为什么了,东亚女生死鱼脸比例太多了,表情丰富程度比别人少了80%,动态起来当然没有神韵可以加分,只会暴露自己角度没找好的短板。

我建议女生找一面写实程度高的镜子,好好练练表情,什么叫眼神流转,什么叫满脸是戏,练好了绝对杀伤力惊人,你会了解到为什么会有一些明明五官平平的女生能成为红颜祸水。此外肢体语言也是气质捷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如蛇如水,学过跳舞的女生经常给人强烈的气质冲击。




04

不要再以淘宝上的“以销量排名”来决定买什么

大部分年轻女人虽然都自诩剁手女王,但因为中国人作为整体缺乏审美细胞和审美教育,在色彩和图形的感知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简单的说,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挫的。


所以自己选出来的东西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却非常别扭。而淘宝作为一个以量取胜的商户平台,是不可能有义务和动力来帮你训练和改正错误审美的,它只需要迎合你就行了。



淘宝上的服饰类爆款的设计思路一般有两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对国外过气3-5年东西的中国本土化修改,之所以修改,是为了能尽可能涵盖足够多的目标客户群,包括小县城用户。

第二个来源是这些年的国产和韩国影视剧的各种同款物件,但这些影视剧里的服装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为了体现人物个性会在花色和颜色上过度夸张,你按照它的穿结果一定不猫不狗。这也是为什么用淘宝销量来做购买决策能非常轻易的毁掉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女生的审美。对自己有点追求的,请寻找更有专业眼光的电商平台。



05

尽可能使用欧美资源作为时尚的一手信息来源

如果你英语还不错的话,建议直接看欧美的一手时尚资讯,质量更高。


比如学化妆就直接翻墙去看Youtube上的Kathleen Lights,想学搭配直接去看Chiara Ferragni的。减肥健身饮食什么的就更要看西方的了,比如减肥你去搜Eric Berg DC的视频课。尽管欧美和我们有人种和文化差异,但用心程度决定了二者的质量区别。熟练使用instagram,Pinterest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获取时尚资讯的基本渠道。

男生也一样,想学搭配穿戴的, 直接上styleforum 。与其从二道贩子那里接受资讯,吃别人不知道炒了多少次了的冷饭,还不如直接看最好的资源。




06

开始扔东西,不要囤东西

囤积癖是品味的反义词。所谓品味,其实就是挑,就是不将就。Less is More的道理都懂,但是要怎么less下去很多人没告诉你。其实就是一个字: 扔!

囤积癖其实是个特别烧钱的东西——如果你考虑到所囤积物件的利用率的话。大部分东西都只是因为折扣而买的 (或是因想要新尝试而买的款式,回家后才发现少了其他服饰可与它搭配,于是就这么一直搁着好几年,也没找到适合的单品配) 。其实回头一算,几千块钱就穿了几次,单次成本贵的离谱。

按照断舍离的说法,衣柜衣橱里面清一清,尺码都变了的肯定要扔掉。还有那些破了一点点洞的也要尽量丢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每天看到的都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我看过一个理论甚至说1年以上没穿的,都扔掉。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让你好几年不穿它们,其实99%的可能是你永远也不可能再穿了。如果实在舍不得扔掉,那你可以做个试验,从明天起立刻轮流穿一回,看看自己的感受如何——最后多半还是要扔的。


07

勇于试错,不怕犯错

几乎可以肯定,每个女孩都有一个衣柜,里面塞满了自己穿过的衣服,并且其中每一件都是她们用去一个个下午,花心思费力气挑选出来的。而这一柜子甚至几柜子的衣服,基本上便浓缩了她们相当大比例的业余生活。

这么一想,其实在今天做一个有魅力的女人,真的是一件代价和成本都非常非常高的事情。因为 提高衣品这件事,其实这是没有捷径的 —— 如果你想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品的风格,那就只有买、穿;再买、再穿;再买、再穿;再买、再穿;再买、再穿…………你必须反复实践,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进步,才能找到自己的风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