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罗静怡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走访企业了解情况。记者陈敏 摄
园区工地上,塔吊繁忙运转;实验室里,育种科学家研讨种业创新……1月3日,记者走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时,这里一片繁忙景象。
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坐落在崖州湾科技城园区内。该庭设立以来,将“地理位置”优势主动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大局,抓实主责主业,以司法之力破解企业之忧、发展之绊。
“这是自贸港知产法院为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而设立的巡回办案点。”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法官罗静怡介绍,“我们通过构建‘一庭一点一基地’的工作布局,建立起集种业司法审判、服务保障、理论研究、田间实践于一体的多角度、全方位工作机制,保障国家种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2024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开庭审理涉植物新品种、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案件,推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你们公司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标识的行为,严重侵害我们的合法权益。”
“这个标识并不能证明就是你们的。”
1月3日上午9时30分,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案正在开庭审理。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人民法院的职责所在。自贸港知产法院成立专门团队,推行“立审执”一体化运行,为园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某传媒公司是注册商标“TAI QIAN MU HOU”商标专用权人,其在市场调研中发现某文化传播公司法定代表人曾多次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工作照且该工作照中涉及的标识与“TAI QIAN MU HOU”商标存在相同或相似情况。
某传媒公司认为,某文化传播公司使用标识的行为严重侵害其合法权益,诉至三亚市城郊法院,请求判令某文化传播公司停止商标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三亚城郊法院作出判决,驳回某传媒公司全部诉讼请求。某传媒公司不服,向自贸港知产法院提起上诉。
庭审中,合议庭围绕争议焦点进行发问,各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诉辩意见。
“我们不用来回跑了,‘家门口’的法庭就能够解决我们的法律问题,真是太方便了。”该案当事人说。
作为“南繁硅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目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聚集有2800余家企业。
随着法庭业务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法庭入驻园区带来的司法服务便利。
法庭的定位是服务园区发展,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改革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全覆盖,形成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各方联动、多元化解的大保护工作格局,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各个环节全流程全面提速。”自贸港知产法院副院长刘冠兵介绍。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一间调解室里,记者看到,法官潘召勇对着屏幕里的3名男子,正说着一些交心话。
“他们因为侵害商标权发生纠纷。今天我们组织线上调解。一开始一方要求是500万元的和解款。经过我们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和解款为15万元。”潘召勇边说边打开卷宗,找出了一份调解方案。
园区企业多,难免有“磕磕碰碰”。近年来,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立足纠纷源头治理,抓前端、治未病,构建“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多元解纷模式,提高纠纷解决效率,降低企业解纷成本。
“没想到诉讼这么便利,法院的办案这么高效。”不久前,海南一家软件公司代表李先生在签收调解书后,对自贸港知产法院法官说。
李先生的公司研发一款软件,被多家公司擅自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李先生的公司向自贸港知产法院提起诉讼。该院将此案推送至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通过电话、调解平台对双方释法明理,当天就化解了这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被告赔偿了李先生的经济损失,并停止侵权。
自贸港知产法院进驻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打造全国首个集种业法治研究、纠纷解决、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服务保障中心,推进多元纠纷化解和诉讼服务“一站式”建设。
“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自贸港知产法院共向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送案件15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70%左右。”刘冠兵告诉记者。
近年来,自贸港知产法院参与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化知识产权机制改革,推动种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参与的“创设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案例,分别入选第十四批、第十五批、第十六批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守护创新的火种,还需要走出法庭,为企业“未雨绸缪”。
“要不是你们带来了这么多法律专业知识,我们还真不知道企业发展过程中会有这么多风险点。”1月3日上午10时20分,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芙锐思植物品种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法官罗静怡反映近期运营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罗静怡将收集的问题带回法庭,作为庭务会议重点研究内容。
在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这种“订单式”司法服务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
“不定期为企业送法上门、开展司法服务,这对我们法官而言,已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罗静怡告诉记者。
近年来,自贸港知产法院建立了重点园区司法服务常态化联络机制,针对园区企业关切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开展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宣传、专题调研座谈、巡回审判等活动,有效提升园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如今,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各类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不断汇聚,特色产业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发展壮大。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法院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新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新格局。
“种质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难点在于如何界定种质资源的创新,如何运用现有保护方式确定各自的权利范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大豆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团队科研骨干高华伟看来,自贸港知产法院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设立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和司法保护联系点,将司法审判与种业发展深度融合,对加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法治时报
作者:陈敏
审校:李亚珠
编辑:李波
审核:付向荣 王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