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还有半个月就在俄罗斯开幕了,据预测,这届世界杯国际足联的收入将超过80亿美金,其中厂商赞助大概有20亿美金,授权品牌产品销售高达40亿美金 。
所以今天在世界杯即将开始的时候,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关于体育营销的话题。
一说起体育营销,很多人会有些误区。
一个是大家觉得,体育营销就是烧钱赞助比赛,或者是请体育明星打广告。其实这都只是体育营销的一小部分。大企业有钱可以玩,而我们中小企业只要有创意也能玩。这是其中一种误区我想解释一下。
第二个呢,大家觉得我们的企业跟体育好像搭不上边,所以体育营销就不关我的事。
所以,我想用几组体育产业的数据跟大家讨论一下体育营销这个话题。
第一,根据统计,目前大约有35%的中国人有经常锻炼的习惯,这就意味着体育运动爱好者人群高达4.82亿。体育运动越来越成为一个全民化的行为。
第二组数据,根据另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物时,有64%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有体育赞助的企业产品;而企业以同样的资金投入体育赞助,带来的回报是常规广告的三倍。
第三组数据,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其中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会达到5万亿,既然国家明确要把体育产业打造为中国支柱产业,我相信其中有不小的挖据机会。
第四,近期的百度指数,“世界杯”这个词的热度竟然飙升了1000%,也就是10倍。一场大型的体育赛事是吸引注意力的焦点,如果搭好这班车,效果大概也不会比天猫的双十一更差。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体育产业正蓬勃发展,以前我们没有关注,但是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更要抓住这个机会。
说了那么多,很多人会问,老师,我们中小企业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可以围绕体育场景挖掘需求,开展营销活动。
例如很多人看比赛喜欢跟一群朋友一起看,于是有些餐厅就根据球迷看直播这个场景开展活动,适时在门店内装上了大屏幕,推出世界杯球迷套餐,同时还组织活动引导氛围,让顾客竞猜输赢,猜对就有奖品,为球迷打造了一个优质的看球体验,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用户进入自己的店铺。
还有从现场看球场景可以这样挖掘需求。球迷去现场看球都会穿上自己喜欢球队的球衣,其中一家提供洗衣服务的公司——e袋洗APP,就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在球场摆起摊位,注册就免费送洗球衣的服务,这个方法成功吸引了大批球迷的注册。
从运动场景切入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在集体运动时,如果你开了一瓶水如果不做标识,放下就容易跟其他人的水混淆,再开一瓶又非常浪费。
一间矿泉水公司就抓住了这个痛点,推出一款“环保手写瓶”,能让消费者在瓶身上写下标识,这就解决了球员找不到自己矿泉水的烦恼。
第二,发挥创意,换种方式去参与赛事营销。
如果说体育赞助,是大品牌砸钱抱体育赛事的大腿,那么中小企业如果实力不济呢?没钱砸广告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抱这些赞助商的大腿呢?
2006年世界杯时,久久丫还只是一个刚刚成立四年的小公司。它为了开展世界杯营销,就跑去抱央视直播赞助商青岛啤酒的大腿,开展了一场“看世界杯,喝青岛啤酒,啃久久丫”的联合营销。世界杯一个月下来,业绩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我们知道,很多赞助这些世界杯、大型体育赛事的大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布在全国各地,如果我们的规模还没到达到可以开展全国营销时,也没有钱去真正玩赞助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联系这些赞助商当地的分公司开展一个区域性的体育营销呢?
还有另一种做法也很讨巧,值得大家去思考,就是
直接赞助小型赛事。
既然中国有4.82亿的人都喜欢运动,那么是不是可以借助区域性的小型赛事,去营造自己的品牌和形成关注呢?
2017年过年期间,在广东省的一个小县城就有一家家电企业,组织了一场贺岁杯的足球联赛。
这个联赛吸引了当地8支球队参加,虽然球员不过100多人。但是在今天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个新的乐子,迅速在当地炸开了锅。
但其实这个公司赞助的这场足球联赛,从球员开销到比赛奖金,总共也不过几万块,却巧妙地通过一个足球联赛,把自己变成当地家喻户晓的品牌。
最后我们再来讲讲体育新的趋势与变化。
第一,观看赛事的球迷更趋于年轻化。
据《世界杯球迷人群洞察报告》显示:90后球迷占比从9%增长至20%,而女性球迷从34%增长至46%。消费者发生改变,随着用户的变化我们的营销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些调整呢?
第二,观赛渠道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