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佩通坦 ·  昨天  
最高人民法院  ·  暖心调解 安宅有方 ·  2 天前  
全球风口  ·  回顾DeepSeek的4篇重要论文,聊聊R1 ... ·  2 天前  
全球风口  ·  回顾DeepSeek的4篇重要论文,聊聊R1 ... ·  2 天前  
IPO早知道  ·  古茗今起招股、12日在港上市:IPO估值超2 ... ·  2 天前  
环球网  ·  首次成功尝试!星-机-船协同观测 ·  3 天前  
环球网  ·  首次成功尝试!星-机-船协同观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1300岁的李白为啥从来不缺钱:看了这样的人生,会爱上他的诗!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4-11-14 12:02

正文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余光中《寻李白》

最近李白又火了。

有人提问: 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整日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儿来?

一个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其实一句诗就能解决你的疑惑,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寻常人家的孩子,有几个能见过白玉盘的?

一看就家境殷实,财力雄厚。


李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实在是个很特别的存在。

他游山玩水、饮酒作诗,却从来没有“缺钱”的烦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他浪迹天涯、快意江湖,却心中仍存着抱负,壮志凌云: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他一心求官、四处干谒,却也狂傲不羁,让权贵难堪: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他到死都是轻狂浪漫的,像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所以我们说李白是“仙”,是诗仙,是酒仙,是剑仙,是谪仙。

他的一切都是那么浪漫自在,又充满矛盾。

谁让他是李白。



-01-

含着“金钥匙”出生

李白的身世是个谜。

有人考证说,李白的祖先居住在西域的碎叶城。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贸易往来相当发达,家里积累了不少财富。

李白对于父辈和家庭,一直讳莫如深。

《新唐书》说李白是西凉太祖李暠的九世孙,属李唐宗室,因先祖获罪流放,始终不敢明示家谱。或许确因如此,李父一生从商,从未涉政。

▲ 李白醉酒绘画作者-范曾


李白还有个别称,叫“李十二”。

因为他是家中第十二个孩子。

普通人养几个孩子就压力很大了,而李家有至少十二个孩子,可见这个家庭是相当富有。

李白小时候跟着父亲,从西域千里迢迢,来到四川。

在这里的青莲乡买了一块地,又租出去,自己靠着收租生活,很是滋润。

所以李白又号“青莲居士”。

用今天的话说,李白是个典型的富二代。

也有人说李白是个“败家”的富二代,整日喝酒作乐,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02-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不同于其他兄弟继承父亲的衣钵,在各地行商。

李白的心里,有一片更大的天下。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

24岁的李白,带着一支笔,一把剑,朝着他的理想进发了。

他渴望比肩管仲、晏婴,谋帝王之术,做辅弼之臣,“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也许是碍于商贾子弟的不得科考的身份,也许是那份不愿与天下寒士分羹的傲气,李白选择了第三条路:干谒。

就是拿“诗”做礼物,给地方官员,以求得一官半职。


在“献赋”这件事上,他做的极为彻底,不管对象是谁,哪怕是中下层的官僚,他也把诗送给人家,甚至我们很难通过历史的材料,考证他到底送给了哪些人。

若说李白“行贿”,他又只是送诗,从未送过膝盖。

李白有李白的傲慢,权贵自然也有权贵的偏见,所以他投出的这些诗,大多时候都没有回音。

他没放弃,这条路,一走就是十余年。

▲ 李白的《上阳台贴》

这段时间,他结识了孟浩然,迎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这段时间,他少年英才,雄姿勃发。

这段时间,他走过巍峨的高山,走过华彩的城池, 他一路繁花相送,他一路纵马长歌,写下一首首千古的诗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孟浩然之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这段时间,四处游历,四海为家,走到哪儿,有兄弟的资助,还有夫人的支持,也不愁吃喝。

但相对于世俗的财富,他更渴望才子的名声,光耀门庭,施展抱负。



-03-

理想的破灭

他做到了。

公元742年,是李唐历史的一道分割线。

这一年,唐玄宗的年号从“开元”改为“天宝”,也是这一年,唐玄宗从一个励精图治的明主,变成了宠信奸佞的昏君。
偏偏就是在这一年,李白走进了朝堂。

“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

那一年,李白长安看花,风光无限,唐玄宗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还亲手为他调羹。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自信满满,他觉得自己的抱负即将施展,雄心即将实现。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塞下曲 · 其六》
何等荣耀,何等豪迈!


但现实却无比残酷——“翰林供奉”的职务,不过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只负责歌功颂德。

对治国典籍研究的再深刻,也比不上为妃子写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一只想在长安展翅的鲲鹏,却只能沦为笼里的金丝雀。

40多岁的李白,在理想达成的这一年,却感到了巨大的狼狈和无边的孤独。

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
——任华《寄李白》

让他低眉顺眼,奉承讨好?他做不到。

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放浪形骸,醉酒填词,意兴所至,叫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般狂妄,朝堂如何容得下他?

不到两年,李白上疏请还山,唐玄宗也顺水推舟“赐金放还”。

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算是对他的恩宠。

但李白并不在乎这些,离开的那一天,他倔强地对着长安城高声放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 其一》

从此,大唐少了一位壮志满满的求官者,多了一位放浪形骸的诗仙。

▲  李白赏月


-04-

纵横天地外

离开长安的李白,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游历。

他寻访仙山名士,与杜甫、高适等人结交同游,留下了无数华彩辞章。

与杜甫分别后,他思念之情如水涌来: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好友王昌龄被贬,他充满不舍与遗憾: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他梦游天姥山,感叹道世事无常: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他再到秋浦地,连写十七首诗: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秋浦歌 · 其一》

他到宣州与故人告别,登上谢朓楼感慨: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段时间,他结识了第二任妻子宗氏,她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一直仰慕于他。

宗氏有一次看到李白把诗写在酒馆的墙上,便千金买壁,成就一段佳话。

这段时间,他结识了许多好友,汪伦就是其中之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他延续了以往的习惯:终日与酒为伴,喝的大醉,只想回避现实,忘却凡尘烦恼。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求而不得,放手又不能,只能喝酒。

但他心里清楚的很,酒并不能消愁,酒醒之后,愁云依旧万里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他在理智与情感间徘徊,颓废与潇洒中挣扎。

他内心的矛盾已到极致,但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干净,纯粹。



-0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