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学人,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学人

孙立平:美国社会,断裂还是撕裂?

中国经济学人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29 19: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 孙立平

来源: 孙立平社会观察 (ID:thslping888)


美国大选前后,“撕裂”成为一个热词。人们惊呼, 美国正在成为一个撕裂的社会。


撕裂是不是一个事实?如何看待这种撕裂?尘埃落定之后,也许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从概念的意义上澄清一下。我倾向于将“断裂”视之为结构的层面,而将“撕裂”视之为行动的层面。


先说断裂。 断裂的含义之一,是从社会整合的意义上来理解。 也就是说,一个社会能不能将不同的人们凝结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凝结的机制是什么?


法国社会学家德尔凯姆曾经提出过一对概念: 机械联系和有机联系。 他的意思是说,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分工不明确,大家做着类似的事情,从而形成了大体相同的观念、信仰以及生活方式。这种同质性和相似性把人们凝聚到一起。这就是所谓机械联系。


到了近代,分工细化了,大家做着不同的事情,社会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异质性,这种整合的机制就失效了。但分工形成了互相依赖,种粮食的依赖做衣服的,反过来,做衣服的也依赖于种粮食的。谁都离不开谁。 于是在这种差异性和互相依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整合机制。 他将其称之为有机联系。


但我们要注意到,建立在异质性基础上的互相依赖,往往 需要一种封闭的环境。


有点类似于国内统一市场形成打破了过去传统乡土社会中的互相依存一样,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在美国这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则正在瓦解着有机联系建基之上的国内的互相依赖性。于是,人们看到美国的资本在与不发达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形成了一种新的结合,美国的金融和科技精英与其他国家的蓝领形成了一个链条。


这样,就把他本国中的一部分人,尤其是蓝领和部分中产阶层甩了出去。 这就是美国所谓社会断裂的真正含义。 人们对所谓建制派的怒火,对川普的支持很多就是来自这里。而川普竞选中的许多主张,以及就任以来所做的种种努力,尤其是重振制造业,鼓励制造业资本回归美国本土,甚至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可以视之为修复这种机制所做的努力。


那接着的问题就是,结构意义上的断裂会不会导致行动意义上的撕裂?


美国大选中的尖锐分歧,不同派别选民严重的对立,分歧与对立中夹带的浓重感情色彩,超出以往的互相攻击的激烈程度,甚至川普就职时发生的多地的抗议,一些机构对川普某些政策的抵制,似乎给人一种美国社会在撕裂的感觉。


但我认为, 真正撕裂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要说清楚,行动意义上的撕裂是什么意思?撕裂意味着社会中一条主要断裂带的形成,并沿着这条主要断裂带形成严重的对立和冲突。


这种情形会不会发生?与下面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政治家的智慧与行动。 应当承认,川普就任以来一系列的言论和作为,在起着缓和而不是激化对立的作用。就是反对川普最激烈的人,似乎也开始由怒骂转变为笑骂,转为有些无奈的调侃。


第二,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固然也存在种种弊端,但迄今为止,把各种不同政治和社会力量整合起来的作用,仍然是有效的。同时,总统的任期制也使得社会的弹性大大增强。


第三,还有一点,美国社会的基座是多元的。 阶层的分化,种族的差异,宗教信仰的不同,甚至性别等等,都使得这个社会难以形成一条主要断裂带。



亲爱的读者:推荐同时关注我们的备用微信号“ 经济学人 ”,ID: zhongguojingjixueren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

扫码关注▼

另外欢迎大家加入 微信群 ,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 经济学人小助手 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3▼


* 每晚十点,群内会额外推送2-3篇好文,群友专享~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 (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回复90☞ 刘鹤公开露面主持的这个会议信息量太大了

回复91☞ 人口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东北衰弱而广东崛起

回复92☞ 赵晓:中国经济的真相及出路

回复93☞ 邱晓华:中国经济的今天和明天

回复94☞ 中国未来六大悬念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