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围绕圆通及其他快递公司11月份的经营数据展开分析,同时讨论了电商竞争对快递行业的影响及行业的投资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圆通11月份快递收入同比增长9%,单票收入同比下降7%,快递量同比增长17%。
圆通在11月份实现了快递业务的增长,但单票收入有所下降。快递量持续增长。
关键观点2: 电商竞争对快递行业产生三方面影响:客单价下降,拆单率和退货率上升。
电商平台竞争导致价格策略调整,商品品类扩充以及服务竞争的加剧,对快递行业的客单价、拆单率和退货率产生影响。
关键观点3: 快递行业展现强韧性和成长性,即便在经济面临压力的情况下,行业业务量仍保持增长。
快递行业的韧性和成长性不容忽视,即使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下,行业依然能够保持增长。
关键观点4: 快递行业的投资价值分析,包括行业数据良好、需求有活力、业绩韧性强、分红潜力大、财务报表健康、估值低等。
文章分析了快递行业的投资价值,指出行业数据表现良好,需求持续旺盛,业绩稳健,具备分红潜力,财务报表健康,估值具有提升空间。
正文
上周五,圆通公布了11月份的主要经营数据,我把表格复制下来给大家看一下。
11月份,圆通实现了快递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了9%;单票收入是2.29元,同比下降了7%。和上几个月一样,快递量还是持续改善。11月份,圆通送了25.4亿票快递,同比增长了17%。
今年年初,我和这些快递公司董秘吃饭的时候,董秘小伙伴都都说国家邮政局对2024年全年业务量是 8%的增速预期,所以各家公司制定全年目标的时候,大部分都在10%左右。
不过,到现在快一年收尾,可以看到不仅是圆通,大部分快递公司的业务量都超出了年初的目标。
以行业协会的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行业业务量增长 22%。在经济面临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快递行业作为连接千行百业的网络,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成长性。
长江证券交运新财富总结的蛮好(大部分卖方同行也都看到了):
今年快递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上游电商平台竞争导致的。
从几家大电商平台的月活用户数据来看,像阿里、拼多多、抖音,它们的用户数都很接近。大家可能都有体会,以前拼多多的砍一刀活动现在很难完成了,这或许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电商网购流量快接近天花板,电商竞争逻辑也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
在存量流量竞争背景下,电商平台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竞争:
一是价格
。
从去年下半年起,主流电商平台都把低价当作首要竞争策略。
二是商品
。
各大平台不断扩充自己的SKU(品类)
。比如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从农产品领域向高客单价的电子3C产品扩张;京东从3C图书强势领域向美妆服装类过渡;抖音电商从直播向货架电商转型。
三是服务
。
服务有很多维度,其中对消费者体验最直接的就是快递。
各大电商平台调整了包邮门槛,上调了用户会员权益,比如淘宝的88VIP会员能享受全年无限次免费退换货服务,
这都表明电商竞争十分激烈,从价格、商品丰富度、消费体验等多维度展开竞争。
客单价方面,各大电商平台加大百亿补贴力度,主流品类价格呈下行趋势,大家应该都有感受。
拆单率方面,去年下半年京东从8月23号起下调自营商品包邮门槛,从99元降到59元,还推出百亿补贴频道、单件到手价功能、买贵双倍赔付等举措。
退货率方面,今年电商逆向件成为几大电商快递公司发力的市场,从4月22号开始,淘宝会员上线无限次退货包运费服务,这虽然提升了用户体验,但也增加了商家运营门槛。
总体来说,这三个维度的发展使得今年快递件量增速与电商平台GMV增速的剪刀差呈现扩大趋势。
往后看,消费大趋势应该会延续下去,电商平台也会持续竞争,那么快递需求就有支撑和韧性。
有读者朋友说,虽然量上去了,但是价格下来了,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总是不好的吧?
的确如此,就像我们看到圆通11月份的快递量是17%的增长,但是收入只有9%,单票价格的确是拖了后腿。
不过,在快递行业,量在利先(不是量在价先哦)。只要快递量能保持较快增长,单票的成本会下降的更多,所以快递公司赚的利润也会更多。
因为快递行业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要投资仓库、要维护车队运能、要保持一定冗余的分拨操作产能、还要维护好总部和加盟经销商的关系。
如果量不够,这些固定的开支还是会发生,但如果量能跑起来,这些成本就会被逐步分摊。像申通去年是亏损的,今年就扭亏了。圆通和韵达去年赚的少,今年就赚的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