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MM学院|髓文月谈一月刊---多发性骨髓瘤月度文献新进展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5-02-19 20:47

正文





髓文月谈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快节奏时代,广大肿瘤科和血液科医生如何通过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呢?

MM学院特推出【髓文月谈】栏目,每月对骨髓瘤领域最新发表的重要文献进行盘点,并为每期精选文章划重点。
本期为您带来的是1月精选文章, 全文获取方式见文末~


首次复发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全口服三药联合方案(iberdomide、伊沙佐米和地塞米松)

期刊: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主要内容

大多数不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首次复发时表现为对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或抗CD38单克隆抗体(如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耐药,这类患者属于难治性人群。法国骨髓瘤协作组(Intergroupe Francophone du Myélome)的2期研究评估了口服三联疗法——伊伯度胺(iberdomide)、伊沙佐米(ixazomib)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I2D方案)在年龄≥70岁且首次复发的MM患者中的疗效(NCT04998786)。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接受伊伯度胺(1.6 mg,第1-21天)、伊沙佐米(3 mg,第1、8、15天)和地塞米松(20 mg,第1、8、15、22天,第1-2周期;10 mg,第1、8、15、22天,第3-6周期)治疗(28天为一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6岁;根据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的衰弱评分,50%的患者为衰弱状态;74%和37%的患者分别对来那度胺和达雷妥尤单抗耐药。在中位随访14个月时,总体缓解率为64%,其中36%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或更好。12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缓解持续时间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2%、76%和86%。最常见的3-4级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6%)。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为1级或2级。总体而言,I2D方案在首次复发的老年MM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风险-获益比,包括对来那度胺和达雷妥尤单抗耐药的患者。


高危冒烟型骨髓瘤更深的缓解预后更好:I-PRISM II 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主要内容

在高危型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HR-SMM)中,早期治疗干预已显示出益处,但目前尚无研究评估生化进展或缓解深度是否能预测长期结局。单臂I-PRISM II期临床试验(NCT02916771)评估了伊沙佐米(ixazomib)、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55例HR-SMM患者中的疗效。主要终点——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NR)(95% CI:57.7-NR,中位随访50个月)。次要终点——生化PFS为48.6个月(95% CI:39.9-NR),并且在8例患者中与SLiM-CRAB标准同时或提前出现。其他次要终点结果显示,总体缓解率为93%,其中31%达到完全缓解(CR),4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或更好。完全缓解与无SLiM-CRAB标准和生化进展密切相关。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灵敏度为10^-5)的患者5年生化PFS为100%,而MRD阳性患者为40%(p = 0.051),表明深度缓解显著延长了疾病进展时间。探索性单细胞RNA测序分析发现,肿瘤MHC I类分子的表达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疗效相关,而克隆性扩增的CD8+ T细胞中GZMB+ T细胞比例较低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Teclistamab在中国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来自MajesTEC-1研究中国队列的数据

期刊: Cancer

主要内容

介绍: Teclistamab 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三重药物类暴露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 B 细胞成熟抗原定向双特异性抗体,在关键的 MajesTEC-1 队列(NCT03145181/NCT04557098)中显示出深度、持久的应答,并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本文报告了 MajesTEC-1 中国队列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

方法: 患者在加量后每周皮下注射 1.5 mg/kg Teclistamab;在保持缓解的情况下,患者可以换为较低频率的给药。

结果: 中国队列中(N = 26;中位年龄为 66 岁;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 5)15 个月中位随访,整体缓解率(ORR)、≥VGPR率,以及≥CR率分别为76.9%、76.9% 和 57.7%。达首次缓解和 ≥CR的中位时间分别为 1.4 和 6.3 个月;在达到 ≥CR 并有可用 MRD 样本的患者中,14/15(93.3%)患者实现了 MRD 阴性。缓解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未达到;12 个月的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 78.5%、68.0% 和 83.5%。安全性特征与关键队列一致。尽管 96.2% 的患者出现感染,发生率随时间减少,但有六名患者经历了 12 至 18 个月以上的感染。没有因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也没有剂量减少。十名患者更换为较低频率的给药。Teclistamab 血清浓度与关键队列一致,略低的药代动力学平均值。

结论: Teclistamab 在中国队列中表现出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与关键队列一致,支持 Teclistamab 作为中国三重药物类暴露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虚弱评估: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对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期刊: Leukemia & lymphoma

主要内容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血液恶性肿瘤,在这些人群中,虚弱(frailty)普遍存在。虚弱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储备能力下降和对压力源的易感性增加,导致功能能力降低。虚弱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并对治疗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用于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虚弱的工具和策略,回顾了利用临床试验和实际证据描述虚弱多发性骨髓瘤成年患者治疗结果的数据,并评估了治疗期间虚弱与生活质量和患者报告结局之间的潜在关系。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虚弱适应性治疗有可能改善老年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结果。


Forimtamig,一种新型的GPRC5D靶向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采用2+1模式,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期刊: Blood (IF:37.5)

主要内容

尽管已有多种获批疗法,多发性骨髓瘤(MM)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存在较高的未满足医疗需求。现有的T细胞双特异性抗体(TCBs)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G蛋白偶联受体C类5组成员D(GPRC5D),在经过多次治疗的MM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然而,抗原转移导致的初级耐药、短暂的缓解持续时间和复发经常发生。虽然GPRC5D是MM中最具选择性的目标,近期研究表明其抗原丢失发生频率高于BCMA。因此,抗GPRC5D免疫疗法必须在短时间内强力打击。本文描述了forimtamig,这是一种采用2+1格式的新型GPRC5D靶向TCB。Forimtamig对GPRC5D的双价结合赋予其比经典1+1 TCB格式更高的亲和力,与形成更稳定的免疫突触及在肿瘤细胞杀伤和T细胞激活中的更高效力相关。在MM的原位小鼠模型中,forimtamig招募效应T细胞至骨髓,并在引入逐步加量以减轻细胞因子释放后仍能快速杀伤肿瘤。Forimtamig与保标准治疗药物(包括抗CD38抗体、免疫调节药物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提高了缓解深度和持续时间。Forimtamig与新型治疗药物(包括BCMA TCB和cereblon E3连接酶调节药物)的联合疗法效力强大,防止了GPRC5D阴性肿瘤复发的发生。Forimtamig目前正处于针对复发和难治性MM患者的单药疗法及联合疗法的I期临床试验阶段。


评估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疾病进展(EP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希腊骨髓瘤研究组的真实世界数据

期刊: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 leukemia

主要内容

背景: 尽管治疗有所改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历早期疾病进展(EPD),定义为对一线治疗初始缓解后18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

方法: 研究评估了1436例新诊断的MM患者,其中23.3%的患者出现EPD。

结果: 与其他患者相比,EPD患者的中位年龄、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高,而血红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低(P < 0.05);EPD患者更常见于晚期(ISS3、RISS3和R2-ISS III/IV期)。超高危MM(UHR-MM,即检测到≥2种高危分子异常)在EPD患者中更为常见(P < 0.001)。接受来那度胺为基础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无显著差异。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治疗(DBT)在EPD患者中使用频率较低(2% vs. 10%;P < 0.001);11%的EPD患者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而其他患者为33%(P < 0.001);EPD患者的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显著较低(12% vs. 27%;P < 0.001)。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ISS、RISS、R2-ISS、UHR-MM、ASCT和DBT是EPD的显著预测因素(P < 0.05)。多变量分析表明,R2-ISS、ASCT和DBT是EPD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01)。EPD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个月和29个月,而其他患者分别为40个月和76个月(P < 0.001)。

结论: 在真实世界中,超过五分之一的患者出现EPD,这仍然是一个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治疗和ASCT显著降低了EPD的发生概率,而R2-ISS可作为识别这一人群并指导治疗决策的有用预后工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