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在北京工作半年多的童鞋跟小编吐槽说,她有次抓了一把硬币给出租车司机,师傅的脸色立马就不太好看了。后来一位司机直接问她:“你们南方人是不是特喜欢用这镚子?”
这时她才醒悟,在南京大家都在用的硬币,到了北京却“不受待见”。
实际上早就有人发现,南方人爱用硬币,而在北方,硬币的最大用途是——填满存钱罐。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
有人说,可能是
北方冬天天气冷
,大家戴手套,不方便拿硬币。
还有人说,中国有句古话“穷得响叮当”,就是从北方流传开的。指的是揣着一兜子硬币叮咣乱响,特寒酸。而南方人精打细算,非要听见硬币哐啷掉进铁箱子里的声音,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人一言以蔽之,
天气干燥的地方零钞用纸币,天气潮湿的地方用硬币。
不过,真正的原因还是看
当地政府选择哪种钱币进行投放
啦!
▲红色为硬币区,蓝色为纸币区
如今很多发达国家都实现了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因为
硬币成本更低
。
1枚硬币可以流通3万次,而1张纸币平均只能流通300次。
同样是1元钱,流通20年纸币比硬币的成本高出15倍。
其他的好处也很多,比方说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病菌的传播。
调查显示,一张八成新的1元纸币上有120万个细菌。
(怪不得小时候妈妈不让我拿钱,原来是为了保护我的健康)
我国早在
1992年
,央行就开始试点让硬币取代纸币,选了这五个地方,
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和深圳
,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离造币厂近,运输成本低,调配也方便。
到了现在,上海本地已经不投放一元纸币了,所以你会觉得江浙沪地区,人们特别喜欢用硬币。
当然,改造了包邮区的习惯央行怎么能就此满足呢?试点的范围越来越大,
2001年
,央行又在
江苏、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山东
开展了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试点。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着南北方对于钱币的选择。
▲上海造币厂
国内造币厂只有三家,分别是沈阳、南京和上海造币厂。硬币的运输是十分耗费人力的行为,所以各地都自产自销。比如说大连,虽然身处北方,但是依靠沈阳造币厂,所以硬币使用率很高,而新疆、西藏绝少硬币,因为把那么重的金属专程运过去根本不现实,那边的硬币估计都是游客零散带去的。
另外,消费习惯也会影响硬币的普及,在北方,有售票员姐姐的帮忙,就不用那么注意带零钱啦!
最后,小编想问,大伙儿都喜欢用
微信
还是
支付宝
呢?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