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陀罗尼棺墨书排布示意
大安三棺棺盖东斜面的5个核心梵字分为三组(1 oṃ/ 2 raṃ a aṃ/ 3 vaṃ),与准提仪轨密切相关。首字(B1-1)作为“一切真言之母”及各类真言通用的起始梵字起到加持作用。中央三字(B1-2)为持诵准提真言前观想的对象,见载于辽道[厄+殳]著《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以下简称《心要集》)。此集记述了通过观想三字,先以火轮烧尽自身,灭除诸罪;再生成无相清净之体,进而由十方诸佛灌顶的过程。
07
尾字(B1-3)为准提仪轨中行息灾法时观想的对象。息灾法具有消除恶业、重罪、灾难等功德,与前述基于焚烧之观想相结合,共同塑造了净化、灭罪的主题。
棺箱东壁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C1),后附发愿文。其中般若波罗蜜多即智慧到彼岸之意,《心经》内亦有诸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涅槃之说。西壁5组梵咒与棺盖东斜面5个梵字呼应,其末尾转为特殊的汉字咒。墓主头部紧邻的西壁正中(以保存较好的M7为例)为文殊真言(C7)。此咒与东壁《心经》首尾相对,特别强调了作为涅槃核心的智慧。结尾的受菩提心戒真言(C10)亦与准提仪轨相关,随之与前述核心梵字联系起来。
陀罗尼棺其余各壁所书真言同上述主题呼应,多与灭罪消灾、破地狱及往生净土相关。如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C4),又称光明真言,《心要集》特别注明“置亡人尸上或骨上甚妙”,并附偈语“真言梵字触尸骨,亡者即生净土中;见佛闻法亲授记,速证无上大菩提”。棺上的两段汉字发愿文则集中阐释了葬仪的目的,亦表达了墓主的期望。棺盖斜面所书发愿文(B2)为:“陀罗尼棺以其影覆之功,䔬济魂归之质,不闻地狱,永受天身,谅尘墨之良因,与乾坤而等固,谨记”。东壁所附通用发愿文则表明墓主希望借助《心经》之智慧得成佛道。两段发愿文的布局均强调了东向的重要性。前者始于东南,经南、西、北3向后,回到东北。后者同样自东南起始,其首字与前者相临。
下八里墓群陀罗尼棺所涉葬仪中,有几点值得关注。首先,准提仪轨中以火烧尽自身的概念,恰与墓主的荼毗葬式相吻合。仪轨特别强调的焚烧净化之功,即“烧尽有漏之身,生成无漏智身”,亦与棺盖发愿文中“不闻地狱,永受天身”的期冀相呼应,可谓修持准提仪轨功德的直接体现。其次,面东持诵准提真言的仪轨(详见下节)与真容像面东而卧的葬式相吻合,由此将真容像与陀罗尼棺联系起来,系统诠释了墓主速达彼岸的愿望及其对准提仪轨的重视。同时,也解释了墨书以东向为核心的布局。最后,棺盖发愿文对陀罗尼棺的描述,特别提到了影覆概念。表明设计者希望通过棺箱表面的墨书陀罗尼对亡者周身进行裹覆,以此实现灭罪之功。
综上所述,大安三墓中,通过荼毗葬式、面东而卧的真容像、棺箱表面墨书陀罗尼的组合使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葬仪,营造出一处新颖的神圣空间。同时,亦为其与天顶图像及墓室组合,形成嵌套式的双重神圣空间奠定了基础。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下八里墓群葬仪中独具特色的环节,反映出辽末密教仪轨与“影覆”概念对丧葬习俗的深刻影响。此外亦可看出,盛行于元明之际的准提信仰,在辽末已初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