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咪丫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告别繁琐操作!Linux ... ·  19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  19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成为 Linux ... ·  昨天  
Linux爱好者  ·  AI 正在培养一代 “文盲程序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咪丫鱼

JUST DO IT

咪丫鱼  · 简书  ·  · 2018-12-11 18:09

正文

肖恩.扬.如何想到又做到:带来持久改变的7种武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

图片来自@咪丫鱼

武器5 行为在前:行为改变了,意识也会随之改变

虽然我们经常会说:转变思维观念十分重要,观念发生改变,行为也自然会发生改变。比如,在减肥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是越减越肥,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减肥的重要性。俗话说“胖子都是潜力股”一点都不假,在看励志故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人能特别坚持,终于减肥成功,看别人晒出来的照片真的羡煞旁人。也有人将“瘦成一道闪电,闪瞎你的双眼”做为自己减肥的口号,终日写在自己窗前,或者微信微博上,以此自我激励。而最终是否成功,看个人的行为,坚持性如何。而如何能够坚持下去,在作者的眼里,不在于说我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多大的变化,虽然意识改变很好,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行为在前,行为改变了,意识也会随之改变。在看此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头脑中经常会出现JUST DO IT这句话,不管是在断舍离的过程中,还是在理财之中,还是在读书学习过程,还是在写作、亦或者减肥之中,这句话的分量都特别重,不要去考虑前因后果,不要过度计较或者计划究竟该怎么办最后会怎样,先动起来,Just Do It,先去做,做了之后再说。

作者说,很多人会发现,人要耗上几年的时间,甚至一辈子才能学会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行为。那是因为,在这方面的前人智慧根本是错误的。而作者指出,能帮助我们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更重要的因素是神经记忆,也即行为在前。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即作者采用的自我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个人行为的因素。比如我是一个认真的人,我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么在我做事情的时候,我就会自动地采用认真的行为来做事,如果出现想要马虎应对的方式的时候,自己就会觉得不舒服,会改变方式,继续用认真的行为做事,事情结束后,加强了自我认同:我就是一个认真的人。这是行为在前背后的逻辑。 而神经记忆是一套心理技巧,也是方便而快速地重置思维的方式,它们会让人重新认识自己,让人坚持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神经记忆可以让人们回顾自己过去的行为,看到自己的改变,从而坚持做之前没法做到的事情。所以神经记忆不仅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让其他人坚持做事。神经记忆通过两种心理流程来让一个人坚持做事:第一,人们相信,如果没有非做不可的压力,自己仍然在做某件事,一定是因为这件事很重要。第二,人们通过回顾过去做的事情来形成身份认同,也就是说,人们会继续做某件事,是因为这是他们自我形象的一部分。比如在教育孩子方面,作者指出,如果想让孩子更懂得感恩,那就让孩子去做“懂得感恩的人”会做的事情,比如参加志愿活动,研究发现,参加志愿活动的青少年更关心他人。做不到之前先假装自己做到的方法,就是神经记忆的手段。


图片来自@咪丫鱼

作者在书中指出四种重塑神经记忆的四种方法:行为、身体动作、生理和情绪、言语和认知。身体动作:我们喜不喜欢一个人、认不认同他所说的话,取决于他说话时你身体所做的动作(这在心理学上的姿态语言上有讲到)。作者简要概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比如右利手者在右手拿着东西的时候,用左手写字,比用右手写字的人的自尊评分要更低一些。生理的唤醒状态下,人们的情绪感受并不相同,从而使得人们在了解自己是什么人,在想些什么,怎样采取行动等方面的感受并不相同。言语神经记忆建立在以下理念上:言语中的小小改变,能够影响人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其行事方式。人们使用的语言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感觉,影响他们将来要做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位妈妈加入一个微信群,在群中说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我当时很想给她说一句话:当你决定加入这个群的时候,改变已经发生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中的是改变后的结果,比如教育孩子,很多人希望能够获得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但是我经常会说,当你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或者发现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需要应对,开始寻找一些团体并加入团体,学习相关的知识,讨论相关的话题,其实就意味着改变已经发生。我们要看到这种改变是我们自己行为的结果,这样,才能像作者所说的重塑我们的神经记忆,让我们记住的都是学到的新的知识和理念,记住的是教育孩子中做的比较好的部分,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自信心,才会更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持久的行为改变始于行为的实际的、实体的变化,而不是思想中的变化。

我经常会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从内向变得外向,从行为上改变特别容易而且容易成功。比如说,对于一个特别内向的、不爱社交的人来说,和别人沟通交流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可是有一次,有一个人说他必须要改变自己,因为他的工作是服务类工作,必须要和人打交道,说像现在这样的状况自己的工作可能就要毁了。我给他的建议中第一步非常简单:对人点头微笑即可。不需要说话,只需要展露笑脸、点头即可,这对他来说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个人就接受了我的建议,在一段时间之后,他说现在同事见到他也会主动问好,偶尔会攀谈几句。我问他感受,他说非常好,原来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不好,但是实际上点头微笑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很多同学关系还可以。此书中指出:人们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来改变自我形象。然后我告诉他,下面可以点头微笑的同时问好,如果觉得自己表达不一定特别应景的话,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只说“你好!”因为在我们和对方打招呼说“你好”的同时,我们传递了友爱的信息,而且特别简单,不用考虑这个时候是吃过早饭了还是吃过午饭了,有些话题提起来的时候合适不合适......诸多的担忧在这个表达面前,显得特别没有必要。再过一段时间,我问他感受如何,他说现在他和同学的关系挺好的,很多同学都说他变得开朗了,喜欢人际交往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人际交往中的焦虑、紧张、害怕等情绪也随之消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神经记忆,使得他认为自己其实是一个人际交往还不错的人,达到了新的自我认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