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陕西过大年 | ... ·  2 天前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陕西过大年 | ... ·  2 天前  
西安晚报  ·  明天22时10分!陕西正式进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我们这个年过得好长尾|财务自由实证 #70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5-02-05 13:30

主要观点总结

作者分享了其过年的年夜饭安排和饮食观念的变化,从健康饮食到财务自由的实践。文章强调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介绍了年夜饭的新安排并提倡科学饮食和长期投资的财务观念,同时通过财务自由的实践记录和实证账户更新来分享财务自由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年夜饭安排和健康饮食观念的转变

作者采用新的思路安排年夜饭,按照菜单制作,既享受美食又避免浪费。同时,通过科普饮食常识,作者和家人改变了对饮食的观念,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健康饮食实践的体会

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健康饮食带来的身体变化,认识到适度饮食的幸福感。同时指出,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量对于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3: 财务自由的实践与记录

作者通过制定财务计划并公开实证记录自己的财务自由进程。文章分享了财务自由路上的重要节点和心得,强调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并提醒关注主业、理性消费以实现财务目标。

关键观点4: 关于投资的见解

作者提出了投资复利是获得被动收入的方式而非致富的秘密,强调应重视资产配置、不追求短期收益最大化。同时提醒将注意力放在本金和收益的积累上,关注主业提升和理性消费以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


正文

大家新年快乐呀,我又回来了~

今天初八,我和也太还在吃“年夜饭”,目测至少能吃到十五 今年过年我们换了个思路——按照年夜饭定菜单,但一天只做一道,做一道吃一道。这样就没有一次做太多、后面天天吃剩菜的困扰了

也太列的菜单。有意标记了红肉/白肉,结果发现都是红肉,又赶紧加几个白肉的菜

本意是方便省心,结果没想到把年过出了长尾的感觉,好像天天都是年夜饭,颇有 快乐凭空产生的感觉


后来和家里视频聊起年夜饭吃什么,我把这个思路一讲,本来还想他们会不会觉得这样太没年味、有悖传统,结果他们也觉得很好,说 明年也这么办

我妈说,从我科普了各种饮食、运动常识,尤其是我爸有氧适能上来了,我妈体检胆固醇也下来了以后,再看年夜饭一大桌子菜也没以前那么馋了。现在觉得吃得健康、适量,身体轻盈的感觉,更幸福。

我一想还真是。

以前不了解相关知识,一说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总觉得会很痛苦,会失去很多生活原本的乐趣。那时候我们做菜喜欢极致堆料,遇到好吃的撑到扶墙。

到后来了解了各种食物不同重量对应的热量和营养素,记录一段时间饮食,看到自己应该吃多少,也感受到 精力状态因此的变化 ,再回头看这些,真就没那么馋了。 还是好吃,但容易放下筷子 ,够量就停了。

健康饮食不需要自律。网上很多“健康餐”难坚持,也是因为它并不健康。主要营养素吃不全,(尤其优质碳水,很多“健康餐”里都严重不足)才更容易馋这馋那,难以执行。吃够就不馋了。

……

想到这又想给大伙推荐下这期 1 年前的播客,常听常新 👇

我们总说「知易行难」,但「知」比我们以为的更不易,「行」困难很可能说明没有真的「知」。 当我们觉得一个目标需要强大的自律时,只是说明我们对它实际上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了解 。自律在提醒我们,道理我都懂 = 没懂。

饮食、运动如此,投资、财务(自由)计划也是,长期践行靠的不是自律,是了解。


实证账户更新 2025-01-31

年初开门就被暴击,但没想到最终 1 月还可以。

大致估算下差距,实证账户的年化要回到 10%,需要从现在这个位置涨 30%👇

记账工具来自 有知有行

2025:实证完成了本金目标,但距离「可持续的」「10% 年化收益」的目标还差不少。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会把「收益率」和「收益比开支」放在更明显的位置上,来观察财务自由的长期可行性。

收益比开支 👇 从投资中获得的「累计收益」目前还不足覆盖「累计日常开销」,但曙光已现。

注:这张图的思路来自 第 30 期实证 ,长期跟踪财务自由的可行性。家庭开支曲线里,我没有算买房首付、一次性税费和部分硬装的钱。剩下大家能想到、想不到的,房贷月供、家具、家电、旅行、保险、医疗什么的,每一笔都算进去了。

……

最后例行提醒大伙,财务自由的投资和被动收入虽然看起来性感,但「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本金和收益只是自由路上的「果」, 主业努力多赚钱、理性消费少挥霍,以此积累本金,再加上不被短期涨跌干扰、坚持投资才是背后的「因」

投资复利只是我们获得被动收入的方式,而不是致富的秘密。

在财务自由实证的最初两年,我写得最多的也不是如何投资,而是如何 少在投资上花时间,好能多花时间关注主业 ,同时理性控制开销,尽快攒钱。

假如有 10 万本金,就算投资翻倍也才赚了 10 万。而投资翻倍极其困难,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才 20%。相比之下,在职场上努力提升,让收入再增加 10 万则要靠谱得多。

对财务自由而言,“钱生钱”做到 80 分足矣,剩下的精力还是应该关注赚钱和省钱这些“人生钱"。

关于这份实证

普通人通过工资理财也能实现财务自由 ,这是这些年我一直在践行的理念。从最初懵懵懂懂到 2017 年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今天,已经走了 5、6、7 8 年。

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实证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纠结生计这些琐碎问题,在重大选择面前获得更多的人生选项,不再瞻前顾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