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他在第一章就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最终控制文化。
单独看这一句,确实晦涩难懂。但围绕这个观点,尼尔波兹曼按着语言文字-印刷机的天下-电视的发展的顺序展开全文(着重讲了印刷机时代和电视时代),纵向诠释了在不同媒介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内容是如何演变的,即媒介技术本身就带有对某一种文化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威力不容小觑。
尼尔波兹曼写道:“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媒介)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印刷机统治时代的美国社会,公众话语“由于深深扎根于铅字的传统,因而是严肃的,其论点和表现形式是倾向理性的,具有意味深长的实质内容。”
印刷文字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阅读过程能培养理性思维。电报的出现使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电报把信息变成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置用处或意义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电报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至多为我们提供一点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
电报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各地的新闻穿越时空距离被罗列到人们眼前,这迫使人们在无形中修正了信息的定义:它不再是对人们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影响的要素,而只是一大堆看上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实际却毫无意义的文字符码。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隔离的注意力。伪语境被制造出来,让脱离生活、毫无关系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
再然后是书中抨击最多的电视,因为它的出现人们渐渐忽略了内容与逻辑,而只是关注自己的感官享受。正是因为如此,电视出现之后总统没有了胖子,电视上的政客嘉宾关心的只是给关注留下的印象,而不是自己的观点与逻辑。他们更希望甩个好的俏皮话,让它成为第二天的新闻。
电视的出现终于引爆了信息原子弹,电报和照片以动态的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娱乐不再遮遮掩掩,它名正言顺地处死了严肃话题,大众甚至津津乐道这次弑君行动,人类臣服于电视机前,心安理得地慢慢退化。我们不会意识到电视潜移默化中的的特殊视角,它只会助长语无伦次与无聊琐碎。我们听到的只剩下一种声音——娱乐的声音。电视原本应当充当文化的传播者,但实际上它没有完成文化的传播反而攻击了文字文化,而看电视的目的变成了只有情感上的满足。激烈的辩论与分析表不再是在分析问题,而实际只是在导演一场场表演。
要想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于年轻人绝非易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都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波兹曼的时代电脑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可替代,但他也已对可以预见的电脑时代提出了警告,而今日的事实比他猜想的更让人悲观。互联网表面上集合了印刷术与电视机,为两者提供了貌似公平的决斗舞台,实际互联网上的文字信息多是电报的升级版,只不过它努力做到“更快、更黄、更无趣”。
网络阅读和电子书虽然延缓了人类智力的退化,但它们依然阻止不了娱乐对人类宣判的死刑,只不过是用凌迟代替了枪决,更加缓慢而痛苦,在思想的监狱里,没有死缓,没有保外就医,也玩不来躲猫猫。原谅我对中国互联网上“公民社会”的建设不抱希望,匿名的正义在我看来比冷漠还要致命。
最后,我想谈谈《娱乐至死》中作者透露出的价值观。容易被误读的一点是,作者其实并不反对娱乐信息,作者反对的是把一切领域都娱乐化。这就好比有一种主食是最有营养的,但我们也不反对人们去吃烧烤、快餐等种种没有营养的东西。但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只吃烧烤,那就很有问题了。
的确,这个时代仍然“娱乐”,甚至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娱乐”,但它并不“至死”。
资料部分来源简书作者火烧风以及网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