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图灵访谈
对话知名作译者,讲述精彩技术人生。你听得见他们,他们也听得见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复星国际董事长自曝写稿用DeepSeek ... ·  9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黄仁勋首次公开谈DeepSeek##黄仁 ... ·  19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DeepSeek一个月下载量1.1亿## ... ·  昨天  
极客公园  ·  除了百万售价,华为「尊界」S800 ... ·  昨天  
新浪科技  ·  【#特斯拉因Model3幽灵刹车被起诉#,法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图灵访谈

访谈 | DataGirls社区创始人Aislinn:做勇敢的少数派

图灵访谈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8-03-06 14:41

正文


导读: Aislinn是同龄朋友中少数让我佩服的妹子。拒绝享受“安逸”,她选择了留学新加坡、零基础学习计算机、毕业后又只身创业。Aislinn的每一步都在跨越舒适区,寻求自我超越,骨子里满是敢闯敢拼的劲头!



访谈嘉宾:

Aislinn, DataGirls社区创始人,专注于帮助中国女性进行有趣有料的数据分析学习。


Aislinn 还是一个梦想家、倡导者,拥有发散性的思想方式,不断追求技术和创新的生活方式。痴迷于分析,喜欢用数据驱动一切事情。她使用SQL、R和Python,喜欢各种数据可视化的工具,并且在Tableau上获得了专业的认证。




访谈实录:

图灵访谈: 我知道Aislinn是在国内参加了高考的,为什么没有在国内上学,反而去了新加坡留学?


Aislinn: 我参加了高考,还在国内的一所大学读了两个月的课。当时,这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提到一个项目,是中国教育部和新加坡教育部合作的一个奖学金项目。我们叫SM3(senior middle 3),意思是说,那些高三毕业并且拿到了大学offer的人,在通过了国内学校专门设置的考试以后,接着通过新加坡人设置的笔试和面试,才可以到新加坡留学。


图灵访谈: 你能够被选中的优势是什么?


Aislinn: 除了满足笔试的要求,用英语进行面试的环节才是最重要的。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让面试官看到你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记得当时我和四位面试官聊到“延安精神”,讨论当下的年轻人是否应该去重新体验一些艰苦的事情,以及青年一代重走长征路的意义。随着话题的深入,我当时的英语表达越发显得不足,后来就直接用中文讲了。其中一位新加坡人面试官恰好去过延安,他跟我的观点特别有共鸣,还分享了他在延安的见闻并建议我至少去一次延安。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有多么丰富的词汇量,多么华丽的词藻;重要的是表达自己,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他们才愿意考虑你。


图灵访谈: 到了新加坡之后,为什么选择了计算专业?


Aislinn: 10月份拿到项目的offer之后,我就办理了国内大学的退学手续。一直等到12月份,才去了新加坡。新加坡教育部会安排一个预科教育,让我们学习英语、科学、经济、编程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半年的预科学习之后,我们要从指定的专业里面挑选自己的大学专业。


当时,大部分的中国学生会优先选择数学。因为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新加坡大一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这有利于在考试中拿高分,对于奖学金的获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实话,这一笔奖学金还算蛮多的,它是全额性质的,包括了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医疗费用等。


我也有想过,如果去学数学或者是统计的话,几十个人的班里可能80%的同学都是中国人,然后老师和助教大部分也是中国来的!这种场面,我是绝对不想看到的。


那个时候,计算机专业也还没有那么火,可能就跟一般的理工科一样。当大家都选了某个专业以后,其实我会有另外一种想法,去选择那些不太被看好的选择。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选择一个少数派的东西。


图灵访谈: 进入计算机专业以后,你发现中国的学生跟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有哪些不同?


Aislinn: 跟他们相比,中国学生的英文口语绝对会存在一定落差,不管我们在国内的英语成绩有多好,哪怕上了6个月的预科学习。只能说,预科学习阶段的提高有限,因为平时我们都是跟中国的小伙伴一起,中文是主要的交流方式。另外,中国学生在国内的教育体系里面是没有接触过编程的,我是说,没有用电脑编写出一些程序。相反,新加坡、越南、印度的一些学生,他们很小就开始学习编程,尽早接触带来的优越性在大一的时候非常明显。


图灵访谈: 我知道,你是那种不愿意跟大部分人选的一样,喜欢走不寻常路的女孩儿?


Aislinn: 我并没有刻意地不走寻常路,只是单纯地follow my heart。回过头来,确实不那么大众派。高考结束选报大学的时候,没有像大部分的同学一样选择留在武汉,我选择去外省读大学,开始一个人的独立生活。又比如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明知道选数学会有更多优势,我却选了零基础的计算机;再比如选择职业时,我在顶尖科技公司的管培生和小型创业公司之间,选择了后者。


单纯为了“标签儿”而不走寻常路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标新立异的标签儿只能是暂时的,重要的是为他人持续地创造价值,让他们因为自己这个小小个体的存在而变得更好,这样才是幸福的。如果在个人价值输出的过程中有幸找到了热爱的事业,那样的人生就完美了。


图灵访谈: 什么时候有了创业的想法?


Aislinn: 毕业之后,我加入了一家数据分析的创业公司。因为公司在不断地发展成长,我就有机会在全世界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欧洲工作的时候,我认识了一帮极客、设计师和创业者。


他们每天会跟我讲一些我所不了解的世界,我觉得他们就是那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并且持续在做的人。在我对创业还没有任何概念的情况下,他们给了我很多新鲜的想法。他们的纯粹,让我想要去创造出一些东西,虽然现在并不存在,我却可以把它变成现实。


坦言说,他们对一件事情非常执着、坚定相信的态度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后来就回国了,开始做一些创业项目。


记得有一次,我问其中的一位创始人,“你现在的存款还能支撑多久?”他说六个月。我继续追问,“六个月以后如果你的项目还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怎么办?”他说他会去找一份兼职,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做这件事情。我特别感叹,可能是因为,相比之下我们亚洲人骨子里会有一些莫名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失控。


图灵访谈: 为什么想要回国创立DataGirls呢?


Aislinn: 大概在2016年12月份的时候,我觉得新加坡可能有点让我找不到灵感了。通过在新加坡做的三个创业项目,我觉得它的市场太小,也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他们大部分生活都比较安逸,拿着不错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兼职读个Master,业余疯狂投资户外健身、读书、旅游等爱好,make something impact(做出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情)的意愿不是很强。


然后,我就回国在北京、上海、深圳溜达了一圈儿,当时国内的创业风口已经不再,中关村其实也挺冷清的。我尝试参加了一些创新峰会,也亲自见了一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那个时候,我就决定以后要多多回国,不只是看微信上的推送文章,看看什么公司又拿到了融资。我要真正地去跟创业公司的人交流,参与到他们其中。


2017年5月份,我参加了国内的一个统计相关的峰会,也借机会咨询了一些朋友的建议,想知道回国发展的可能性。大概6月的时候,我决定正式回国,筹划了DataGirls,然后注册了公司,9月份开始正式运作。


图灵访谈: DataGirls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哪些?


Aislinn: 我们的核心人群是长期居住在中国的职场女性。我本人是做数据分析的,特别希望在中国慢慢培养出一种理性思维的意识,这样网络上才会少一些无厘头的悲剧。当然,我们也十分欢迎男性朋友,只是公益活动和福利会对女生更偏爱一些,毕竟还是希望更多的女性朋友参加。


图灵访谈: 所以,你希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情。这些在DataGirls的理念中,是怎样体现的?


Aislinn: DataGirls认为,数据分析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升职加薪;也不仅仅是一个很热门的领域,任何一门技术都会由热门变成冷门,是有周期的。我们希望帮助大家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的判断能力,这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和掌握的。


变得更加理性以后,你也会变得更自信。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非常严谨的分析过程,不是凭感觉做事。当你的决策更高效、更准确的时候,整个人的幸福感会极大地提高。


另外一点,我觉得国内大部分的女性,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跟数据或者那种算来算去的东西有距离感。一方面是因为从业比例问题或者是社会的固有成见,另一方面是女性没有良好的途径来接触数据行业,社会上也没有相关的机构来传播数据方面的知识。再有,中国很多的女性,不管自己有没有工作或者说有没有能力养活自己,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我觉得,适度的依赖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人生的路必须要自己去走,自己去抉择,其他人只能是参与和协助的作用。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社区,帮助中国女性建立更多的自信独立意识,培养更加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


图灵访谈: 跟国内其他的女性技术组织相比,DataGirls社区的优势是什么?


Aislinn: 从2017年9月开始,DataGirls大概组织了十四五场线下活动,大概200人参与了我们组织的数据分析动手实操课程。考虑到它刚成立不久,这算是一个高频率、高速发展的社区。


在新加坡做非营利性女性编程社区的时候,我就有观察到,社区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做着做着就比较偏向市场和社交,它们并没有让大家真正地拿着电脑过来学习编程,把东西做出来,体验创造的快乐。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社交是必要的,不过核心还是要放在编程能力上。衡量一个社区是否创造了价值,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人通过社区走上了一条比较成功的数据职场道路。另外一类就是做着做着就搁置了。可能刚开始挺好,之后因为获得不来支持力度,内容、宣传各方面的人员不够等原因,社区慢慢就搁置了。独立的社区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内容和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更需要一份有意义的使命并保证核心价值的输出,让社区成员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成长,量化这份成长,感受到成长的持续迭代。


所以说,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国内特别有影响力又有品质的女性技术社区。我权衡了一下自己的数据分析背景以及做过的一些创业项目,希望可以做出一个既有品质、能学到东西,然后又非常积极正面的社区。


图灵访谈: DataGirls 目前的线下活动有哪些?


Aislinn: 我们有两种项目。一种是收费项目,针对那种有使用需求的人群,比如说,他们的公司正在使用某个产品,学习之后就可以快速提升工作效率。因为大家对知识付费操之过急,觉得买了一个课程后就万事大吉了,可以马上掌握某个技术去应聘相应的岗位,我们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就是说如果你购买了一次课程,就可以免费学习同课程之后更新的内容。这样做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或者是心态,因为没有持续投入的定力,任何事情都是做不成的。而且同一门课程的内容,我们会定期更新25%-50%。就算有学员听懂了第一次,第二次来听的时候又会学习到新的知识,因为有50%左右的内容会被换掉。


另外一种项目方式,就是像这次“女性科技体验节”里面的工作坊一样,是一些趣味性的数据分析课程。这种活动大多结合数据分析与日常生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题,比如说娱乐、相亲、择偶、歌手周杰伦,从结合点出发用数据分析出一些有趣的发现。这种活动主要面向完全零基础的人,他们觉得数据分析很神秘、又很难,但其实每次三个小时的动手实操学习之后,都能做出完整的东西。


图灵访谈: 创业过程中,我相信你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你是怎样度过的?


Aislinn: 其实,我有遇到一些困难,也放弃过一些东西,可能还是内心不够坚强,太软弱了吧。坚持不下去的情况,大多是因为内心太脆弱了吧。如果意识到内心并没有希望的那么勇敢的时候,我尝试了很多方式突破自己。过去一年,我开始通过禅修学习佛法,到龙泉寺参听一些法师的主题分享。龙泉寺的学诚法师曾说过,“那些改变了世界的人,都只是改变了自己的内心。”然后,我开始刻意地不去考虑当下的难与易,也不会沉浸在过去的得与失,抱着“立即归零”的心态做事,就像小时候乒乓球教练在比赛前对我们的建议一样。


我很喜欢阅读各种的名人自传。思考短短的人生百年中,我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成就一些什么样的事。这样子想多了,我会变得更加坚定,更懂得一时的取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