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十月你好:既往不恋,未来不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觉得30岁后会贬值的人,他们30岁之前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价值吧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9-02 21:43

正文

  

文 | 大欢


随手翻阅日记,看到曾经自己写下的一句话“现在的我25岁,当我20岁的时候,我绝对想象不到25岁的我会这么平庸,所以我不想30岁时也让自己现在一样惊讶”。


想起最近朋友圈的热文:30岁依旧迷茫怎么办、25岁之前一无所有怎么办,让人对时间产生惶恐。看看她们:

 

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

 

25岁的林徽因,生下了她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


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

 

于她们而言,25岁,人生中的大事大抵已经发生,在最鼎盛的年纪,她们已经成为了自己。



再反观自身:

 

25岁好像拥有全世界又似乎一无所有,


30岁婚姻的大门还没敞开,事业还未达到想要的高度。

 

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总是喜欢将焦点放在25岁、30岁这样的时间节点,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东西,似乎人生就是失败的。



台湾希望基金会针对台湾年轻人不好找工作的现状,开展了一个叫"Be A Giver"的社会运动,请来了各行各业能够指点江山的大佬们,让他们对几份匿名的简历进行评价。

 

一开始,从几份简历来看,投简历的人都不算太优秀,大佬们也说出了”不合格”的理由,而在他们都点评完后,才发现简历背后主人的真实面目:其中一份竟来自导演李安。

 

谁给25岁的李安一个机会?

 

从纽约大学毕业之时,已是而立之年的李安却是一脸错愕,因为找不到工作只能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


而这样的日子并非是一朝一夕,而是整整六年。

 

谁给30岁的李安一个希望?

 

回首成名前那段暗淡的日子,李安曾说如果搁在正常的人身上,早就受不了这样的自己了。


▲李安结婚照


我们了解到的是他为了缓解心中内疚,为了减轻在外奔波妻子的负担,承担了家中所有家务。

 

我们不知道的是他除了包揽家中所有家务之余,没日没夜的读书、看片、写剧本。

 

李安的儿子说起小时候记忆中的父亲,常常是发呆思考,然后埋头写东西。


而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电影《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剧本创作。


拍摄电影《喜宴》现场


后来,剧本得奖后,此时的李安,连回去领奖的机票都买不起。银行账户里只有四十三美金,好在组委会体贴,承诺报销来回差旅费。

李安才最终决定回台湾领奖。上台领奖的西装,是弟弟借给他的。此时是1990年年底,李安已经36岁。

剧本得了奖,立马就有人出钱,让李安指导拍摄《推手》。李安第一次有了工作,而且是做导演。

▲ 《推手》剧照

许多年后,当有人问起对《推手》里的主人公,那个练太极的老人的评价。

李安回答道:


在人生的道场修行,外在的苦难和折磨他都顶得住,可内心的牵挂却卸不了力。他有颗温暖的心会被伤害,有个爱的渴望需要满足,要达到虚无清静的境界,实属不易。


对主人公的评价更像是再说他自己,主人公有志不得伸的经历,也像他六年中积淀电影梦的艰辛。

陈文茜曾经采访李安,问他:在纽约的那几年,除了煮饭,你都在做什么?

 

李安回答:蹲点,等待。等待有电影可以拍。

 

他像“卧虎藏龙”里的老虎,蹲点到一个程度,最后跳跃起来。



无用之用可以来解读李安蜗居六年当“家庭煮夫”的经历,正是因为这一段生活为他日后的影片探讨家庭关系、人际情感奠定了基础,也因此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电影。

 

25岁时,没有人给李安一个机会,30岁时,没有人给他希望。

 

李安在默默无闻的阶段,着重点不是放在焦虑的情绪上,而是储备、蹲点,等待厚积薄发的一天。


其实,不管你是25岁还是35岁,每个年龄段都有非常多的问题。重要的不是能得到什么解答,而是从这一个个问题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李安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生不只是坐着等待,好运就会从天而降。就算是命中注定,也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


有人说“人定胜天”,也有人说“命中注定”,两者我都有所感应。其实命定也没什么关系,努力与否,结果会很不一样的。



李安年轻时迷茫,后来厚积薄发,而有这样一个老头前半生默默无闻,后半生利剑出鞘,因为他说要在离开这个世界前留下些什么。

 

在陕西,有这样一个习俗“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枕头,身旁配备其他饰物,多由死者生前准备妥当。”

 

而一个倔强的老头心中泛起了嘀咕:死时咋能没有一部垫棺压枕之作?

 

这个老头就是陈忠实。他将终生心血付诸《白鹿原》,当年出版社编辑到西安取稿的时候,陈忠实写到在交稿的那一刻,心中涌出一句话:“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俩了”。


▲陈忠实


《白鹿原》近些年被翻拍成话剧、电影、电视剧,殊不知当此书完成的时候,陈忠实已经50岁,到了知天命之年。

 

作为一个作家的陈忠实,其生命的完整性,在他自己看来,可能就体现在《白鹿原》完成的那一刻。

 

同时期的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时。好友李星告知陈忠实这个获奖的消息。

 

随后问到:“你的长篇小说怎么样了”,陈忠实说还没写好。

 

替陈忠实着急的好友直接说道“你要是今年还写不完,就从这7楼跳下去”。

 

而早些年间,陈忠实读完同是陕西作协的路遥的作品《人生》时,感觉很是沉重。后来,人们才明白这份沉重的心情。

 

“这份沉重不是妒忌,而是鞭策——他意识到要达到路遥的水准,就要下极大工夫,更别说超越。”


他明白,自己需要敬畏和死亡感去写一本垫棺压枕之作。因此,他用了23年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当这部作品完成的时候,陈忠实体验到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他描述这种感觉:两只眼睛突然发生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

 

此刻,我们才会明白,为什么交稿时他会说“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们了”。


 
▲《白鹿原》


陈忠实将《白鹿原》当成“枕头”来打造,预示着当这本书完成的时候,他就可以“以欣慰的心情枕着离开这个世界”了。

 

事实证明,前半生默默无闻,后半生利剑出鞘的陈忠实留给我们一部文学大作。


如果不能出名趁早,为何不选择大器晚成?

 

人生这场耐力赛,如果前半段出发晚了,后半段请继续加把劲儿,而不是沉溺在焦虑的情绪里不自拔。

 

因为只要你愿意,每一段人生都能被定义成黄金时代。



当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说:


“我喜欢一切下沉的人。任何一种鱼都可以浮近水面,而只有大鲸鱼才能下沉到五海里或更深的地方……自古以来,思想的下沉者总是双眼充血地回到水面。”

 

而我们是否也能感到更深、更暗的海水?


如果不能如张爱玲所说“出名趁早”,是否该沉淀下来,深潜下去,等待有一天从更深的海水中一跃而出。


如果你一直处在年龄焦虑之中,请你,寻找到自己的力量和底气。




-作者-

大欢,本文是十点读书会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  ◆  


你还可以看


30岁前别急着结婚

史上最强虎妈 | 这个农妇养出35个博士

独处是女人最好的奢侈品



2016年上半年,十点君发起了

“10天共读一本好书”的阅读行动计划

要为大家开放一座共读图书馆


免费开放,感谢你我的相遇

音频领读,让阅读不孤单

精华提炼10天共读1本好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入馆加入共读

今日共读《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