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北大校友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融早实习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2025春季校园招聘 ·  21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中信银行2025春季校园招聘! ·  昨天  
大道无形我有型  ·  你闭嘴吧!说得你比我还有钱似的。-20250 ... ·  昨天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市中心新地标+1!最新进展→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联储证券2025届校园招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后DeepSeek时代的AI发展机遇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25-02-21 18:00

正文



熊伟铭,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拥有20年中国科技创业、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的经验,在华创资本负责前沿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推动了包括智加科技、文远知行、图达通、深鉴科技(被NASDAQ: XLNX收购)、梅卡曼德、特赞、太若科技、蓝箭航天、嘉辰西海、科凯生命、新格元等投资。加入华创之前,他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的合伙人,期间主要负责对爱点击(NASDAQ: ICLK)、蘑菇街(NYSE: MOGU)、豆瓣和多盟(被蓝色光标收购)的投资。
伟铭的创业投资生涯始于美国中经合集团,期间主要负责对傲游浏览器、3G门户(NASDAQ: GOMO)、图吧(被四图维新收购)、科美诊断(科创板:688468)、理邦仪器(创业板:300206)、天奈科技(科创板:688116)和芯原股份(科创板:688521)的投资。
在加入中经合之前,他担任Piper Jaffray互联网证券研究团队的顾问,参与了百度、携程等众多一线早期互联网企业的上市工作。在此之前,伟铭是一家蓝牙协议栈软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编者按: 2025年2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校友青年 CEO 俱乐部“人工智能 +”系列沙龙第五期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校友会指导,北京大学校友青年CEO俱乐部主办,创客总部、创业公社协办,未名科创、“人工智能+”研习社承办,南方都市报、新智元、小饭桌提供媒体支持。来自各行各业的80余名人工智能领域校友开年首聚北京大学校友之家,探讨2025AI发展机遇与北大AI生态。 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 投资人视角剖析AI技术趋势与产业机会,围绕AI技术的全球趋势、成本变化、投资机会以及未来展望 展开。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内容有删减,已经本人确认。



"去年在硅谷参访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谷歌食堂的咖啡机开始自动记录每位员工的饮品偏好。"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用这个生活化的场景开启分享,"当机器学习渗透到这种程度,意味着我们正经历的不是技术升级,而是一场文明形态的迁徙。"


一、技术革命的"中国节奏"


1.三代技术浪潮的启示


在熊伟铭看来,中国科技产业正在走出独特的演进路径:

  • PC时代(1995-2010) :我们追赶Windows生态,中关村攒机组装盛行

  • 移动互联网(2010-2020) :微信、抖音等超级应用反向输出创新

  • AI时代(2020- ) :首次出现中美"双轨创新"格局


" 就像高铁发展轨迹,我们不再简单复制硅谷模式。 "他举例道,某苏州创业公司开发的工业质检系统,通过" 小模型集群+领域知识库 "组合,在光伏板检测场景中准确率反超国际大厂,这种" 轻量化突围 "正在成为中国特色创新范式。


2.开源生态的蝴蝶效应


2023年Meta开源Llama2引发的连锁反应,在中国市场呈现出独特景观:

  • 北京某AI团队用开源模型+电力行业知识库,3个月打造出变电站故障诊断系统

  • 深圳硬件厂商基于开源架构,推出千元级边缘计算盒子,已部署在2万家便利店

  • 杭州开发者社区涌现300多个垂直领域微调模型,形成"模型应用商店"雏形


"这就像安卓生态的早期阶段,但进化速度加快了5倍。"熊伟铭指出,这种" 积木式创新 "正在重塑产业格局。


二、冰与火之歌:AI落地的现实挑战


1.理想与现实的温差


尽管资本市场热度高涨,熊伟铭提醒注意三个" 温差带 ":

  • 技术温差 :实验室准确率98%的医疗影像系统,在医院真实场景骤降至83%

  • 成本温差 :自动驾驶每公里计算成本够买3杯奶茶,商业化仍需突破

  • 认知温差 :79%的企业CTO高估了大模型的即插即用性


他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某头部电商的智能客服项目,初期直接调用通用大模型,客诉率反而上升15%;后通过注入500万条历史工单数据微调,才实现服务效率提升40%。


2.破局者的秘密武器


在熊伟铭的投资组合中,成功突围的企业呈现三大特征:

  • 场景狙击手 :专注解决某个具体痛点(如工业零件瑕疵检测)

  • 数据炼金术 :拥有独特数据资产(如某农业AI公司积累的20万小时农作物生长影像)

  • 混合智能派 :巧妙结合大模型与专家系统(如法律科技公司"模法师"的人机协作模式)


"最让我兴奋的是某县级医院孵化的创业项目,"他透露,"几位医生用开源工具+本地病历数据,做出了糖尿病并发症预测系统,准确率比省级大三甲还高6个百分点。"


三、资本市场的认知革命


1.估值逻辑的重构


传统PE(市盈率)估值法正在失效,熊伟铭团队开发了新的评估矩阵:

  • AI企业价值=数据资产×算力效率×场景渗透

  • 数据资产 :独特性、可扩展性、合规性

  • 算力效率 :每单位算力创造的经济价值

  • 场景渗透 :解决方案的不可替代性

基于此框架,他们发现:那些能" 用10%算力解决90%问题 "的企业,正在获得超额估值溢价。

2.投资策略的进化

华创资本近期调整了投资组合:

  • 加大早期布局 :天使轮占比从20%提升至35%

  • 偏爱"混血团队 ":同时具备AI技术+产业经验的创始人成功率高出42%

  • 构建生态网络 :推动被投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在合规框架下)


"我们最近领投的智能制造项目很有意思,"熊伟铭举例,"创始人是位连续创业者,前次做工业软件卖了8个亿,这次他带着工厂老师傅们一起训练行业大模型。"


四、未来图景:普通人能抓住的机会


1.职业发展的新坐标系


熊伟铭预测未来三年将出现三类新职业:

  • AI训练师 :擅长将行业知识"翻译"成训练数据

  • 模型精算师 :评估AI系统的经济效用与风险

  • 人机协作总监 :设计最优的人机分工方案


"就像移动互联网催生产品经理这个职业, AI时代会诞生全新的岗位物种。 "


2.创业者的新大陆


对于初创企业,他给出三条建议:

  • 做"一米宽百米深"的垂直应用

  • 重视数据资产的持续积累

  • 学会用开源生态加速创新


"不要小看校园市场的力量,"他提到一个清华学生团队,"他们用校园论坛数据训练的心理辅导模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反而超过专业产品。"


熊伟铭认为, 健康的AI生态应该像雨林 ——既有参天大树(基础大模型),也有灌木丛(垂直应用),还有各种共生生物(开发工具、数据服务)。 中国市场的多样性,正孕育着全球最具活力的AI雨林


熊伟铭最后总结:" 未来五年将是中国AI从技术追赶到生态构建的关键跃迁期 。当算力民主化与数据资产化形成共振,我们将见证 新一代科技巨头 的诞生——它们不是简单复制美国路径,而是 在中国独特的市场土壤中生长出的新物种 。"

—精彩回顾—



【新闻】“人工智能+”系列沙龙第一期举行,探讨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