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方正极光 14 轻薄本上架:可选酷睿 ... ·  15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中美俄均投下赞成票!决议通过! ·  17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气象】气温要升啦~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真羡慕你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03-31 13:05

正文

我已经在海南待了一周了,一路从万宁玩到三亚,每天有 80% 的时间处于休闲状态。


剩下的 20%,依旧是投入在工作上。


我也想完全躺平,但按照我的性格是做不到的,有种极致效率控的特质,不做事就会空虚。


但这种节奏让我比较舒服,主要是换一种环境之后人的心态会不一样。


每天睡到自然醒,但我的自然醒也基本稳定在早上 7 点左右。去沙滩躺着看看海,带娃玩沙子游泳,再吃点当地特色。


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有很多加了我微信的读者围观朋友圈后说,真羡慕你。


我想,这种羡慕应该是源于对当下的不满和想逃离的愿望,或者说是理想中的状态。


其实不用羡慕我,因为我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和适应,表面看固然很好,但真正的经历只有自己知道。


的确,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自由的,不用上班,自由工作,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么看来,我也是幸运的。


但我并不觉得这种幸运完全是一种运气,而是过去无数个节点选择沉淀下来的结果。


你选择做什么,在什么时候做,采取什么策略做,那么在未来某个时刻就会收获对应的结果。


这是规律,也是秘诀。



之前有读者问我,你觉得自己过去做过哪些关键选择才获得了当下的生活?


我想了想,可能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选择,决定以技术为专业,并以程序员为职业。


我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这在当时来看既是兴趣,也是一种就业相对稳妥的选择。


17 年前的 2007 年,当我进入大学的时候就确定了专业走向以及职业走向。


后来工作后自然走上了程序员的岗位,而且选择了 Android 和 iOS 开发这条技术栈。


这一步也为我踏入移动互联网奠定了基础,也是我职业的开篇。


第二个选择,决定参与创业,并从技术转型产品。


毕业后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加入当时的互联网大厂,另一个是参与创业。


思索过后,我选择了后者。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参与就有成功的可能性,即便再低也是概率。如果不参与,那我就只能是个打工人。


在这家创业公司是我快速成长的时期,同时也从程序员转型成了一个产品经理,开启了之后的产品之旅。


第三个选择,决定开始写作,并成为一人有限公司。


你们关注我都是因为看过我的文章,其实我写作至今已经有 13 年了,最初就是当个人日记在写。


之所以发布到网上,也纯粹是因为怕自己电脑坏了而丢失,所以博客就成了我的网络硬盘。


没想到,写着写着还有不少人喜欢看,于是就开启了公开分享。


从最初写技术文章,到后期写产品文章,再到记录自己用产品视角观察体验生活的一切,这就是我的写作之旅。



从创业公司到大厂,再从大厂裸辞开始自由职业,如今一晃快 5 年了,我依旧坚持着当初给自己定下的战略和模式。


过程中从没想过要放弃,只想着如何创新和求变,这是一段非常美妙的人生体验。


因为不稳定,因为有变数,因为很少有人走这条路,所以我的旅途就越发显得参考性。


其实我也是想做一个示范,告诉你们在这个时代是可以把自己做成一人有限公司的。


换个说法,就是 新时代的个体户。


所以我才一直说,关注我就是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公司从来不是家,同事领导也不是家人,给不了真正的稳定,只有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稳稳的幸福。


我不知道这条路还能走多久,但我知道只要不断迭代自己,就会有新的故事产生。


现在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更不在乎那些喷子杠精的言论,他们开心就好。


为什么要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呢?


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你就会轻松很多了。


如今的我算是时间相对自由,财富相对自由,不过我说的自由都是相对,并非绝对。


我理解的自由并非躺平,而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赚到钱,这就是最理想的自由。


比如财富相对自由,我对超跑、游艇、飞机没有执念,我对豪宅奢侈品没有执念,只要满足日常中等品质以上的生活,那我的确可以自由。


相对于财富自由,我更追求时间和选择自由,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上班的原因之一。


相反,用自己的专业和优势去服务别人,然后创造价值,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不用羡慕我,你也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多思考、多行动、做选择、拥抱变化,以及不断迭代和提升自己。


这是规律,也是秘诀。


推荐阅读:《 北京 10 年,难说再见!(万字长文)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