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溯源海外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长债务周期的问题是海外大级别下行背后的共同记忆!在24年1月至今的13篇“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中,我们将此框架融入大类资产分析的诸多方面(股/债/黄金等大类资产配置、国别比较等),运用“偿债总额/GDP”、“债务总额/GDP” 、“债务总额/GDP同比”三维度实现对债务周期更精准的把握;提出了“全球杠铃策略”、“债市长牛”“东南亚投资热土”“新亚洲四小龙(IVIP)崛起”“黄金信仰”“高股息是新范式下的长牛”等判断。
●债务周期框架的“能量”远不止如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海外债务周期的不同阶段,资管行业的变革也与之息息相关!当债务周期进入收缩阶段后,海外资管机构如何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哪些类型的资管产品得以扩张,而哪些又面临萎缩甚至消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开启“债务周期鉴资管”的探索之旅。
●从结构上而言,1990年代日本债务萧条直接带来了权益与固收两大类资管产品的此消彼长。后者迎来十年的黄金扩张期,前者则多有波折,期间还存在特色产品问世、被动投资扩张、资金出海、行业降费等诸多现象。本篇作为系列的第一篇,我们首先聚焦日本过去30年权益类基金的沉浮历史,它们是如何度过债务萧条期?
●步入债务周期萧条阶段后,日本公募股票投资型基金历经起伏与三大转型:(1)主动&被动再平衡——被动投资规模逆势增长。1990年代的弱市为日本被动型投资基金提供了发展契机。2010年之后,主动投资切向被动投资的趋势加速。一方面,日本主动管理型基金未能显著跑赢基准,低费率、便于多样化投资、高透明度的被动产品更具性价比;另一方面,日本央行从2010年开始持续购入ETF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也成为ETF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2)子弹打向海外——加大全球布局规模。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步入痛苦的债务收缩期,期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境内资产收益低迷成为常态,出海投资以“共享”海外其他国家的增长红利成为日本公募转型的另一条新思路;(3)竞争加剧,让利投资者——行业降费。近年来,日本公募的管理费率和销售费率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
● 风险提示:海外经验不等同于国内,历史经验不适合线性外推,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6ocBYwxjg5q7icGWsjgjPFOKm0odmceqAwC2vSYGKRGPQO6klZdP4XZ9eBLZJvHRZRR5TicxZNV4eugiaENSFOAKQ/640?wx_fmt=png&from=appmsg)
在溯源海外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长债务周期的问题是海外大级别下行背后的共同记忆!在24年1月至今的13篇“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中,我们将此框架融入大类资产分析的诸多方面(股/债/黄金等大类资产配置、国别比较等),运用“偿债总额/GDP”、“债务总额/GDP” 、“债务总额/GDP同比”三维度实现对债务周期更精准的把握;提出“全球杠铃策略”、“债市长牛”“东南亚投资热土”“新亚洲四小龙(IVIP)崛起”“黄金信仰”“高股息是新范式下的长牛”等判断。
债务周期框架的“能量”远不止如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海外债务周期的不同阶段,资管行业的变革也与之息息相关!当债务周期进入收缩阶段后,海外资管机构如何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哪些类型的资管产品得以扩张,而哪些又面临萎缩甚至消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开启“债务周期鉴资管”的探索之旅。日本过去30年作为通缩性债务周期的典型案例,依然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对象,同时也会穿插美欧的相关经验。
首先从结构上而言,1990年代日本债务萧条直接带来了权益与固收两大类资管产品的此消彼长,后者迎来十年的黄金扩张期,前者则多有波折,期间还存在特色产品问世、被动投资扩张、资金出海、行业降费等诸多现象。本篇作为系列的第一篇,我们首先聚焦日本过去30年权益类基金的沉浮历史,它们是如何度过债务收缩期?
日本公募股票投资型基金历经起伏与三大转型:
(1)主动&被动再平衡——被动投资规模逆势增长。1990年代的弱市为日本被动型投资基金提供了发展契机。2010年之后,主动投资切向被动投资的趋势加速。一方面,日本主动管理型基金未能显著跑赢基准,低费率、便于多样化投资、高透明度的被动产品更具性价比;另一方面,日本央行从2010年开始持续购入ETF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也成为ETF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
(2)子弹打向海外——加大全球布局规模。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步入痛苦的债务收缩期,期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境内资产收益低迷成为常态,出海投资以“共享”海外其他国家的增长红利成为日本公募转型的另一条新思路;
(3)竞争加剧,让利投资者——行业降费。近年来,日本公募的管理费率和销售费率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
二
债务周期30年,如何影响日本资管业?
(一)经典重温:1990年代日本的长债务周期如何演绎?
在“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中,我们曾通过“偿债总额/GDP”和“债务总额/GDP”两大指标来定位长债务周期演绎的6个阶段:周期的早期阶段→泡沫阶段→顶部→萧条→和谐去杠杆→正常化。
1990年以来的日本与2008年前后的美国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但在不同的宏观背景与政策力度下走向不同的结局。
以日本为例,结合“偿债总额/GDP”和“债务总额/GDP”两大指标—>我们可以清晰定位1990年代日本长债务周期演绎的不同阶段——
1.债务周期的扩张阶段——
债务周期早期、泡沫、顶部(主动加杠杆阶段):偿债总额/GDP↑,债务总额/GDP↑。80年代中后期,日本央行连续降息,带动“信贷繁荣”,私人部门强化自发的加杠杆规模,偿债总额/GDP和债务总额/GDP同步抬升,催生资产泡沫。
2.债务周期的收缩阶段——
(被动加杠杆阶段):偿债总额/GDP↓,债务总额/GDP↑。1989年日本货币与信贷环境收紧,资产泡沫破灭,随之引发自我强化的经济收缩。1990年代,为削减偿债负担,日本私人部门自发的信贷支出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但GDP增长率下滑的速度更快加之举新债偿还利息的现象客观存在—>导致“被动加杠杆”(债务总额/GDP继续抬升),1990年代日本都并未有效实现“去杠杆”。
和谐去杠杆、逐步走向正常化(去杠杆阶段):偿债总额/GDP↓,债务总额/GDP↓。我们此前在24.2《债务周期视角中日的对比与展望》提示,债务危机爆发后,由于日本大规模财政/货币宽松政策启动时间相对较晚、政府对不良债务处置滞后再叠加人口问题,日本债务化解进程推进的十分缓慢、经济长期低迷、去杠杆的历程异常艰难。2000年之后,日本居民的债务总额/GDP才开始下降。2012年安倍经济学出台后日本经济显著改善,杠杆去化更多开始依靠经济增长实现,痛苦去杠杆过渡至和谐去杠杆阶段,债务周期逐步走向正常化阶段。
(详见:24.6《走出债务困境的高分答卷》——系列(十二)、24.7《债务周期看地产,大拐点来了吗?》——系列(十三))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6ocBYwxjg5q7icGWsjgjPFOKm0odmceqATCLNvAdIibVZHYsuUSKkqicEmdkdW41SAibJmJddOyocP5ZgXkiaF5LdLA/640?wx_fmt=png&from=app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