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郭施亮
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2013年度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香港大公财经特约评论员、每经智库专栏作家,并多次受邀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撰写多篇学术文章。其作品刊登于香港文汇报、新华社《瞭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数十家权威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郭施亮

强调激发资本市场活力,A股的市场底部得到确立了吗?

郭施亮  · 公众号  ·  · 2018-11-01 07: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面蓝字 “郭施亮” 轻松关注  公众号 guoshiliangbo



随着今年 10 31 日的股市交易时间结束, 10 月份的 A 股行情正式收官。虽然近两个交易日市场走势略有反弹,但依旧未能够改变 10 月份股市收出中长阴线的走势。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 10 31 日收盘,沪市 10 月份单月下跌 7.75% ,最低下探至 2449.20 点。深证成指单月下跌 10.93% ,最低下探至 7084.44 点。至于中小板指数与创业板指数,则分别出现了 13.06% 9.62% 的单月跌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今年 A 股市场的全年表现,同样并不乐观。截至今年 10 31 日,沪市全年跌幅达到 21.30% 、深证成指全年跌幅 32.22% 。至于中小板指数与创业板指数,则分别出现了 33.82% 以及 27.22% 的年度跌幅。


实际上,从最近一段时期 A 股市场的政策表态分析,政策环境回暖的迹象还是比较明显。


其中,从地方国资的积极出手解困,到股份回购新政的落实,拟进一步增多回购股份的适用情形。与此同时,证监会罕见在股票市场交易盘中发声,并强调了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且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等措施。


然而,就在近日,重要会议还着重强调激发资本市场的活力,并作为新增内容强调。此外,则首次提到解决民企困难,但却未提及市场关注的去杠杆等内容。实际上,对于近期的重要会议,还是积极回应了近期市场关心的重点问题,而罕见提及资本市场、谈到民企的困难问题,确实非常难得。至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去杠杆举措,却并未在会议中得到提及,这或多或少暗示出国内金融市场的去杠杆动作已基本上完成了任务,而现阶段的任务,并非去杠杆,更不是强力去杠杆,而是逐渐步入稳杠杆的阶段。


激发资本市场活力,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思考,却充满了不少的意味。与此同时,结合近期证监会的盘中声明内容,实际上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性。


过去,国内资本市场更加注重股市的融资功能以及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却少谈股市投资功能的增强以及股市投资活力的提升。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是国内金融市场正处于去杠杆化尾声阶段,且逐渐从去杠杆向稳杠杆转变,市场进一步去杠杆的压力骤然下降,降低了后续市场的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在于国内不少上市公司正处于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密集释放的过程,而对于当下的市场问题,重在盘活上市公司的流动性,提升上市公司的股票活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减缓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


由此可见,对于激发资本市场的活力,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这也可能成为今后金融市场的重要发展任务。


2449.20 点,这是自 2015 6 月份调整以来的新低点,而这一低点也基本上回落至 2014 11 月份的水平。言下之意,则是上一轮牛市成果已基本上被吞噬。至于创业板市场,则更是回落至 2013 年的水平。


实际上,纵观历年来的熊市调整,目前 A 股市场的累计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历年来熊市调整的上限区域。由此一来,即使外部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不明朗预期,但 A 股市场似乎也逐渐产生出一定的抗跌性与独立性,这也是股市逐渐企稳的信号之一。然而,当内外部市场环境进一步回暖之际,反而更容易确立股市的绝对低点,并为股票市场创造出一轮阶段性的涨幅。


熊市调整,往往具有一定的非理性与不可预测性,但是在政策环境持续回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政策市场,实际上也为 A 股市场释放出更积极的企稳信号。或许,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已经不是用政策底部、市场底部可以描述,而是前所未有政策层面上的积极回暖表现。或许,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稳定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股市底部得到确立的概率也在逐渐提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