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陷入了抑郁症,持续将近一年。作为一个习惯选择性遗忘所有不开心经历,努力当个小太阳的中年少女,那段经历在2017年的公号文中会有些呈现,走过后就基本不想不提了。但前天《
公号四年,这应该是最艰难的一个决定了
》的评论里,我收到了这么一条留言:
因为自杀的明星我完全没概念,对情况不了解,发表不了意见,而且医学问题是很严肃的,我也不愿随便给人建议,所以当时就建议及时就医了。可读者那么相信我,向我求助,我却在相对了解的事情上,只给了一个泛泛的建议,两天了,我心里一直都过不去,会埋怨自己。而且六姥姥看了咱那篇评论一直跟我说,你们读者实在太好了,那么支持和理解你。
查一些资料,抑郁症在中国的发病率是4%左右,但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却为13.1%~16.3%,可见,妈妈群体是抑郁症相对比较集中的人群。
我希望咱的读者陷入抑郁的概率能少些,但如果不幸遇到,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你识别情绪并尽快走出来
(
这篇非科普,就是个人真实感受和经历,仅供参考
)。
从2017年一起过来的老朋友,不知道还记不记得我那段时间动不动就请假停更,要么转载,还写过下面这几篇类似情绪的文章:
《
不更新的10天,我经历了什么?
》
《
当我发消息跟六舅舅说不想活了。。。
》
《
谁不是一边不想活了,一边努力活着
》
记得当时还有一些人因为这些文章传递的负面情绪批评我,说我无病呻吟,矫情。而我,始终没有跟大家说“我病了”(
不过在去北京安定医院确诊前,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真的病了,甚至也觉得自己是矫情
)。从最开始写公号,这就是我希望带给大家更多帮助和力量的地方,所以,绝不会用生病这件事来卖惨博同情。但我又是一个情绪很透明的人,再克制,那段时间的情绪波动,也是会明确表现出来的。
即使每次发泄情绪后我都会尽可能的给自己打气,给大家打气,可我还是知道自己是任性了。
但现在回头看,我庆幸自己有途径发泄一部分情绪,当时用过一个词“自救”,太精准了,我觉得意识到,并且承认这个事情非常重要,没有不好意思,也不用恐惧
。
可能很多朋友会不理解,你看起来那么顺利,怎么也会产后抑郁?因为在网上,我们最经常看到的产后抑郁,大多是类似这样的描述:
我确实不太一样。因为绝大多数妈妈的抑郁,来自于“妈妈”这个身份的变化,让她们一下子无法适应,而同时周围人的不理解和不认可,加剧了这种压力。而我在六六三岁半以前,即使辞职搞了个天使之梦童品会,也是自己24小时带的娃,而且六六很争气,从发育情况到性格到习惯,没有人可以挑出什么不是,那时候我在身边所有人眼里都是100分妈妈,连对人非常挑剔的婆婆都不得不说,我是个好妈。
可好妈妈并不是我人生的唯一追求,我是妈妈,也是罗罗,所以在六六上幼儿园后,我开始真的把一部分精力拿来创业,学习,成长自己。于是,就会有和家人的分工,有各种出差,虽然也在尽可能照顾孩子,但比之前是差不少。于是,六爸会说,女人,主要还是得照顾家;他的朋友也是见面就指责我,说我让一个男人天天带娃,孩子还是得靠妈。六六那时候呈现出的过于谨慎,易怒,拖延等所有问题,他们都会怪在我身上,让我想办法。而我,面对六六出现的问题,也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连个妈妈都做不好,还能干嘛。
与此同时,就是公号读者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到我觉得自己怎么努力也不会让人满意的程度。有个小例子,如果不是当时记录下来,现在可能也忘了:
我曾经分享过一双六六小时候穿的室内小皮鞋,确实挺喜欢的,没有任何商业利益,就是纯分享。
结果,有一个咱的读者,自称是我的铁粉,自己在旗舰店买了一双,一个月穿坏了,回来找我让删文并澄清。
找人征求意见我该怎么处理这个留言时,有人说反正我买得起,自己买双鞋给对天猫不满的读者就好了。而我总觉得买鞋赔的这个建议,道理上说不过去,就
发朋友圈问大家,我应该怎么做,虽然绝大多数朋友觉得我不需要删稿买鞋子,但也收到一些这样的回复。
读者轻轻松松的两个“必须”,对于我来讲就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首先
,咱那时就是个非常小的个人公号,连大号都算不上,联系天猫让其公开致歉并赔偿顾客损失,人家根本就不会理我好么,打官司发律师函的话,就得先确认那双穿一个月的鞋,到底是质量问题还是使用不当,各种沟通是是要无数时间的。
其次,咱们应该已经是比较多为产品发公开声明的公号了,团购的产品出任何问题,我都会跟进,告知,可如果任何一个人对别人家售后的不满意我都必须去跟进的话,想想就太恐怖了。
而且,动不动就是责任这种大帽子扣我头上,自问责任心自己算非常强的人了,但当时我还是觉得,
自己怎么做,也不可能让人满意的。
孩子和公号,两件我最在意的事都做得很失败,那种打击,会让人陷入一种绝望。
知道抑郁的反面是什么么?不是快乐,而是活力,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活力被抽空了,什么都不想做,连吃饭睡觉洗澡都没力气,停更的日子,不跟任何朋友联系,也不看后台,陷入一种自我厌弃。
因为我也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所以,在抑郁情绪连续超过几周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问题,所以
我停止了自己反复在“我自己不够好“的这种思维定式里打转,而是先接受一个事实:
我可能是生病了。
也许并不是我什么都做不好,只是生病引起了身体和心理的一些变化,于是我
开始自救。
但我在这先说明一下,抑郁症是分等级的,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是需要服药治疗的,我的诊断虽然是中度,医生也开了药,但我自我评估后没有吃。但我这是个例,绝非标准的治疗流程。
产后抑郁的主要治疗手段有三种:
药物治疗
专业心理治疗
家庭环境的缓解
最后,我虽然没有选择药物治疗,但却也不讳疾忌医,而是会求助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朋友进行心理疏导。
而且我个人觉得,非重度真的严重到身体病理性的抑郁,家庭和来自身边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因为知道六姥姥非常爱我,我之于她很重要,所以,2017年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没真的想过自杀(
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对于孩子太重要了
)。但确实非常认真的考虑过,放弃一切,浪迹天涯。
我那时候被打击的,价值感极低,觉得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对于六姥姥六姥爷来说,我平安活着就好;对于六舅舅来说,即使没有我,他不创业了,回设计院拿一二百万的年薪还是没问题的;对于六六来说,六爸非常爱孩子,有六爸六爷爷六奶奶,六六生活也不会有问题。
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最难得的是什么么?
是接纳,无条件的接纳。
在知道我有抑郁倾向的时候,没有人跟我说,大家压力都这么大,咋就你这么矫情;没有人跟我说,为了孩子,你必须坚强;也没有人拿工作拿责任来捆绑我。
我跟六舅舅说,坚持不下去,不想继续写公号的时候,他说,只要你高兴,怎么都好;
我跟六爸说,还没享受过生活就结婚了,我要感受自由,我要出去游荡时,那么大男子主义的一个人,愿意接受我不在家,他不得不自己带孩子的事实;
在六姥姥在我面前不知道絮叨什么时,我突然间发疯一样边哭边乱扔东西,把她和六六都吓懵了之后,她也一句责怪都没有,只是赶紧把六六带到一边去安抚,给我一个人梳理情绪和平静的时间。
家人的漠视就是将产妇推进抑郁深渊的最大推手;
家人的接纳和包容,也是将妈妈们带离抑郁最重要的力量。
每个妈妈遇到的问题不同,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一样,但家庭的接纳和包容,对于轻中度的产后抑郁,都是会有效的。如果怕抑郁情况影响孩子,可以短暂进行隔离,反正我情绪感觉失控时,会选择离开家,但这也需要全家的配合和支持。
我能够从抑郁症走出的这么快,而且这么彻底,也
因为很幸运的,有你们。
前天我发了一条微博,下面有罗汉果评论,说看得出,罗罗是真把粉丝当朋友的。
相当有眼光,在我心里,大家就是朋友,这种定位,在2017年之后,非常的确定。因为,我能从抑郁症走出来,是离不开大家帮助的。
在我抑郁情绪非常严重消失的日子里,这样的留言非常非常多,
真的特别感谢自己写公号的这几年时光,让如此平凡的我,收获了那么多的朋友和情谊,
有人挂念,是特别幸福的感觉
。
而且这种彼此的信任,让我的内心也更有坚定的力量,不会像当初那样,因为别人完全不合理的要求,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到自己,
只要我确定自己的真心,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
。
所以,在停更之初总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的罗罗,就是在被挂念的幸福感中一点点找回前行的动力。
一个会有不说的话(
比如大家从不会在公号听到我不喜欢谁,但我一定是有好恶的
),但从不说任何违心话的罗罗,会跟大家说,我做公号最大的目标,是有个地方,可以和大家一起陪伴成,成为老太太,那是非常非常真心的。
走过一次中度抑郁的煎熬,是爱让我心甘情愿回归家庭,继续努力做一个好妈妈;是你们让我回归社会,让我在分享和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所以这几年,我一直都坚持建议女人不要为家庭完全放弃自我,因为一旦遭遇什么,在找寻价值感上都会多些社会层面的机会。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对妈妈们多些理解,不要孩子的任何问题都责备到妈妈一个人身上。作为母亲,尤其是中国的母亲,本身对孩子已经有非常重的责任感了,外在的压力,很容易将一个人打垮。理解一个妈妈的崩溃和脆弱,很多时候,大家真不是矫情。如果妈妈们选择让自己开心的方法,你不理解,也请包容,在抑郁症治疗上有这么一个段子“如果一个人身患癌症,她说每天倒立20分钟是自己很开心的事,她再每天倒立20分钟,对她的病症也无效;但一个抑郁症患者,如果说倒立可以让自己开心,那就让她倒立吧,是会有效的”。
给已经陷入抑郁的朋友们一点儿小建议:
不要讳疾忌医,不当成看病,当和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聊天就好;
不要有病耻感,似乎去了精神科就像自己得了神经病,会被社会不包容。
罗罗病过,但现在就很好,甚至比生病之前更加强大,因为在治愈的过程中,家人给了我很多勇气,你们给了我很多力量,我心怀感恩,感激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长满了善意的地方,也有动力给到大家更多的善意、帮助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