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作者:lens 来源:lens杂志(lensmagazine),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 | 编辑: 小虾 |
● ● ●
中国互联网一直存在一种奇怪的趋势,一方面调侃着网红脸连连看,捧出一张张有个性的神颜,一方面又大家都向着同一个标准靠拢,大眼睛、高鼻梁、肤白无瑕疵,于是朋友圈里出现的猫耳朵自拍越来越多。
这样的后果是什么?继续下去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照片:
瞳孔大得吓人的广末凉子,笑眼变圆的苍井优,脸变尖、厌世眼消失的水原希子。
这些以长得各有特色见称的女明星,在这款下载量已经超过2亿的软件的处理下,都拥有了大眼睛,尖脸庞。
照片里的人越来越模板,越来越不像自己,就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在手机的APP里,在很多影楼的照片里人们也长得越来越像。
婚纱照里女生一定要假睫毛、韩式半永久眉、硅胶补身材,男生要梳油头或刘海半遮脸,浓眉、高鼻梁,新娘甩着大头纱,新郎眼神要含情脉脉;
毕业照里一定拿着风车,或者穿着制服,青青草坪上对角躺也是要的,背靠背各自45度仰望天空仿佛是每段青春一定要有的忧伤。
原本各不相同的五官,被膨胀成相似的可爱模板,各不相同的故事,被僵化成相似的姿势。于是有人禁不起发问:为什么现在照片里的人跟本人越来越不像?如果大家都喜欢有个性的,又为什么大家总使用相似的模板?
❖
在智能手机和相机普及前,人们从未有过这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智能手机和相机普及前,人们也从未无时无刻、不分地方地被影像及信息所包围。
而人本来就是如此有分享属性与社交欲望的动物,接入各种机会之后,一种巨大的审美需求诞生,既要审视别人,也要展示自我。
最先完成这种顺时势审美教育的是媒体,广告里的女明星告诉你什么是美,时尚媒体的推送告诉你什么是潮流,自媒体的红人普及着让你变美让他变现的方法。声音最大的美被普及,普及之后被接受,主流审美由此产生:大眼睛、高鼻梁、肤白唇红、高高瘦瘦。
在主流审美里展示自己向来是一件难事,每个人都想说自己与众不同,又每个人都想被认同。而美又是一个技术活,视觉上欣赏和形体与气质上达到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使用美颜软件的人多是喜欢美的人。而手机里的美颜软件是他们最方便的甚至唯一会使用的改造工具。不需要浓妆与穿搭即能一键改变形象,不论与自己是否不同,起码由自己身上生发美的联想,所以用得乐此不疲。
也有人想突破技术壁垒,选择影楼为自己改造,影楼却通常只是把人改造成一个公认的模板。
犹记得那时大学毕业拍纪念照,化妆师熟悉地给我们糊上浓妆,摄影师把我们拉到操场上,指挥我们跳、躺、转圈圈,后来方脸的朋友被修成了鹅蛋脸,圆脸的朋友被修成了鹅蛋脸,每个人都是烈日暴晒下的苦瓜脸,2个小时拍好的照片至今没有勇气翻开。
哪套衣服配哪个场景,哪种妆容哪种脸型最受欢迎,哪个姿势能传递哪种情绪,一切都在计算之中,套在每一个人身上。拍照也成了一种流水线生产,追求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
❖
这种模板化的审美,就像是“速食式”的审美,给出一种当下的刺激,却难以经受耐看的考验。
耐看的美,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艺术穿透力的形式感极强的美,一种是展示着真情实感、自己故事的自然的美。
比如已故摄影师任航的时尚摄影作品,从妆容到服装、布景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极需摄影师本人的风格与个性审美,确实不是其他人能轻易达到的。
但自然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我们一直调侃着的长得很像的韩国人,在拍出充满生活气息照片上有着自己的一套。
这些都是普通人在ins分享的照片,不是每个人都是标准的美人长相,但照片里的他们都让人觉得美而舒服,自然流露出的情绪张力使照片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国内流行的韩式婚纱照似乎也对“韩式”有着巨大的误解,自然清新不是小毛毡帽、薄荷绿衬衫、做作妆容的堆砌,也不是塑料感的后期,而是情绪的传达。
歌手李孝利的婚纱照
一般的婚纱照重点也不在于妆容五官有多完美,而是笑得开心了吗?
每一张照片的背后,必然都包含着被摄者丰富的情感,对当下情境的感受与解读,照片被赋予最多的意义也是对当下这一刻的记录。
那这个记录最好应是忠于当下的。所谓个性,不是要表达你有多与众不同,而是说出自己的故事就好。
我们调侃着长得相似的韩国人,在照片里都在尝试讲着自己,我们却太常往标准美靠拢,最终在照片里长得越来越像。
不要太习惯于“速食式”的审美,而忽略了个性的表达,当然,你也可以收藏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摄影师,告诉他你想要这样耐看的照片[偷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社长问:
你敢翻看你过去的照片吗?
快来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