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回顾了台湾知名作家琼瑶的一生,包括其去世消息、生平事迹、作品影响以及与浙江的缘分。琼瑶作品文笔优美,深受读者喜爱,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同时,她也与浙江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琼瑶去世,终年86岁。
台湾知名作家琼瑶于家中去世,享年86岁。琼瑶原名陈喆,其代表作品包括《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等。
关键观点2: 琼瑶与浙江的缘分。
琼瑶多次前往大陆观光探亲,并在杭州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在西子湖畔徜徉,对浙江的古朴风光和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外,琼瑶的舅父是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与金庸有辈分关系。
关键观点3: 琼瑶作品的特点。
琼瑶的作品文笔优美,故事曲折动人,充满爱的执着和梦的憧憬。她的作品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广为流传。作品中大量运用诗词歌赋,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
正文
12月4日,台湾知名作家琼瑶在家中去世,终年86岁。
琼瑶本名陈喆,原籍湖南衡阳,1938年生于四川成都,1949年随父母赴台生活。
琼瑶多年笔耕不辍,代表作包括《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等。多部作品先后改编成为电影及电视剧。其中《还珠格格》三部曲、《烟雨濛濛》等播出时,可谓万人空巷,成为几代观众的共同记忆。
在读者眼中,琼瑶的作品文笔流畅优美,故事曲折动人,意境清新浪漫,充满着对于梦的憧憬和爱的执着。琼瑶的作品与流行文化紧密结合,在两岸三地广为流传,让人不禁想到“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永”。
琼瑶和浙江颇有缘分。她的历史爱情小说《月满西楼》,写的正是西湖边的故事。
身居台湾的琼瑶曾多次前来大陆探亲观光,1989年和1992年,她两度造访杭州。
1989年,琼瑶前往西子湖畔。成行前,琼瑶向友人透露自己很想在西湖小住写作,游览人间天堂。当时,《庭院深深》正在杭州拍摄,其中一些场景就取自琼瑶下榻的花家山宾馆。
在杭州,她本想“悠闲地静静观赏西湖风光”,因旅途劳顿只能在宾馆静养,原想尽情观赏西湖的愿望不得不暂时放弃。
1992年,琼瑶再度来到杭州,终于达成了她的“诗意之旅”。在西子湖畔,她徜徉在湖光山色中,细品西湖秀色。
古朴空灵的黄龙洞、雅致幽静的郭庄、碧波千顷的千岛湖,都留下了她的行迹。
1992年,琼瑶在皇宫酒店为“琼瑶迷”签名。
图源 钱江晚报
在郭庄,琼瑶喜出望外地说:“我要在杭州买一幢别墅,像郭庄这样的,我每年回来住。”在千岛湖,望着夕阳西下,琼瑶感叹:“千岛湖的夕阳太美了……千岛湖是写作的好环境,有机会要在这里写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琼瑶和浙江还有一层“关系”。有好事者考证,琼瑶的舅父是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而袁行霈则是海宁人金庸的博士生导师,依“辈分”,金庸和琼瑶或可以师兄妹论。虽有玩笑之嫌,这也透露出浙江人对“家乡亲戚”的喜爱。
提到琼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她作品中充满浓情蜜意的痴情故事。
有人评价琼瑶的作品“情有多深,诗意就有多浓”。诚哉斯言,爱情故事的背后,是充满诗意的传统文化印记。
琼瑶的父亲是著名历史学家陈致平,著有通史巨著《中华通史》。家学如此,在这样的熏陶下,琼瑶和她的作品一样,总是透着浓重的古典气息和诗词情结。“琼瑶”的名字就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名如其文。琼瑶的小说名多化用古诗词,几乎每部作品名都藏着一首绝美诗词。如最为大众所熟知的《还珠格格》,便出自唐代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中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而《一帘幽梦》则出自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水云间》出自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其他如《庭院深深》《月满西楼》《几度夕阳红》《在水一方》《心有千千结》等,几乎就是古典诗词中的原句。
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