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正略管理评论,是正略咨询旗下的公众号。以“洞悉-让世界更简单”为使命,以读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思想、视野、品性、经营的逻辑与方法等维度展开内容。察宏观大势,析经营规律,评管理之道,论卓越之理。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负光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法护未来丨中卫中院以法为盾护航“未”来 ·  昨天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2 天前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2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小案里的烟火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深圳被委以重任,一盘大棋正在展开……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 2019-08-22 20:07

正文


作 者:沈帅波 湃动新商业咨询CEO、著名财经作家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广东,取自广南东路之缩写。宋太宗至道三年,朝廷将广南路分为东路与西路。就是今日之广东与广西。广南路即为汉地之南的意思。


秦统一六国前,北方才是最好最富庶的地方,浙江福建还是蛮荒之地,别说更南面的广东广西了。这里只有烟雾水气与疾病。


海洋文明的时代到来了,从宋代起,广州逐渐变成了商贸胜地。


与海洋文明渐进式崛起相比,北方游牧文明的爆发式崛起,率先击溃了中原农耕文明。


忽必烈的蒙古铁骑在今天广州边上的新会市崖山,灭亡了南宋。陆秀夫带着小皇帝一起跳了海,他说:“陛下,国家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我们只能以死殉国。自此,华夏文明中断百年。”


清代虽说五口通商,但实际上只有广州真正起到了作用,于是广州率先成了一线城市。


故事还是得从1840年开始讲,那一年清政府在虎门销烟,触动了英国人的利益神经,同年鸦片战争爆发。据说林则徐骑着马,远远望见英国的舰队,吐了一口鲜血然后摔下了马。


次年1841年1月24日,英国占领香港。


1842年8月29日,英国政府同清政府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第三条规定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朝政府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趁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又强迫清政府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广南东路,见证了两次农耕文明与外来文明的相遇,一次游牧文明,一次海洋文明。


心有戚戚焉。



02


没有香港的特殊历史,就没有深圳这个小渔村走上历史舞台的机遇


或者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香港隔壁是谁,谁就会被选择成为“深圳”。放到今天,或许我们可以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但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并非如此。


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79年。


197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接见交通部长彭德清与袁庚,听取关于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蛇口工业区的汇报。李先念批示: “拟同意。 请谷牧同志召集有关同志议一下,就照此办理。


2月,中共中央调查部委员会为袁庚平反并恢复名誉。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业区正式运作。


袁庚这个历经坎坷的人,终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大放光彩。


没有他现在就看不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蛇口自贸区;没有他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很可能会被推迟;没有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92年就不会被确立。历史的洪流选择了他作为一个主义的践行者。


或许,你不了解他,但是他说过的一句话你一定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03


就深圳讨论深圳,我认为这个思考还不够深刻。 放到大湾区和珠三角讨论,也只是一种地缘性的思考。我们要将思考放到整个中国格局的思考中。


深圳的每一步,都是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排头兵,试验田


故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意味着,一旦得以验证,便会大规模普及。整篇意见共十九条,涵盖方方面面。但其中有几点值得高度注意。


从“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这一句中,我们便可确信这既是对深圳的利好,也是对全国的利好。


第八条中写道: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全面普法力度,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


这意味着深圳不仅仅是经济特区了。 更是制度上的特区。


第五条写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积极发展智能经济、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中国向科技树的顶端迈进的进程并不会停止,并且会越来越快。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制度来帮助之。


开篇写道: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


全文七次提到大湾区。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整个大湾区目前的经济体量是10万亿,有完善的产业集群及纵深。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国未来与世界的接轨,在全球上的竞争,将充分得发挥出集群作战的优势。


同时,大湾区战略不只局限于经济层面,是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内政外交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战略。


另外有两点: 一、不要老想着炒房,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第五大点写道: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第十四条提到:“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


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虽然各大城市本地人躺着不动都能获得一定的红利,但是越开放城市,市场竞争会自动进行红利分配。


所以千万不能滋生高枕无忧的想法。那些躺着不动的本地人,最后都逐步被淘汰下去了。



04


深圳的精神是什么?从蛇口工业区走上历史舞台时,或许就已经诞生了。 他是锐意进取,他是自强不息,他是英雄不问出处,他是相信向上的力量。


北上广深。除了深圳,都起码繁荣了百年,乃至几百年。北京从元大都起,广州从南宋起,上海从清末起。所以他们都各自有各自的土著,他们也因此有很多傲慢与偏见。


但当我们说到去深圳,好像约等于去奋斗的时候。我想这便是深圳在人们心中的心智。而这种心智形成了一种对人才的虹吸的能力。就好像说到成都,大家都觉得比较休闲。很少有人想着去成都奋斗。


这一旦成为一种共识,便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而这种认知,才是各个新一线城市,要思考的,你在大家心中到底代表了什么?你如何创造出更吸引人的认知?


所以当我们讨论深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这种奋斗的精神,如何影响更多得年轻人。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中国快速的崛起,与几代人相信奋斗可以改变命运密不可分。


但如果奋斗无用论在还未进入正循环的年轻人中蔓延开来,垮掉的便是相信它的年轻人,受伤害的便是没有即时扭转这种认知的城市。


深圳的地缘优势,大多数城市不可能复制,但有的东西可以去创造: 那就是创新+人才。



05

这几天,关于深圳的只有利好和利好。但我们还是得冷静客观得思考一些问题。


一、2018年深圳的GDP突破2.4万亿元,达到了24221.98亿元人民币。在我国大陆地区,人均GDP除了以资产资源为主的城市。比如克拉玛依市和几个别的类似的城市外,排第一,高于北京和上海。 这意味着经济继续向上冲刺,已无参考对象了。 深圳需要自己找到一套方法。


二、深圳的一部分红利来源自没有什么历史包袱。整个城市的平均年龄是33岁,几乎以外来移民为主体,来的人都是来奋斗赚钱的。每年仍然有50万的新增外来人口。医疗问题,养老问题并未凸显。别的城市要面对的赡养老人等等问题,在这里都没有出现。但总有一天会出现,怎么提前预防?如果把别的几个特大城市的包袱都甩掉,深圳还是不是最强的?


三、深圳已经是一个特大城市了,他有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这个城市怎么进一步让“水”不静止,创造出更多的希望,是全国都在看的。



06


徐瑾在经济学大师30讲中提到:

经济学家赫希曼在1958年撰写了《经济发展战略》。在赫希曼看来,发展的路径是一个链条,是靠一个现象推动一个现象,一个发展推动另一个发展。这个过程,本来就是不平衡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